<p class="ql-block">沁园春•潮汕风物之潮州嵌瓷</p><p class="ql-block">文/言笑居士</p><p class="ql-block">熠熠生辉,美轮美奂,美真美乎?本废瓷利用,专心裁剪,劳神修整,费力粘涂。绿水青山,虫鱼花草,瑞兽祥禽多瑰殊。厝头上,有阵中猛将,云里仙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梁紫角皇都,问潮汕人民几可居?叹开元寺立,徒消怨怼;英之园倒,空剩唏嘘。纵是非遗,绝非是古,似是而非摔破壶。君知否,此美虽美矣,过则成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潮州嵌瓷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在民间使用。当时,潮州陶瓷生产发达,民间雕塑处于兴旺时期,开始用废弃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镶嵌在建筑物上。到了清代,潮汕各地盖祠堂和建“驷马拖车”等豪宅民居之风盛,装饰于建筑物之上的嵌瓷工艺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代末年,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各种低温彩色瓷碗,经过剪取,镶嵌成平面、浮雕或立体的图案纹样,装饰于建筑物的屋面、屋角、屋檐、门壁、墙壁上,也有的被用作庭园的室内装饰。嵌瓷的题材有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或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反映了当地民众颂扬正气,趋利避害,祈求福祉,寄寓人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p><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16日,镶嵌(潮州嵌瓷)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23日,镶嵌(潮州嵌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9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