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悠闲篱笆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657967</p> <p class="ql-block">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位于彩云之南西北的云贵高原上。这里不仅有着古朴的建筑、洁白的雪山、淳朴的民风,更有着诗意烟火,岁月古韵,以及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密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薛金冉在《别样云南,别样风情》中描述丽江:“一走进它,梦就开始了,绚烂得不可想象。睁开眼,梦依然没有结束,反而更悠远,甚至,比回忆还要芬芳。”</p> <p class="ql-block"> 乙巳年五月,携家人走进丽江,去寻找姜刚杰《走进丽江》课文中那些让人不能忘怀的诗意与传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城,初建于宋末元初,因木氏先祖为纳西族四大族系中的“叶”姓一支,故称“大叶场”。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收复丽江,木氏第七世子孙阿甲阿得率众归附,赐姓“木”,敕建府衙,而将统治中心由白沙迁移至狮子山下,使得丽江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中转站,重要的贸易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由北门进入,沿着巷道向南而行,至五一街有一座“恒裕公民居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始建于1875年,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宅子里鎏金门窗、雕花细刻,屋内遗物彰显了家族早年的底蕴。李家先人李廷俊及其胞弟、儿、孙,一门四举皆从教,深谙“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富不过三代”的道理,形成了嵌在地上的“家训”。</p> <p class="ql-block"> 在天井中鹅卵石地面上有一铜钱图案,诉说着李家的家规家训:图案天圆地方,寓意着做人的规矩和做事的原则,外圆内方;突出的“绊脚石”用来提醒家人面对金钱不能以命相取,要取之有道,不能掉进钱眼里,否则就会被金钱绊倒。</p> <p class="ql-block"> 沿着被岁月打磨有些发光的石板街,向西而行至文生巷,有一座方国瑜故居。外部为硬山顶式,徽派建筑结构的山墙脊端有观音兜,大门的门头上有着白底绿字的“方国瑜故居”匾额,由任继愈题写。房屋青砖墙柱、白灰粉墙、青瓦覆盖,犬牙交错,飞檐斗拱的装饰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进两院的四合院,两院相连,第二道大门上悬挂着清光绪年间的“世贡第”匾牌,院落间有甬道相连,中心大厅立着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的方国瑜先生的铜像。四合院内的转角楼、天井、花园和书房等每一处建筑都充满了方国瑜先生学术生涯和人生历程的奋斗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走到了大水车处。大水车,位于丽江古城西北角的玉泉河,水车共有两个,不知道它是“子母水车”,还算是“情人水车”。水车原为农业灌溉工具,水车吱吱旋转维系着古城民生用水,如今成为游人打卡合影的网红之地。大水车的旁边是一座三连照壁,写有江泽民的题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 玉泉河自双石桥分成东、中、西河三条支流,溪水贯穿了丽江古城,形成了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河流穿街过巷、穿墙过屋,“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水是生命之源,随处可见的水流,让古城空气湿润,百花盛开,充满了活力。丽江丰富的水资源,也诞生了“三眼井”:饮用水-洗菜-洗衣,三级用水的特有模式。</p> <p class="ql-block"> 顺着中河而下,在古城的核心区域有一个长方形广场,宛如方形的知府大印广场,叫四方街。据说四方街是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象征着“权镇四方”。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和东大街四条主街,又分支出许多街巷,道路四通八达,成为八方物流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四方街向东约100米有一座大石桥,位于玉泉中河中段,是古城东西区域的交通要道,古城中最大的石拱桥,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初建于明代的木氏土司,因其下溪水能倒映玉龙雪峰,而得名“映雪桥”。踏上石桥,仿佛走进历史的长河里,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科贡坊位于四方街西侧酒吧街巷口,是一座三层门楼的木质结构牌楼建筑,门窗雕刻及坊上雕刻有纳西族传统图案,风格独特,采用青瓦覆盖,檐角飞翘,两侧的厢房低矮,用于年轻一代人居住,该坊建于清道光年间,为表彰丽江杨家“一门三举”而建。</p> <p class="ql-block"> 走进科贡坊,一条曲曲折折的巷道,两旁是民俗酒店等,左拐右转到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在丽江古城设立抢渡金沙江的指挥部,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北上抗日。</p> <p class="ql-block"> 走在光义街新院巷,有一座类似城墙门洞的建筑,叫官门口,是通往木府的通道,这里是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的分界限,承载着丽江木氏土司的荣耀与历史。</p> <p class="ql-block"> 木府大门口的正前方,有一堵白色的照壁。照壁上写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题词:“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这是明崇祯十二年,徐霞客应木府土司木增的邀请,留下了的题词,几个大字诉说着土司王府当年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忠义坊,位于木府大门之前,是一座三门四柱六檐石牌坊,由汉白玉雕琢而成,四柱通天,高三丈三,象征着“上有三十三重天”;宽二丈八,象征着“二十八星宿”。柱前各有一石狮,增添了威严感。柱顶“望君归”与“望君出”的石犼蹲兽,表达了祈盼土司外出巡视,以及是对久出未归土司平安回来的呼唤。牌坊正中是神宗皇帝钦赐的“忠义”匾额。</p> <p class="ql-block"> 木府土司府坐落于狮子山下,依山傍水而建,呈中轴线布局,府衙内亭台楼阁、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将汉族与少数民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被誉为“北故宫,南木府”。木府建筑又与“坐北朝南”的汉文化建筑风格不同,因东方属木,代表着生命萌发,与草木的生长特性相符,建筑呈“坐西朝东”,同时也体现木府土司对建都南京大明朝廷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青石板街道,街道两旁穿斗式木构架建筑,柱梁支撑、飞檐斗拱,榫卯结构,柱头内倾,墙体为夯土结构,屋顶覆盖青瓦,形成“上轻下重”的抗震结构。建筑以纳西族的民居为核心,融合了汉族、藏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营造出一种古典之美。</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明万历年间,木府土司木增进京朝贡,见皇城巍峨壮观而震撼,有了建城墙的想法。消息传出后,有一老者来到木府,提笔写了一个“困”字,意为土司姓木,修建围墙,“木”变为“困”,对木氏家族不吉利。木增看着“困”字若有所思,于是放弃修筑城墙的想法,让丽江古城成为没有城墙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丽江远眺玉龙雪山,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天际,洁白的积雪与山体岩石层次清晰,形成黑白分明的条理线,山顶高耸入云,积雪终年不化,朵朵彩云漂浮于天空,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美得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是一座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底蕴,吸引着无数游人跨越山水,赶赴丽江,邂逅一场无与伦比的浪漫之约。</p> <p class="ql-block"> 7月游学作品</p><p class="ql-block"> <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2pwo1r?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657967"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印象云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