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当兵,就要当标兵(军歌嘹亮:33)

大自然(建军)

<p class="ql-block">昵称:大自然(建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3529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三王”雄风之木枪对刺</p><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我非常幸运的入伍到我军仅存的十个红军师中当了几年兵,即原兰州军区21军61师182(铁锤子)团当兵,今年已是当兵第55个年头了,又想起了当年在部队练兵场上那热火朝天的一幕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由:1973年初,61师向下属各团下达命令,准备年底在师部天水市搞一场军事五项全能的全师大比武比赛,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在我师各团迅速展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到命令后,团部立即命令我六连(全军闻名的夜老虎连)组建全连的训练尖子赴团集训队参加集训,准备代表182团出师天水。我和兰州的王兰友,西安的王日升有幸被选拔进尖子班,班长由李庆瑞担任(后为我182团副团长)。在集训队,由于我们训练刻苦,表现突出,最后和王兰友、王日升一起在团集训队享有"三王”之称,风靡一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师里要求很高,为检验训练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比赛一次,成绩归集训队入档。记得第一战我们就遇上了号称团集训队长一手培训出来的军事小教员队。据说教员队都是全团层层挑选出来的军事全能教员,传说个个身怀绝技,五大军事技术颇有水平,特别是刺杀,不是一般了得,为全团军事示范标兵。经常下到各连表演或在集训队作军事操练示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很不凑巧的是,碰到夜老虎全训连来的我们也不知咋搞的,多次对抗赛中总是输,不服气再来,还是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团集训队长为此大为恼火,向军事教员们下了死命令:如再输,不管午饭!赢了,炒鸡蛋伺候!当时只见军事教员们个个脸色铁青、摩拳擦掌、大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日记记载,我们在六连集训班长李庆瑞的率领下,结果以刺杀(木枪对刺)5:0完胜,投弹平均55米,射击、铁枪基础训练、爆破等,团体以总分8:1大胜团集训队军事教员队!除百米障碍赛总分略差他们外,其余全部获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果是给他们准备炒的鸡蛋却给我们加了餐,我们每人端着一碗炒鸡蛋吃的是津津有味,而他们却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地围坐在操场上,好像还在反思什么,真的不管饭了?倒搞的我们很不好意思。大概就从那时起,"三王"之称在团集训队名声鹊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会有人说: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无人机都用上了,近身格斗的刺杀还有用吗?我们当年刺杀训练的意义在于:1. 军人血性胆气锻造‌。2. 战术思维培养。3. 近身格斗是近战歼敌的重要手段!刺杀又是当年步兵必须掌握的五大技术之一(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土工作业。)有着藐视敌人的气魄, 锻炼士兵的体能和力量,另外技术上要强调“快、准、猛、狠、稳、活。 枪术上更有种类繁多的诱骗刺、防守反击刺、主动出击刺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此文只注重聊一下(铁枪的延伸格斗训练)木枪对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我在铁枪刺杀训练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他们哪里知道,可我们不敢忘记,我们的教练可是曾在我连长期蹲点、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威震四方、赫赫有名、获得全军"铁枪"之称的兰州军区21军作战参谋李景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景海参谋在指导我们训练中要求极其严格。我记得他在我连蹲点的时间里,“刺杀”训练的教学手段确有一套。我记得他有三大持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他指导我们练习时,对一些规范性动作要求的倒不多。首先要求我们训练臂力,特别强调刺杀中出枪的迅猛速度,即爆发力、速度和突发性。强调一定要顺着身体腰部力量的势头出枪,做到不出则已,出枪必杀!他用一张薄薄的白纸用细线连接悬挂于空中,稍有点风吹纸就会飘动,(我可以说,仅仅按教科书练习的人,几乎很难过得了这一关)要求我们什么时候突刺练习中能刺穿白纸,什么时候才能换木枪练习,这就要求臂力很强,精准度很高、暴发力很足而且力要控制的恰到好处。所以我虽然铁甲护身,但训练中如一旦被他刺中,全身都好像被震麻了,腹中顿时有一种翻江倒海想呕吐的感觉,穿透力极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利用各种技术出枪一定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住关键的第一枪。强调一个隐蔽性和突发性!骗枪要真,速度要快,出枪突然、爆发力强,杀他个措手不及。要让敌人感到突如其来,防不胜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在激烈运动中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前倾,身体的面积暴露的越小越好。后腿随时调整并保持好猛然蹬腿姿势,助力突刺。当对方刺过来时,防守要快,躲枪时身体应尽量避免后仰,容易失去重心,影响出枪反击。感觉到真正危险降临时,宁愿迅速跳出圈外伺机反击。否则混战中容易暴露自己身体的有效部位。马步要扎实,平时要多练马步移动的灵活性,如前进、后退、躲闪等,动作要灵活多变(为练好马步的灵活性,记得有时到炊事班吃饭,近200米的路程我们都是颠着马步去的)。记住三力:步子要有平衡力,反击要有突发力,出枪要有暴发力!左手控制方向,右手负责加力。如基本功练的很扎实了,那么你就可以觉得动作怎么合适就怎么来!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目的只有一个:保存自己,猎杀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我连在连长的指挥下,在练兵场进行铁枪刺杀训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之所以在练兵中被战友们誉为“三王”,这也是有理由的。据日记记载,为争取优异成绩,我们在训练中可一点不敢怠慢。为应付每隔十天半月就要举行的分项目考核比赛,在训练中可谓是倾尽全力,不敢有半点懈怠。因为我们的对手主要是来自全团各个时期在此集训的精兵强将。其中最主要的对手就是以集训队副队长〈以出枪快著称)为首的军事教员组。说实话,他们也不愧是全团顶尖的军事标兵,个个武艺高强,都十分精通五大军事技术,是我们最理想的假设敌,虽然我们总能全方位的碾压他们,但说句心里话,每次和他们对垒比赛中给我们造成的思想压力也是最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日记记载:在一次木枪对刺的比赛中,我经过拼搏,终于拿到了第一名。第二名王日升,第三名王兰友,第四名X教员(名字记不得了,只记得我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猛张飞”。怎么说呢?此人长的人高马大的,五大三粗、膀大腰圆,在我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铁塔般的彪形大汉,而且力大无比。记得我有次和他扳手腕,我知道我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还没开始我就偷偷把左手紧握着水泥乒乓球桌的一角,见他泰然自若,一副丝毫不用力气的神态,最后我急眼了,想耍赖两只手一起上,竟还是输给他)不过需说明的是,我们“三王”都曾获得过冠军的称号,几乎每次都包揽了前三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问题就奇怪了,和“猛张飞”闲聊时,他总说:他最佩服的却是王兰友,并说対手只要是王兰友,他就感到头皮发麻,毫无胜算把握,有时中了枪都稀里糊涂的。当然他也非常惧怕王日升。说一旦碰到王日升,就感到心虚、不由自主的手足发颤(王日升在我们圈子里的绰号可是“拼命三郎”,无论训练还是比赛更有一股狠劲。)可奇怪的是在正规比赛时虽然“猛张飞”几乎没怎么赢过我,可就是不服气,每次被裁判判输后总是不服气的大声嚷嚷,要再来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问题可能就出在第一次我们和教员队的木枪对刺争霸赛中,我们(全训)的夜老虎连组队毫无悬念的以5:0大获全胜。可在赛后集训队长的讲评中,我虽赢了,却受到了口头批评。教员“猛张飞”虽3:1输给了我,却受到了口头表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过步兵的人都知道,刺杀训练比赛的场地当时有二种。一种是直径约5米呈360度的圆形比赛场地,此场地机动性差,比赛中一方如被逼出场外虽未中枪也算输一分(有点力大为王之嫌疑)二是一条约二米宽,长约20米的长方形赛场,此种赛场进退自如,机动性强,我们都比较喜欢。那天的比赛场地正好选择的也是长方形赛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我连在练兵场进行木枪对刺训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天比赛中,“猛张飞”一上场就杀声震天,步步紧逼、猛打猛冲(此架式不由得使我浑身一激灵,顿时血压爆升,从对方招招致命的枪术中看不到任何破绽,立马认识到这是碰到训练有素的“老兵硬茬"了,要小心)当他以泰山压顶之势猛地杀将过来时,瞬间压力倍增。幸亏那天是长方形赛场,不然还真说不准给他这么一吼一冲,就算防守再好,一不小心是否也能被他逼出(或撞出)场外?可我毕竟是“铁枪”李景海参谋训练出来的,也非等闲之辈。我仿佛还清晰记住李参谋的教诲:一旦碰到真正的对手,千万不要被他的气势吓倒,记住:再厉害的对手也会有破绽,特别在短兵相接、决定胜负的紧张时刻,要冷静分辩出对手暴露出的缺陷。如实在不行,不可硬着头皮恋战,可快速移步马步,跳出圈子寻找机会再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快速移动马步中全神贯注的寻找着战机(说实话,当时我是高度紧张的没喊出一声“杀”声,只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注意着对手的一举一动)见对方暂时无任何破绽,只能快速使出浑身解数上下猛地击打刺过来的枪头,连续跳出圈子作后退防守状。我有时想骗左刺右,可动作小了他纹丝不动,骗不了他!想出枪深入-点骗枪,可对付这样的老手又怕危险太大,别到时“偷鸡不成蚀把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躲过对方三波凌厉的攻击后,我见他有点气急败坏,想急于求胜但又有些力不从心。当又一波攻击被我闪开后,我终于发现了对手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即他每次发起进攻突刺时总要习惯性的先喊“杀”声,虽听起来震聋欲耳,但这无疑中却“出卖”了他自己,提前告诉了我对方要发起攻击的意图(激烈的格斗中那怕能提前零点几钞知道对方的意图也是好的,使对方失去了突发性优点!搞过刺杀训练的都知道,格斗中那怕一个小小的动作瑕疵,如:为了保持身体前冲时的稳定性,有的习惯性在突刺中先出腿后出枪,在老手面前这可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呀),等于提醒对方作好防守准备,寻找战机准备防守反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见他喊杀声的拖音越来越短,说明他累了,也黔驴技穷了!我凑准时机,在对方喊出杀声时,及时的迅速跳出圈外(因为如硬碰硬,至少我在力气上就输一大截)对方肯定穷追不舍,我在移动脚步后退时,乘对方向前跨步立脚未稳时,迅速出枪在其头部虚晃一枪,对方身体正在迅速前冲刹不住脚,突然发现有枪在头部一闪,肯定头部会习惯性后仰,由于此时格斗双方距离已近,对手肯定会条件反射习惯性双手持枪向上击打作防守状,此时下腹部必暴露无遗,正中我计也,我只需顺势迅速压枪至对方腹部,乘对方身体还沒来的及恢复原位,猛地出枪,几乎百发百中,就靠那短短的一瞬间,那场比赛最终我以3:1获胜,几乎三枪均是如法炮制。可是在赛后讲评中,我虽赢却受到了屡屡后退,不善进攻的批评!“猛张飞”虽输了却受到勇猛无比、敢打敢拼的表扬!着实使我有点想不通,这大概也是一些教员平时在训练中强调个性(张扬)的一种思维定式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倒不是骄傲自满,练的久了,感到得心应手了,说句可能不太谦虚的话,一般选手来个三、五个人一起上,可能都不一定是我们“三王”中任何一个人的对手!其他人就更不要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又十分沮丧的是师部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这场比武大赛在那个年代最终被认定:为64年大比武唱赞歌,应立即取消!白白高兴了一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木枪对刺练兵场上的激烈场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王”之一:兰州战友王兰友,70年兵,军事五项全能十分全面,特点是反应敏捷,射击、刺杀、投弹均十分了得。特别在木枪对刺的对抗赛中,能充分利用个人身材相对瘦小的优势,比赛时喜欢尽量收腹并前倾压低身体,并尽可能向右侧身(经验丰富,前倾身体压的越低,腹部暴露的面积极小;身越往右侧身,左右侧暴露的面积越小),再加上身材较矮小,人偏瘦,比赛场上又特别专心致志,现得孙猴般十分灵活。出枪特快,使对手伤透脑筋。特别是身材高大又偏壮实的选手,一旦遇上他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一种如使铁锤的胖雷公碰到孙悟空般感到捉摸不透、极其难缠的胆怯,在眼前枪头上下左右如群蝶乱飞、箭如飞蝗的情况下,往往没几个回合,腹部(或左右肩)中枪概率极大,下场时对手总是边摇头边叹气,无论是圆型、还是长方型比赛场地,凡与其对垒者大有闻风丧胆之感觉。我总是半开玩笑的形容对手此时在比赛场上的心情:只听“嘭”的一声,顿感腹部一麻,大喊一声:不好!只听裁判哨声一响,一声令下:立正,退下,下一个,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有时军训时,也搞一些带趣味性(类似游戏)的循环对抗赛,每方出5人,一枪定胜负。败方按顺序换人再上。胜方不换人接着干!几轮下来,对方很难过的了王兰友和王日升的关卡。我此时如排列在后,基本上就轮不到我上场了!被我赞叹为: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兰友本人曾获61师宝鸡选拔赛木枪对刺比赛第三名。曾代表兰州军区参加了197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军运动会(刺杀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王兰友战友(左一)在参加全军运动会期间和我连战友们游览北京颐和园,右一为王日升战友,中间为张长安战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赴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军运动会木枪对刺比赛的兰州军区刺杀队全体成员合影。后排右二为“三王”之一的兰州战友王兰友,前排右二为“三王”之一的西安战友王日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王"之一:西安战友王日升。71年兵。军事五大技术十分全面。最大特点是无论何时何地、不管碰到任何对手,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气的劲,我戏称他是“拼命三郎”。特别是刺杀,下手狠,出枪快,思维敏捷、动作迅猛,真是步步充满杀机,枪枪招招致命。果不其然,他就在61师后来在宝鸡举办的(军事五项全能)木枪对刺选抜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我连一直是61师的全训连,本人又训练刻苦,这是可预料之中的事。实现了为兵之标杆的最高荣誉和理想,达到了为兵之最高境界,理所当然代表兰州军区参加了197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军运动会(刺杀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战友王日升赴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军运动会,在入场式时摄于北京工人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在兰州军区集训时,王日升战友在五项军事全能中障碍跑“翻越高墙”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日升和我是同年兵,照片上看起来已是个帅小伙。我17岁入伍时身高才1.61米,体重刚过百斤。他比我还小一岁,俩人身高体重都差不多,在部队几年后都发育成人了!入伍不久,我在连部给连长当通信员,他给指导员当通信员,俩人朝夕相处了大约一年时间,睡同一间屋,吃同一锅饭。野营拉练路上风餐露宿,同甘共苦!夜老虎训练披星戴月,晚出早归。相互间结下了很深的战友情!复员后他曾专程来过常州看我,我也曾多次赶赴西安作客,至今过往甚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王日升战友(中)来常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常遗憾的是,1975年3月,正值退伍季,本来连里就没考虑我复员。不巧的是那年上山下乡政策有了变化:父母身边可留1名子女。当时地委竟把我算作父母身边的人(据说当年镇江地委上山下乡政策完成的不好,受到省里批评)父亲据理力争说万一大儿子在部队被留下回不来咋办?地委答复:到时再说!老父亲一时气恼,亲书一信催回。父命难违,我就向连部提出退伍申请。忘不了那晚新调来的陈树启指导员和我促膝长谈,希望我能留下。不过当时我还有个说不出口的小秘密,部队里和我最要好的战友在那一年大部分都退伍了,所以思来想去我沒同意留下。现在想来好是后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我再努力一下,说不定到北京参加全运会也会有我一份,因为那年我连就有四名战士代表兰州军区出战第三届全军运动会(王兰友,王日升,张长安,李文胜)。那可是咱当兵人一生的追求和荣耀啊!咱本来就是个当兵的料,要当就要当个标兵!要有“全体立正,向我看齐”之雄心胆略,不追求这个那又想追求什么?可惜我却沒抓往这个当标兵的机会,只能常常以“好汉不提当年勇,</span>智者莫念昔日功”来掩饰自己那失之交臂、扼腕长叹<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心情,</span>遗憾之极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想想,连队里还有兰州军区投弹第一名的七班长(69年兰州兵)张积堂;还有那全连公认的神枪手(69年南京兵)老班长武定强;带兵模范火箭筒班长(70年西安兵)和康元;神炮手炮班长(69年张家港兵)刘浩军;力大如牛说干就干最后积劳成疾的炊事班副班长(70年临沂兵)徐福明;任劳任怨甘为孺子牛的老班长(70年新沂兵)张仕强;还有入伍沒多久投弹就达70多米远的新战士(73年兰州兵)牛育踪;还有复员后能引起老团长挂念、说如打起仗来那可是个好兵啊的(69年上海兵)杜汉生,能同时吹响二把军号的司号员等。他们不都是连队里的普通一兵、默默无闻的奋战在为“兵”的第一线吗?只要祖国需要,无论把你放在哪里,你就是那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足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在部队还真忙,仅73年为大比武比赛就三进三出团集训队,回到连队已是74年3月,紧接着又被派去陕西华阴县夫水镇训练民兵三个月,其中还训练了西安八十八中学军的学生。结束后回到连队没多久赶紧把假休了,否则还真抽不出时间。8月4号休假结束回到连队,第二天就赶上了几乎每年都能震惊中央台的罗敷河抗洪救灾,在抗洪救灾中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就讲到这里吧。是啊,军装上的红星红旗是我们兵人永远抹之不去的红色记忆,因为当兵的红色旅程充满了青春岁月的激情、拼搏、争雄和奋斗,它将永远激励和鞭策着我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咱们的兵人之魂!</p><p class="ql-block">莫怪老汉想当年</p><p class="ql-block">只缘厉兵搏枭雄</p><p class="ql-block">今生无悔入军营</p><p class="ql-block">来世还做当兵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此文经战友王兰友、王日升审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