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故事)西域行:塔里木胡杨林公园

陈肯

<p class="ql-block">  23日上午,我们从库车出发,沿G314公路和G216沙漠公路来到位于轮台县的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在游客中心,我们转乘景区观光车沿观光车道至恰阳河火车站停车场下车,开始了胡杨林公园探秘之旅。</p> <p class="ql-block">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位于轮台县城南沙漠公路70千米处,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天然胡杨林,也是世界唯一的沙漠胡杨林公园,有“世界胡杨看中国,中国胡杨看轮台”“天下有胡杨,轮台是故乡”之称。</p><p class="ql-block"> 进入恰阳河火车站,狭窄的铁轨上正停着一列小火车,仿佛凝固了的旧时光。车站工作人员热心介绍起观光小火车的路线及路上的美景:一跃绿草地、二窜红柳丛、三过芦苇荡、四跨恰阳河、五绕林中湖。这旅程确实很让人动心,但这小火车非常慢速,转一趟会耽搁我们去库尔勒转车,我们只能忍痛割爱。</p><p class="ql-block"> 漫步恰阳河畔,见到一处写有“塔里木码头”的提示牌。既然有码头,必定有舟楫,在常人眼里,沙漠荡桨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在塔里木却成为现实。河面泛着几道晕圈,那是鱼儿觅食、嬉闹留下的痕迹。“这里的水系是脆弱的,超巨的蒸发量和少得可怜的降雨量,河道随时有干涸的可能。”我突然担忧起鱼儿的命运来,“如果哪一天河道真的干涸了,鱼儿高何处存身?”这里的生态链是脆弱的,好的环境是鱼儿生生不息的前提。</p> <p class="ql-block">  河畔长着许多芦苇。芦苇是江南湿地标志性植物,这让我疑为自己身在江南了。</p><p class="ql-block"> 胡杨是这里的主角,现在正值当地初夏时节,每一棵胡杨树都展现出无尽绿意,整个公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p><p class="ql-block"> 胡杨,又称“胡桐”“眼泪树”“异叶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被誉为“第三纪活化石”。胡杨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闻名,且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又被称为“沙漠英雄树”,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说法。生长过程中,胡杨树不得不吸收大量的盐碱,当树身积存的盐碱超过其负荷,胡杨树身就会长出“胡杨碱”的疤痕,这是胡杨排泄、释放盐碱的方式。经年累月,“胡杨碱”形成硬如石头的疤痕。导游说,新疆人烹制羊肉时,会撬几小块这种“胡杨碱”,放入羊肉锅内以除膻。</p><p class="ql-block"> 胡杨树上有一个神奇的存在,叫一树三叶。</p><p class="ql-block"> 胡杨为杨柳科落叶乔木,生长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样子:最早长出来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像柳树叶子一样,这种叶子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让胡杨在干旱的环境里也能生存;之后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这种叶子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为胡杨提供能量,让它活力满满;最后的叶子像小枫叶一样,它能帮助胡杨适应干旱环境和多变的恶劣气候。无论哪一种样子,都是为了更好地在沙漠里生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  胡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三种叶子,好比人生三个阶段——幼年、青年和暮年,只有全部经历了,人生才是完整的。</p> <p class="ql-block">  走在木栈道上,路右边出现一个叫“苏比努尔院子”的地方,穿过木栈道两边用枯死胡杨枝交叉叠放起来的“拱门”,是一间写有“胡杨岁月”的小屋,小屋的人姓啥名谁,我一概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应该跟胡杨有关,有着胡杨的个性,有着胡杨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景观塔是胡杨林公园制高点,三十来米高,整个框架和楼梯都就地取材,用胡杨树做成的。站顶层俯瞰,胡杨高大粗壮的身躯,或弯曲倒伏、或仰天长啸、或静默无语、或豪气万丈。虽然,凭肉眼我看不到沙漠,但这不妨碍胡杨一生与黄沙、风暴的抗争。所有胡杨都将根系伸进沙漠深处,寻找维系生存的水分与贫瘠的肥力。烈日晒裂了它们树皮,晒干了树干,但它们凭着顽强生命力,高昂着不屈的头颅,礼赞生命。难怪人们都说:“不到轮台,不知胡杨之壮美,不看胡杨,不知生命之宝贵。”但这种壮美不是现在这时候,应该是金秋时节,满眼的金黄是离别这世界前的华丽转身。</p> <p class="ql-block">  导游催促我们返程,否则赶不上库尔勒预订高铁。离开塔里木胡杨林公园时,天突然下雨了,在这个一年难得下次雨的地方,实属意外。或许这雨与我们有缘,是我们将雨从江南带到了沙漠;或许雨与胡杨有福,是雨赐给了胡杨更蓬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听着车窗外沙沙雨声,我竟生出另外的感触:生命的赞歌并非以欢快的旋律为主,更多应该是悲壮,譬如眼前的胡杨林与前一天在阿拉尔市睡胡杨谷所见的睡胡杨,我认为后者的意义更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