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欧洲门户 鹿特丹港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位于荷兰西部的南荷兰省,Nieuwe Maas河畔,包括郊区人口共约102万。名字来自于在市中心注入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兰词Dam(坝)。鹿特丹长期为欧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装箱运量计算,19世纪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为世界第10。</p><p class="ql-block">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荷兰已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它是欧共体最早成员国之一,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欧洲前列。其工业门类齐全,拥有欧洲最大的炼油厂,造船业很发达,石油化工、家用电器、电子仪器、乳品加工、人造黄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此外还有汽车装配、工程机械、铁路器材、轻工业(纸张、服装、咖啡、茶、可可、香烟、啤酒)等制造部门。</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位列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第6位。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85名。</p> <p class="ql-block"> 筆趣观光·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步入鹿特丹,宛如置身于一座新兴的大城市。它的城市建设规划是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布局实施的,建筑物基本上是战后新建的,外观新颖别致,大多为西欧风格,造型独特,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市区有规模宏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国际贸易中心机构。在老城区,许多街道路面是用石头铺成的,保留数百年前的风貌。鹿特丹是一座位于马斯河沿岸的城市,市内河道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船只停泊在河边。在建筑物近旁,在河畔,在桥边,荷兰独特的风车随处可见,构成一幅幅如画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市内交通十分方便,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和各类船只。乘车经常要过桥、过河,在河网里穿梭行驶。市区街道整齐清洁,其最大特点是居民住户的楼层窗户都养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欧洲港口花园城市。</p><p class="ql-block"> 在郊区有许多菜园和花圃,种植各种蔬菜和花卉。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市场供应极大丰富,出售的货物大部分是来自欧共体的产品。街道上奔驰的有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除荷兰本国的飞利浦产品外,尚有日本索尼、松下、日立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产品。通讯邮电发达,街道上公用电话亭到处可见,对外联络颇为方便。各国风味的餐馆、酒家、快餐店鳞次栉比,还有华侨餐馆供应地道的中餐。</p> <p class="ql-block"> 传统国菜·美食独魁</p><p class="ql-block"> 荷兰最著名的美食包括以土豆与胡萝卜为主料的传统国菜Hutspot、特色街头小吃生鲱鱼,以及具有国民级影响力的荷兰煎饼和枫糖华夫饼。</p><p class="ql-block"> 荷兰国菜Hutspot,‌Hutspot‌作为荷兰的国民象征菜品,其历史可追溯至1794年西班牙军队围困莱顿城的历史事件。这道炖菜以土豆、胡萝卜和洋葱为核心原料,配以烟熏香肠或培根,每年10月3日解围纪念日会形成全民食用的文化传统。现代版本常加入肉汤烩煮,保留粗颗粒泥状口感,部分改良款还会搭配酸菜土豆泥与荷兰国旗装饰。‌‌</p><p class="ql-block"> 特色街头美食,‌生鲱鱼(Haring)‌,被称为荷兰国宝级小吃,采用盐和醋腌制的生鲱鱼,最地道的食用方式是捏鱼尾仰头吞食。每年5-7月的“新鲱鱼季”肉质最肥美,阿姆斯特丹鱼摊上常搭配洋葱和酸黄瓜售卖。‌‌</p><p class="ql-block"> ‌炸肉丸(Bitterballen)‌, 荷兰酒吧标配小吃,外酥内软,以牛肉炖煮碎末混合洋葱、牛奶制成,搭配芥末酱食用。 </p><p class="ql-block"> ‌荷兰煎饼(Pannenkoeken)‌,直径常达30厘米,可甜可咸。经典搭配包括培根苹果糖浆组合,阿姆斯特丹的The Pancake Bakery是热门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枫糖华夫饼(Stroopwafel)‌,起源于豪达,两片薄脆华夫夹焦糖糖浆,推荐放在热咖啡杯上烘软后食用,乌得勒支市场有现场制作摊位。‌‌</p> <p class="ql-block"> 摩登都市·新奇港城</p><p class="ql-block"> 荷兰鹿特丹,乃大港大城,摩登新都市诞生。用城市战略专家的视角丈量城市,一起“看世界”。</p><p class="ql-block"> 鹿特丹,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一大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物流中心。</p><p class="ql-block"> 据鹿特丹港务局显示,2020年,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达4.36亿吨,位列欧洲第一,占西欧北海沿线(汉堡-勒阿弗尔港口带)总吞吐量的36.8%。</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成为欧洲门户,鹿特丹凭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地理优势。毗邻大西洋、身处马斯河畔、占据着流经5国的莱茵水系通往北海的出海口,鹿特丹坐拥莱茵-马斯-斯海德尔三角洲的战略性位置。</p><p class="ql-block"> 港口成就了鹿特丹的繁荣。 14世纪建市时,鹿特丹仅是拥有数千居民的小渔村,此后随着通往北部较大城镇的航运运河「Rotterdamse Schie」的建成,鹿特丹成为荷兰、德国、英国间的转运中心,早在17世纪便成为仅次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第二大商业中心。</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蒸汽动力机、机械化起重机的引入彻底改变了港口的运作方式,促使鹿特丹进一步兴建港口设施;接入南部市区铁路的建设更是加速了鹿特丹的城市发展,城市港口从北岸拓展至南岸。新水道(Nieuwe Waterweg)的挖通,更是让鹿特丹有了新的直通北海通道,人流、货流量激增,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国际贸易、运输、工业和物流中心。</p><p class="ql-block"> 19世纪80年代,鹿特丹港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港。</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中,鹿特丹借港造城。港口赋予了鹿特丹建城的意义:1940年以前,港口占据城市最中心位置,城市功能紧密围绕着港口职能构建。</p><p class="ql-block"> 二战给鹿特丹港城带来毁灭性打击,1940年5月10日,德国纳粹为迫使荷兰投降,对鹿特丹进行了毁灭性轰炸,港口及市中心建筑物大量被毁,此后,港区经历了漫长的重建。鹿特丹浴火重生的故事,也是逐渐港城分离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代中后期,随着工业尤其炼油业等的发展及集装箱和滚装船的使用,鹿特丹开始兴建现代化的大港,这也需要更多的土地和更便捷的滨海可达性。</p><p class="ql-block"> 因此,港口和工业区逐步西迁离开老城,新港区由老城沿新水道向北海绵延40公里,其面积由二战后26.3Km²逐步扩张至超过100Km²。彼时的鹿特丹,向西是兴盛的大港,向东却是衰落的内城。作为大港的鹿特丹,在196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并建立了临海沿河工业带,为整个欧洲甚至世界生产工业品;但作为城市的鹿特丹,由于港口职能的西迁,曾经繁华的滨水工业区被废弃、逐渐衰败。半个多世纪以来,鹿特丹政府、规划师和市民一直致力于鹿特丹市区尤其是滨水区的转型和复兴。</p><p class="ql-block"> 从1946年制定的《鹿特丹市重建基础框架》到1980年代制定的滨水区计划,鹿特丹一直在寻找自港口离开后城市的灵魂与未来。</p><p class="ql-block"> 鹿特丹的答案是还港于城。新生的鹿特丹市区,河流和港口依然是这座城市的核心。通过滨水新界面、新功能的植入和城市建设,鹿特丹这座港城实现了摩登新生。</p><p class="ql-block"> 虽然工业的港口离开了,但一座更具风情、更面向未来、同时产业功能上与现代化大港共振的城市的港口,仍续写着这座大港大城的港都故事。</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拍摄于游历当下及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