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简 叙</p> <p class="ql-block"> 俗圣蜕变,量质精妙。</p><p class="ql-block"> 数度造访游圣徐霞客故居,人生仕途不第,无意功名,男子汉哪能老死家乡?颜面何在?乡间耻笑,世风不容。闯出来又是一番天地,一番心路历程,性命全在乎过程,拼到56岁呜呼哀哉。后人眼里定是非,历史笔中论春秋,盖棺冠名称“游圣”。苏南故乡有这么一位有趣人物。</p><p class="ql-block"> 这段参悟实乃弟子老总的高论。何谓弟子老总?恰借网络一段人学深刻: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当年被迫离开吾身边,闯荡江湖,一有机会,又要求回到身边,宁用镖悍,不用庸喏,故信任执行总裁,大节还是不负所望。他悄语凶归凶,还是服善良。哈哈。</p><p class="ql-block"> 何谓弟子?这次苏南之行恭敬亲驾,车况豪华整洁,见面戏侃,还不是当年收拾美化办公桌您下的命令的结果,不然,拿竹竿会一扫而下的。喔,有这回事。那是代表办公桌主人的脸面、素养,精神风貌,治不了眼前,何以治周遭?何以治天下?大小命理犀通。</p> <p class="ql-block"> 筆趣老乡·徐公霞客</p><p class="ql-block"> 明代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p> <p class="ql-block"> 少年立志</p><p class="ql-block">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p><p class="ql-block"> 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p><p class="ql-block">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p><p class="ql-block">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p><p class="ql-block"> 游历天下</p><p class="ql-block">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徐霞客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p><p class="ql-block">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p> <p class="ql-block"> 旅行路线</p><p class="ql-block">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游历生活的第一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以前的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至崇祯六年(1633年),48岁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为崇祯九年(1636年)51岁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54岁的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乃是在崇祯九年(1636年),时年已五十一岁。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十九日,徐霞客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p><p class="ql-block"> 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这次他主要游历了中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到达腾越后,徐霞客不幸身患重病,终止游历被送回江阴老家。</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其最后一次壮游到达云南时的情形。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p><p class="ql-block"> 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病逝家乡。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崇帧十三年(1640年),病况愈甚,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p><p class="ql-block"> 崇帧十四年(1641年)正月,56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p> <p class="ql-block">附注:主要图片拍摄于游历当下,江阴大桥与文稿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