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都江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为核心,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座石碑不仅记录着都江堰的荣耀,也见证了它如何跨越千年,依旧润泽天府。</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1千米处,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55千米。</p> <p class="ql-block"> 一座巨大的石碑上刻着“都江堰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背景是层层叠叠的绿树。这里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是无数治水先贤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的故事,从公元前256年开始。那时,秦蜀郡守李冰率众兴建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从此开启了“天府之国”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堰功道碑记,记载着历代治水先贤的功绩,也提醒着后人饮水思源。</p> <p class="ql-block"> 堰功道 展示历代治水功臣雕像</p> <p class="ql-block"> 丁宝桢,贵州织金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任四川总督。</p><p class="ql-block"> 强望泰,陕西韩城人,清道光年间八次任成都水利同知。</p><p class="ql-block"> 施千祥,福建福州人。明嘉靖年间任四川按察司佥事。</p><p class="ql-block"> 阿尔泰,姓伊尔根觉罗氏,内蒙乌兰寮市盟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任四川总督。</p><p class="ql-block"> 卢翊,江苏常熟人。明正德八年(1513年)任四川按察司金事。</p><p class="ql-block"> 吉当普,蒙古族人。无元统二年(1334年)任四川肃政廉访使。</p><p class="ql-block"> 刘熙古,河南宁陵人。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年)任成都知府。</p> <p class="ql-block"> 赵不意( you ),字仁仲,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任成都转运判官。</p><p class="ql-block"> 高俭,宇士廉,河北景县人。唐贞观元年(627年)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p><p class="ql-block"> 章仇兼琼,河南许昌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任益州长史。</p><p class="ql-block"> 文翁,名党,字仲翁,安徽庐江人。汉文帝末年(前169至157年)任蜀郡守。</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沂水县人。建安十二年(207年)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拜为丞相。</p> <p class="ql-block"> 伏龙观:位于离堆北端,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称之为“伏龙观”,观内陈列着李冰石刻像。</p> <p class="ql-block">李冰石像</p> <p class="ql-block"> 这副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详细描绘了四川省的水系分布,看着那些蜿蜒的河流,仿佛看见它们如何滋养着这片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 “川西第一奇功”这块牌匾,不仅是对都江堰的赞美,更是对治水先贤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 明代铁鼎,鼎上雕刻着飞龙图案。</p> <p class="ql-block"> 鱼嘴分水堤:将岷江水分成内外两江,外江用于排洪,内江用于灌溉。</p> <p class="ql-block">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鱼嘴和宝瓶口之间,主要作用是在洪水期将多余的水量和泥沙排到外江,保证内江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进水口:人工凿成,形似瓶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灌阳十景”之一。“宝瓶口”这里不仅是都江堰的核心,更是整个水利工程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花洲,宋嘉定四年1211年建,宝瓶口外,浪花如雪,银山倒卷者为花洲。1992年,恢复重建"花洲榭",旋更名"花洲栈道"。</p> <p class="ql-block"> “安澜桥”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索桥之一,横跨内外两江,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飞沙堰溢洪道在鱼嘴分水提尾部与人字提间。堰口宽240米,顺溢方向长120米,飞沙堰坝顶平均海拔728.25米。飞沙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飞沙堰功能: 1 枯水季节导水入堰,保证灌区用水需要。2 丰水季节排泄进入内江的多余水量。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作用也越大。 3 排沙,鱼嘴分水后,喉江扶带的大量沙石排入外江,在飞沙堰对面凤栖窝段芳道处,因弯道环流引水原理,多余沙石经飞沙堰排出,进入宝瓶口的沙石占岷江总量的8%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一座桥梁,桥下是清澈的水面,远处是连绵的山脉与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山顶“玉垒阁”</p> <p class="ql-block"> “玉垒关 ” 亦称"七盘关",有1100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有"川西锁钥"之称。唐代贞观初,建在古湔山临江的虎头崖上,扼松茂古道咽喉。关隘依山,用条石砌筑,上建城楼,雄伟壮观。 </p><p class="ql-block">诗圣杜甫留下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 花近高楼伤客心,</p><p class="ql-block"> 万方多难此登临。</p><p class="ql-block"> 锦江春色来天地,</p><p class="ql-block">玉垒浮云变古今"。</p> <p class="ql-block">松茂古道</p> <p class="ql-block"> 玉垒阁的命名源自杜甫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p> <p class="ql-block"> 登顶玉垒山俯撖都江堰全景</p> <p class="ql-block"> 阁内展示与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治水相关的诗词。</p> <p class="ql-block"> 李冰巡江像</p><p class="ql-block">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左右)李冰任蜀郡守,在岷江出山口兴建了世界仅存的无坝引水"生态工程"都江堰,使川西平原从此"水旱众人不知饥谨",故称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3年金秋季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李少红会长率韩三平、张艺谋、冯小刚、黄建新、吴天明、张建亚等百名知名导演齐聚都江堰,为缅怀李冰的丰功伟绩,赠送李冰巡江铜像,以示景仰。</p> <p class="ql-block">步云廊扶梯</p> <p class="ql-block"> 李冰智慧:看着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心中不禁感慨:古人如何能如此巧妙地利用地形与水势,构建出这样一套系统,让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这不仅是工程的奇迹,更是智慧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一项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活遗产”。两千多年来,它历经无数次洪水、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持续灌溉着超过千万亩的良田,并承担着防洪、供水、发电等综合功能。</p><p class="ql-block"> 它证明了,人类的工程可以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与自然的和解与共舞。真正的强大,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而是顺应规律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片土地,因都江堰而富饶,因智慧而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