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 </i></b><b style="font-size:20px;"><i>沈阳一曰游</i></b></p><p class="ql-block"> 周五女儿带我坐高铁来到沈阳,准备周六去参观故宫和张学良故居。</p><p class="ql-block"> 这里明显比大连热,太阳公公似乎也感受到了游客的热情,笑容更加灿烂。恰逢沈阳故宫400岁华诞,又是暑期,游人多得比肩继踵,排起了长龙。队伍中不乏中小学生,银发一族,还有一部分是全家出动,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我们随着长长的队伍,蜗牛般地向前蠕动,转了四五圈后,终于到达金碧辉煌的故宫,戴上导游发放的蓝牙耳机,参观正式开启。</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共保留清代建筑114座,计500余间,是北京故宫的十二分之一。其建筑格局分为东、中、西三路,历时160年完成,集萃了汉、蒙、满、藏多民族建筑装饰元素,代表着清定都北京前,宫殿建筑最高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参观,重点围绕着两处故宫的不同点展开。(一)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都是红墙黄瓦,但沈阳故宫在黄色的房顶四周,多了一圈绿色的琉璃瓦镶边,据说是为纪念蒙古族的龙兴之地绿色大草原。(二)廊柱的形状不同。北京故宫全部为红色圆柱,汉文化特色显著,沈阳故宫则采用红色方柱,藏族特色明显。(大政殿除外)(三)建筑布局不同。北京故宫殿比宫高,突显皇权至上,沈阳故宫则是殿比宫低,如凤凰楼就建在象征24节气的24级台阶上,符合满族狩猎时警惕性高,便于瞭望的特点。(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四)宫殿扁额上的文字排序不同。北京故宫是汉文在前满文在后,沈阳故宫是汉文在后满文在前。</p> <p class="ql-block"> 我们重点参观了沈阳的地标性建筑——大政殿。它造型奇特,采用重檐八角尖攒顶结构,远看像顶八角帽,殿顶每个垂脊上都有一个蒙古大力士,手握铁链仰视宝顶,八角八面象征八旗制度和八方归一,更神奇的是八角八面六扇门,竟没有一颗钉子,全部是榫卯结构,里面的对联扁额全为乾隆皇帝御笔,更显庄严大气。</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口袋房、万字炕、烟卤建在地面上的奇观了。所谓口袋房,是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大门没开中间,而是开在东起的第二间,远看像个大口袋,能充分提高空间利用率。万字炕指这个房间的南北西三面的炕相连,布置像万字形状。清宁宫的后面有个塔状的方形大烟卤,越往上口越细,最后一层摆了三个青砖防止雨水倒灌,共12层,寓意是一统江山。也就是说整个沈阳故宫的烟道,都通过地下通到这个大烟卤里,地暖的概念早在400年前就有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更神奇的是它还预示了大清朝的命运,据说大清建国共有十二位帝王,最后一位薄仪在位仅三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4年沈阳故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也算是实至名归。</span></p> <p class="ql-block"> 出沈阳故宫向东南方向走二三百米,就到张学良故居了。最先迎入眼帘的是少帅的巨幅雕像,故居三进深,最著名的就是大青楼了,它是故居的核心建筑,为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时期办公与居住场所。</p><p class="ql-block"> 大青楼由欧洲设计师设计建造,采用青砖砌筑的仿罗马风格,外部装饰中西合璧的立体浮雕。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总高度37米是当时奉天城制高点之一,比故宫凤凰楼还高。</p> <p class="ql-block"> 大青楼装修的奢华程度,使我重新认识了东北王的豪横和一掷千金,据导游说一块墙砖一美金,专门由法国空运过来,里面的中式装修放到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精美绝伦,小到门边大到廊柱,从墙角到屋顶,由壁画到大厅,无不透着威严和庄重。大小青楼交相辉映,透着历史的踪影,赵一获故居在外边寂寂无声,似在诉说着旷世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走出张学良故居,看大青楼依旧不动声色,镇定从容,似乎在讲述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东北易帜和杨常事件,里面的故事发生地——老虎厅,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东北王父子两代人的千秋功过、是非对错,此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建筑,它为我们提供了可触可感的历史场景,通过参观游览,我们剥开了历史的层层迷雾,还原了历史的真面目,从而近距离地触摸历史、了解历史,倾听历史深处的沉闷回声。</p><p class="ql-block"> 回去的路上,我特意放慢脚步,默默地注视着夕阳下的沈阳故宫,只见宫殿巍峨,气势恢宏,红墙黄瓦,殿宇重重。连门口的石狮子也与众不同,尽显皇家特有的赫赫威风。它见证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英雄,他们曾在这里纵马驰骋,开疆拓土,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大清,他们的故事,此刻都凝固在这无声的建筑里。通过导游的讲解,在脑海中迅速形成了个性鲜明,有棱有角,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再还原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中,从而达到一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我想这应该是文物保护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广大游客跨越千山万水,冒着酷暑排队参观的目的所在。旅游的本质应是休闲放松,同时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导游的讲解像一把打开迷宫的钥匙,帮我们指点迷津,更好地了解历史,走近历史。</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风化,这些古建筑会渐渐变得暗淡无光,失去最初的模样,但我会永远铭记参观过程中带给我的心灵震撼和滋养,牢记触摸历史的真实感觉,它们必将在历史的的星空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