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甘博”宝藏与百年铁桥 - 甘南川北自驾游记(一)

徐国强

<p class="ql-block">   甘南(甘肃南部),一直列在我的出游清单中。2020年9月的青甘大环线自驾游之后,就将甘南作为下次出游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甘南有“小西藏”的美誉,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丰富多样的湿地湖泊、</span>神圣浓郁的藏地风情和独特奇幻的山峰峡谷,让它成为近期炙热的旅游的目的地。特别是大数据的推送,一条条甘南美景的小视频让人欲罢不能,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下旬,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多年的甘南。十一天里,从兰州出发,经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和碌曲、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坝,再回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甘南陇南的宕昌,最后,从“羲皇故里”天水返回兰州,全程约2500公里,用坦克300那宽厚的车轮,在甘南和川北的大地上,画了一个大环。</p><p class="ql-block"> 记录美好,分享感动。我将以热门景点为主题,全过程地用照片展现甘南川北那壮丽而奇幻的自然风光,用文字记录这片土地上那厚重而神圣的历史文化。今天,让我从“金城”兰州开始,以99个定格瞬间分享甘肃博物馆的宝藏和兰州的历史名桥-中山桥。</p> 关于甘南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我对甘南的兴趣也源于这本“这里是中国”一书,它是我的书柜里翻阅次数最多的一本。该书“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阅读中国故事;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山河,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在甘肃一章,有不少甘南的精美照片,可谓视觉上的盛宴,让人”一见倾心“,充满期待。这是有“石头秘境”之称的甘南扎(zhā)尕(gǎ)那,一个隐秘于群山中的藏族村落,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还有甘南草原,那一个个广袤的湿地草原,包括若尔盖大草原、碌曲草原、阿万昌湿地等等,呈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甘肃若有十分美,一半属于甘南”,这一点,我深信不疑!</p> 甘南环线一般是指从兰州(或天水)出发, 逆顺时针(或顺时针)经拉卜楞寺、阿万昌湿地、莲宝叶则(川北)、花湖、郎木寺、扎尕那、腊子口、宕昌官鹅沟和天水麦积山等景点,最后回到兰州。 你好 兰州 2025年6月17日上午10:20时,我们在上海登上了春秋航空9C6289航班。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于下午1点35分抵达我们甘南川北自驾游的落脚点-兰州。 这里是兰州中川机场T3航站楼,2025年3月刚刚启用,相当现代、时尚、宽敞、明亮。 机场内,甘肃的风景名胜巨型照片随处可见。这张照片勾起了我2020年的敦煌雅丹魔鬼城之旅。 天下第一关-嘉峪关。 现代的机场,小推车也现代,大屏幕上可以显示航班状态。 当然,也少不了广告。 这次租车选择了神州。神州和一嗨是国内二家最有名的租车公司,服务都是不错的。 考虑到甘南川北道路状况不佳,这次选了这辆在西北很火的坦克300越野车。 中川机场离市区70多公里,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兰州的下榻酒店。这家酒店位于兰州市中心,兰州的地标中山桥就在它的附近。 这是第二次入住这家酒店,一入房间,就又看到了熟悉的中山桥。 酒店位于甘肃省委和省政府附近,从酒店房间窗口可以看到政府大厦,紧挨着一所教堂。 甘肃博物馆 稍作休息,我们立马前往甘肃省博物馆,以弥补上次未能参观的遗憾。甘肃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创建于1939年,前身是甘肃科学教育馆,它其丰富的丝绸之路文物和彩陶收藏闻名于世。 博物馆正门的石匾上“甘肃省博物馆”六个大字为郭沫若所题。1963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先生受邀题写了馆名。 围墙上的宣传版上,“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的大幅广告十分吸睛。甘肃博物馆的“丝绸之路文明”展厅是甘博的核心展区,这里集中展示丝绸之路甘肃段(河西走廊)出土的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木器、丝织品、简牍、佛教艺术品等。 从甘肃博物馆正门广场上的博物馆沙盘上可以看出,甘博呈“山”字形,主楼居中,两侧配楼对称延伸,外墙选用暖黄调砂岩,呼应西北黄土高原的地域色调。 甘肃博物馆中庭 <p class="ql-block">甘博的核心展区“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设在二楼,另一重要展厅“甘肃彩陶展厅”位于三楼。这里珍藏着以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汉唐丝绸之路珍品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其中以东汉的“铜奔马”为代表的国家一级文物16件。</p><br><br> <p class="ql-block">来到“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门口是一幅大型浮雕,中间镶有“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八个大字。浮雕上充满甘肃元素,敦煌莫高窟、飞天图,嘉峪关、甘南高原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处矗立着一尊西汉时期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骑马塑像。</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灯光黯淡,人头攒动。</p> 我们第一个膜拜的就是“铜飞马”- 甘肃博物馆的头号镇馆之宝。此时,“铜飞马”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p class="ql-block">人们纷纷举起手机,将这一享誉世界的顶级国宝收纳保存。</p> 铜奔马(左视角),东汉(公元25-220年),这是一件青铜铸造的骏马造型艺术品。骏马三足腾空,右后蹄踏在一只龙雀(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有观点认为是燕子)背上,骏马头微左扬,长尾飘举,体态矫健,造型极为生动传神。 铜奔马(右视角)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当时,郭沫若曾亲自指导过铜奔马的鉴定与保护工作。 <p class="ql-block">铜奔马(侧视角)以精确的力学平衡(仅靠一蹄立于鸟背)支撑起整个奔马造型,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设计与铸造水平。被认为是力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被认为是汉代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1983年铜奔马(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你在所有国家级旅游区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p> 铜奔马(后视角)的屁股上有两块明显的锈蚀痕迹,据说与文物修复有关。 铜奔马的表情很有意思,歪着脖子,张着大嘴,露出大牙,是一个不错的表情包。 镇馆之宝:汉代·铜马车仪仗佣队,位于铜奔马旁边。这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壮观的青铜车马仪仗群之一,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实际上,旁边的镇馆之宝“铜奔马”与其同属一套完整的墓葬仪仗体系。铜奔马原属仪仗队前导,寓意“天马行空,引领仪仗升天”。因为铜奔马艺术价值卓绝,且需独立保护环境,才将它设于仪仗俑队旁。 <p class="ql-block">铜马车仪仗佣队中持戟的铜骑士。</p> 旁边的铭牌介绍到,仪仗佣队由步兵俑、骑兵俑、铜车兵俑构成,还包括铜奴婢佣,全套共99件。这是按汉代墓主出行仪仗制度配置展现“两千石”高官(太守级)的威仪,这也反映汉代河西走廊的军事布防特点。 镇馆之宝:玻璃莲花托盏(元代,1271-1368)。1999年出土于定西市漳县汪世显家族墓,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元代玻璃托盖,是甘博国宝级文物之一,堪称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 这件盏为七瓣莲花形,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被赞誉为“夜空下的蓝莲花”。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邮驿图”画像砖(魏晋,公元2-4世纪)。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的一处展柜中,一幅骑马人画的背景墙上,摆放着一块块带有图画的砖,其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 与现代的相差无几。</p> 这是上世纪70年代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魏晋墓群中挖掘出来的壁画砖。这些壁画砖表现了各式生活场景。 “烤肉煮肉图“”画像砖(下面的02号)和”牛耕图“画像砖(上面的05号) 而骑马人画的中间,单独摆放了一块砖。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第01号“邮驿图”画像砖(魏晋 公元220-420年)。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邮驿制度的图像资料,也是现在中国邮政的象征,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快递小哥”。</p> 镇馆之宝:八思巴文虎符圆牌(元代)。它是元代驿站的通行证,通高18厘米,圆牌直径 11.7厘米。虎符圆牌上的八思巴字, 译作汉语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 镇馆之宝:唐代·东罗马鎏金银盘,出土于甘肃靖远县北滩。盘口径31厘米,盘内满饰浮雕花纹,中圈外缘饰连珠纹,中列一圈为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头像,盘中的内圈为高浮雕的斜倚雄师、双手执权杖的男神。这是东罗马银盘在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发现。 镇馆之宝:十三盏铜连枝灯(汉代),国家一级文物。1969年,与”铜奔马“一道,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灯呈树形,主干分为三段,高146厘米,宽66厘米,汉代的落地灯。 镇馆之宝: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唐朝)。1964年出土于平凉泾川县大云寺塔基地宫。这套佛舍利套棺有5件,由最大的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最小的玻璃舍利瓶层层套置而成。 最大的(第一重)石函,上面刻有铭文记录供养过程。 第二重铜匣。 第四重金棺。 五重舍利宝函来张“全家福”。 除国家一级文物外,甘博还有很多文物很有看头。这是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前660年)的团花纹铜遁,出土于甘肃平凉,为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珍品。该敦纹饰中的团花元素被应用在兰州机场的“丝路祥云”上。 清代古兰经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的金饰片</p> 唐三彩武吏俑 甘肃出土的唐代乐器展。 装饰精美的竖琴。 展厅中有一大型雕塑,展现了甘南的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 三楼的甘肃彩陶展厅是甘博除“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外,另一核心展厅。 甘肃彩陶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物证之一,以其时间跨度最长、类型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而享誉世界。甘肃博物馆收藏了近2万件彩陶文物,堪称“史前彩陶艺术的圣殿”。 镇馆之宝: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1978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这件国宝级文物,被誉为“史前雕塑艺术的旷世之作”与“华夏文明的童年肖像”,2013年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目录。 国家一级文物-涡纹彩陶瓮,石器时代,旋涡纹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兰州中川机场和兰州的形象标志设计中都融汇了马家窑纹饰。 甘肃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大都是以铜奔马为题材。 铜奔马的表情包。 兰州手抓羊肉 晚餐时刻,我们又一次来到马老六餐厅。 <p class="ql-block">这家的手抓羊肉真心好吃,而且价钱合理,只要88元一斤。2020年第一次来时,先点了一斤,没吃够,又加了半斤。这次,直接上1斤半。</p> 当地特色菜沙葱和凉粉。 黄河第一桥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来到兰州的地标有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p> 这里是兰州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来兰州的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兰州,城区段约40公里。 因此,兰州人将黄河叫“母亲河”,黄河南岸矗立有一著名的“黄河母亲塑像”。 在黄河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中山桥头南大概10米处,矗立着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的锈迹斑斑的大铁柱 - 镇远桥铁柱。洪武五年(1372年),就是这样的四根粗长的铁柱竖立在黄河两岸,用以系栓一百二十丈的铁缆,以固定镇远浮桥。 今天横跨黄河的中山桥建于1907年,由美国工程师设计,德国人总承包,采用德国钢材建造,二年后的1909年竣工。 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桥头矗立的石碑上,标明“黄河第一桥”。 为了纪念中山铁桥100周年,2009年8月,兰州市委和政府特在桥头矗立这块巨型石碑。 中山桥桥长233.5米,宽8.36米,全桥无焊接,百万颗铆钉手工铆合,今天仍可辩“Krupp"(克虏伯)的钢印。 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桥的北岸是兰州著名的地标白塔山。山下有金城 、玉迭二关 ,均为古代军事要冲 。 白塔山上,一幢幢古建筑参差绿树丛中,一座元代白塔矗立在山巅上。 跨过中山桥,就来到北岸的白塔山公园。公园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飞檐红柱,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拾级而上,来到白塔公园的二台。 二台这里是俯瞰中山桥和瞭望黄河的好地方。 黄河北岸游船码头。 俯瞰中山桥及南岸。 白塔山公园的二台上,是一古色古香的廊亭,建于1942年。 <p class="ql-block">廊亭上面的横匾上写有“九曲安澜”大字。那个年代,黄河洪灾频发,取名“九曲安澜”寄托驯服洪患、护佑金城之愿。</p> 中山桥下的黄河南岸是一片沙滩。 人们可以与黄河水亲密接触。 更多的人,坐在桥下的台阶上乘凉休憩,观赏滚滚向前的黄河之水。 南岸边上,设有简易的休闲茶座。 人们在这里或品茶或小酌,一边吃休闲小吃,一边聊天小聚。 中山桥夜色 每天21时,中山桥将开启灯光秀模式。 蓝调时刻,百年铁桥和白塔山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扮起来。 时而紫色的 时而蓝色的 时而橘色的 不断变换的色彩,在黄河河面上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彩色面纱,百年老桥如同黄河上的时光隧道,连通了古老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金城兰州。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站在甘肃博物馆展厅内的张骞骑马塑像前,谢谢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的下篇游记《黄洮交汇奇观与刘家峡水库 — 甘南川北自驾游记(二)》。<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5arkz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黄洮交汇奇观与刘家峡水库 — 甘南川北自驾游记(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