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茶叶素有“南方嘉木”、“东方神叶”之称。浙西盛产茶叶,我平时好茶,茶已陪我走过了而立,不惑,知天命之年。喫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早早来到办公室,搞好卫生,习惯地打上两壶开水。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茶也氤氲,烟也氤氲,这时满头于文字和数据,即可全神贯注地神游其中,迅速进入忘我的工作状态。</p> <p class="ql-block"> 迷茶多年,但很少研究茶文化,更谈不上对茶有深刻的认知。可是,以下几个与茶有关的场景,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久久地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缸茶</p> <p class="ql-block"> 老家开门见山,门前有一株千年古樟,一条蜿蜒曲折的古道从大树底下穿过。昔日,行人、挑夫、车马,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古道显得十分忙碌。夏日炎炎,古樟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亭亭如华盖,留下一片荫凉,是人们歇脚、休憩的好去处,古樟便成了往来行人心目中的徽识。每逢夏天来临,奶奶总会在樟树根旁,放一张小小四方桌,上置一只茶缸,一把竹筒做的勺子,每天不厌其烦地烧水,续水。</p> <p class="ql-block"> 茶叶是奶奶亲自上山采摘制成的谷雨后茶,茶虽粗糙,但泡出来的茶水酽酽的,很解渴。走这条古道的农人和贩夫,喝了缸里的茶,都说奶奶心好。为了这缸茶,奶奶从做新媳妇那会开始,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后来,建起了公路,古道从此寞落,奶奶才收起了那桌、那缸、和那只浸润了岁月痕迹的竹筒勺子。</p> <p class="ql-block"> 前年,奶奶离开了我们,享年103岁。棺椁停放在大樟树底下,许多临村的老少爷,闻讯前来为她送行,都异口同声地提起记忆中的那口浓酽的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青简社”喝茶</p> <p class="ql-block"> “青简社”是一家旧书店。店主王汉龙不仅书多,可供客人品尝的茶叶也多。我是常客,书店中的茶桌已更换过多次。茶桌前,我是从初始的大板桌喝到如今的八仙桌的少数客人之一。品尝过主人储存的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凡中国六大茶类,无一遗漏。</p> <p class="ql-block"> 我在书店的茶桌上,认识了很多书友,年长的有蔡恭,庄月江,潘玉光,刘贤忠诸位老先生;年轻的有巫少飞,钟睿,赖雄剑,张朋华,潘宇等青年才俊;另外还有伊拉克的教授阿穆,阿根廷的导演卡洛斯,日本的学者松野诚也……</p> <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王汉龙收到台湾书友陈先生跨越海峡寄来的好茶。对我说,给我留了一份,如果再不来,就要被惦记它的一群“书蠹虫”蚕食完了。于是,我匆匆赴约,主人郑重其事地烧水、烫杯、拆封、洗茶、焖茶、“三点头”后,茶筛在我面前一个型似核桃大小的瓷盅里。果不其然,香气扑鼻,微微呷上一口,甘冽清纯,沁人心脾,我不顾上应有的斯文,连续干了三盅。</p> <p class="ql-block"> 品茗是古人十大雅事之一。今年初春,汉龙专门组织了一次“茶话会”。从茶的起源,茶的品种,饮茶风尚,茶具与茶艺,文人雅士与茶,茶的培育宝典和茶的古诗古籍,当地的茶事和茶灯戏……众说纷纭,各说各话,自然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随缘堂”品茗</p> <p class="ql-block"> 画家朋友杜红东的“随缘堂”是个品茗、赏画、休闲、养心的好去处。礼拜,红东兄约我赴“随缘堂”喝茶,我欣然前往。“随缘堂”四周,藤蔓蓬发,修竹摇曳,兰草葱茏,鱼游荷底,环境幽静,我很喜欢!画室一角是一张简易茶桌,四只原木桌脚,弯弯曲曲,尚留枝丫,略显粗犷,桌上的茶具非常别致,客位是两张官帽造型的小木椅,颇有谁坐了,马上就会升官发财的意味。四周壁挂,非字即画,我坐在官帽椅上,把盏欣赏,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和红东兄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盘腿而坐,对面品茗,茶是上等的茶,水是进山写生时带回来的山泉水。他禅定多年,专心绘画,水墨画已颇具艺术造诣。品茗之余,兴致浓时,他起身专给我创作了一幅画。只见他铺开一张四尺对开宣纸,用一支大笔于其上泼墨,先画了一片宽大的荷叶,旋即选用一支细笔,勾勒出荷花、芦苇和水草,接着又在荷叶下画了一只悠闲觅食的鸭子。我说一只鸭子没伴太可怜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在孤鸭旁边轻描淡写了几笔,又一只鸭子跃然纸上。于是,就有了这幅情趣盎然的大写意《宝鸭穿莲图》。</p> <p class="ql-block"> 经常看到,好书者常书“禅茶一味”的榜书。而今,我终于在“随缘堂”品茗时觉悟到其中玄机。原来,就是一个人对艺术孜孜不倦的禅定追求,就像品茗时细细体会个中的无穷味道。</p> <p class="ql-block"> 喝了多年的茶,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茶里泡的是山水、善良、书缘、友情和岁月的光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