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门</p> <p class="ql-block"> 在汝阳县蔡店乡蟒庄村,至今存有一处民国时期的建筑,当地俗称王家大院。大院原来的主人是哥俩儿,哥哥叫王凌云,弟弟叫王凌汉,虽是一奶同胞,二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结局也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这处建筑原称王凌汉庄园,列入洛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民国三十五年(1946),因王凌云抗日有功,经批准重新建起这一豪华庄园。整座庄园总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共分三区四个庭院,五道大门,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豫西地区木架土心、青砖灰瓦的建筑特色,在汝阳县号称山北第一庄。经过环境整治和修缮维护,现已辟为王凌云故居。</p><p class="ql-block"> 笔者曾两次探访了这处深宅大院,每次走进院落,都是空无一人。尽管墙垣高大,房屋厚重,门楣、墀头上雕梁画栋,图案精美,仍掩饰不住难以言表的孤寂与落寞。王家昔日的荣光和繁华,早已湮灭在时光的流逝之中。</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走进王氏兄弟的人生,听听他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门房</p> <p class="ql-block">上房</p> <p class="ql-block"> 王凌云,又名王新成,1899年出生于蟒庄村。早年毕业于伊阳(今汝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后得到当时伊阳县知事赏识,从军入伍,开始了戎马生涯。1924年至1925年,王凌云先后加入憨玉琨的中央陆军第35师和王建昭的直系讨贼联军,两次担任营长,进驻灵宝、伊阳一带。1930年,河南省主席万选才任命王凌云为临汝、伊阳、自由、平等四县“剿匪”司令,同年秋,被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总指挥张钫收编,被委任为第三师师长。同年12月9日,蒋介石将二十路军编为二个师,王凌云任七十五师二二五旅旅长。1931年冬至1935年,王凌云奉命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四次“围剿”及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其间,曾被调回洛阳整训,进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凌云参加上海抗战,构筑福(山)嘉(兴)线国防工事。1937年,擢升为七十六师师长,率部转战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参加昆仑关战役、武汉大会战、长沙大会战、南昌会战、岳阳会战、宜昌战役、桂南会战,多次与日军激战。1942年1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43年3月,率部入缅抗日,参加松山战役,强渡乌江,与新一军会师,在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1947年12月下旬,王凌云被任命为十三绥靖区司令兼行政长官,驻守南阳,与解放军对抗。南阳解放后,王凌云率残部南撤襄樊,后化名张克明逃往四川大巴山一带。1950年1月被俘,1959年,王凌云获特赦,分配至河南省政协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离家出走,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 王凌汉,生于1903年,性格鲁莽,虽然读了八年书,胸无点墨,都快30岁了,整天游手好闲,争强斗狠,常常因一些小事与村民吵嘴打架。后来,依仗其哥哥王凌云的权势,逐渐发迹,被称为“二大人”,成为当时汝阳县最大的恶霸。</p><p class="ql-block"> 1947年夏,解放大军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王凌汉纠集四方地主武装,把蟒庄建为中心寨,妄图长期与解放军顽抗。蟒庄解放前夕,王凌汉逃往重庆,继续顽抗,曾任豫陕边区绥靖第一路第11纵队司令,被解放军缴械。后潜逃至武汉藏匿,1950年,被公安人员捕获。1951年5月1日,在汝阳县城召开公审大会,会后,对王凌汉执行枪决。</p> <p class="ql-block">山墙</p> <p class="ql-block">墀头</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看到的王凌云故居,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王凌云在抗战时期,转战大江南北,特别是他参加指挥的对日“福山之战”、“远征军滇缅之战”等战役,打出了军威,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美国银质自由勋章。王凌云打的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对之恨之入骨。1944年,日本侵略军110师团139直属大野大队,侵入蟒庄疯狂报复,将王凌云故居烧毁。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念其抗日有功,允许王凌云重修家园。1946年,王氏兄弟专门雇请省城技术高超的建筑大师领班负责施工,大兴土木,营造宅邸,历时一年半竣工落成。</p><p class="ql-block"> 王凌云故居主院是一座大四合院,坐西朝东,意为紫气东来。建筑均为硬山式砖石土木结构,青砖灰瓦,局部墙体用土坯修筑,房顶均列制鸱吻和形态各异的脊兽、脊饰。房屋山墙、墀头、门楣上多以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民间风俗等为内容,象征着福禄寿的砖雕、木雕、灰雕比比皆是,雕刻细腻精致,形象栩栩如生。门房面阔7间,两层楼阁出廊。中为大门过道,缩头大门楼,两侧卧有石狮子。</p><p class="ql-block"> 上房二层楼阁面阔7间,进深一间,正堂三间有出廊,两侧各两间为内楼房,棂子阁门窗,外侧设有护栏。正堂南、北厢房结构对称,面阔6间,进深一间,均为有出廊二层内楼阁。中部为天井庭院,长25米,宽9米,地面用青砖顺列平铺。门房、厢房、上房出廊柱础上都雕有卷草祥云、飞禽走兽等精美图案,堪称一绝。透过对它们的雕刻考证,王凌云故居不失为一座工艺精湛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河洛人文”图标(聂剑帆设计)</p> <p class="ql-block"> 除标注外(设计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照片与文字,均为本人拍摄和撰写。如有不妥?敬请指正。欢迎传播,感谢有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春斌(觉浅)</p><p class="ql-block"> 2025.7.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