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镇的边关风情 写在吉隆沟的感触(四)

老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接上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隆镇位于吉隆沟东南部的峡谷地带。是一处美若仙境般的存在,这里的海拔只有2800米。国道216线沿奔腾的吉隆藏布穿梭于这条幽深的峡谷,与邻邦尼泊尔的山水连为一体。吉隆镇四周雪峰耸立,青山苍翠,迥异于高原常见的荒漠苍凉,这里却是另外一番天地,既有桃花源般的秀丽,又俱仙境般的静美,是一方独特的天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诗如画,奇幻绝伦的圣湖郎吉措是吉隆镇神秘景色之一。我们去郎吉措时,除了朝拜圣湖的一家人,别无他人,神秘而幽静,成了我们一行七人的专属秘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泓澄碧横陈于眼前,见云影徘徊,雪峰倒映,天光水色,相融无间,郎吉措那份天地间的豁然开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浓浓的云雾悠悠翻腾,紧贴着地面肆意游走,将高耸的拉多山和圣洁的郎吉措团团笼罩,似乎也要把远行者的心囚住。几缕雨丝,变成送别客人的使者,迷雾茫茫,借山问道,如腾云驾雾,我们依依不舍,踏上了折返的路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返回到早上停车的地方时,雨雾茫茫,能见度只有十几米。突然变化的天气,阻挡住了我们去亚洲一号观景台从更高、更辽阔的高山上观看雪山美景的脚步,这是我们吉隆镇之行留下的遗憾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酒店老板和资料介绍得知,亚洲一号观景台于吉隆县吉隆镇的东南方向,稍远于郎吉措,地处喜玛拉雅山脉东段,海拔4400——4500米左右。它实际上是建在一座山上有雷达的气象观测站,因可以360°无死角观赏雪山,被旅行者称为“亚洲一号观景台”。从亚洲一号观景台可以看到的雪山景观主要有中尼界山的央然康日,海拔7422米;东西北三面的曲母古拉神女峰等海拔七八千米以上的雪山有七八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的云海奇观和日照金山景观,同样是让人震撼的奇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服从老天爷的安排,只好把手机导航从亚洲一号观景台切换到了吉隆口岸。碾压着泥泞的山路返回到了镇上,这会儿,云雾散去,天气变得阳光明媚,周边的雪山又显得非常清新。不费功夫我们找到在镇上的办事大厅,十几分钟便办理好口岸通行手续,调转车头向吉隆口岸疾驰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吉隆镇到吉隆口岸,导航显示不到30公里路程。据说下午一点开关时才能参观,时间己过了中午十二点,所以我们一路车开的非常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隆县属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从吉隆镇到吉隆口岸,公路在险象丛生的峡谷穿行。海拔陡降到了两千米以下,吉隆藏布两岸陡峭雄伟的山峦上,喜玛拉雅红豆杉、长叶松等珍稀植物以及其它灌丛林木,长得非常茂盛密实。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出的生物多样性,在喜玛拉雅山脉的褶皱里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车轮在飞转,我们的眼眸随着车辆的每一圈前行,也在飞逝的瞬间快速浏览着这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藏,有地处亚热带的大片区域,大自然不仅造了大片的生物多样性,在茂密的森林中衍生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其中藏弥猴、长尾叶猴是在西藏藏南最常见的灵长类动物。也许这是造物主对喜玛拉雅山脉这个地球第三极的偏爱,西藏才有了“动植物王国”之美称。珍稀动植物互相依存,维持了这片宁静、祥和、神秘王国的生态平衡。巴松措、雅江大峡谷、亚东沟,我们都遇到了高原“猴王”的拦路讨食,更有甚者横在路中央可以说是拦路打劫,显得很不“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以上的猴们相比,吉隆沟路途遇到的猴们显得有点很守规矩的样子。它们似乎把时间把握的很准,恰好在吉隆口岸开关之前,趁前往口岸车辆多的档口,拖儿带女一字排开,蹲在公路旁的水泥墩上,眼巴巴的看着路过车辆能否施舍点食物,可惜我们车上也没带什么食物,只能从车窗抛撒了一点爪籽糖果之类的东西。车速很快,它们的身影眨眼间从车窗往后幌过,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在捡食,但那种透着讨食的可怜双眸,着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一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的车很快开到了吉隆口岸。口岸坐落在吉隆藏布岸上,距通关还有点时间,我们买了泡面在广场上解决了这天的午饭,随之在广场上转悠着,参观的游客没有多少。因为不是自驾者,吉隆这个边疆小镇实在太远了,来一趟着实不易,这与游客少不无直接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时从吉隆镇方向驶过来了几辆尼泊尔的卡车,车身喷绘的花花绿绿,与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模一样。从尼洎尔到吉隆务工的十几位背包客们忙着向卡车上装货物,并帮着游客们向通关大厅搬运着鼓鼓囊囊的行包。不一会儿,游散在广场上的游客涌向了通关大厅,等待出关,以中老年居多的游客身边都大包小包的,看来他们从西藏采购了不少商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尼泊尔一侧的口岸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尼泊尔游客涌向关外,口岸立刻也清静了下来。当看着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吉隆口岸”气势雄伟的口岸大楼,再看尼泊尔一侧的口岸建筑,那就低矮多了,属于简单秀珍的那种。日喀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南亚来往交流的大通道,除我们去过的亚东口岸、还有未能成行正在震后复建的樟木口岸,与眼前的吉隆口岸,是西藏通往南亚的三大口岸。由于樟木口岸震后重建,吉隆口岸现在担负着主要边贸交易货物的进出任务。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吉隆口岸,我们原路返回。在口岸的小商铺买了一些核桃糖果之类的东西,本来打算给沿路的猴们分享一点,只可惜它们已经钻进了茂密的森林,不见踪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来到镇上,一看天气还早,便向吉隆镇的吉甫村驶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甫村在吉隆镇的西南方向,这里是吉隆县有名的吉甫大峡谷,吉甫村是吉隆大峡谷上的一个充满藏式风情和边境风情的村落,其建筑同样很有特色。也许是边贸生意的带动和这里的自然景色,吉甫村是吉隆镇必去的景点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到吉甫村,先在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停下来,搬出随车桌椅喝茶休息,以解一路奔波带来的疲劳,一阵困意袭来,我便很快进入了梦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觉醒来,疲劳减轻了许多,顿时又游兴勃发,我们三三俩俩慢悠悠进吉普村游览。一座铁索桥和一座钢筋水泥桥横跨在宽约三四十米的吉甫大峡谷上,其中铁索桥是由国际组织援建的,据说由一位瑞士女设计师没计并指导安装的,桥面宽1.5米,长度60米,高度超过250米。车辆不能从铁索桥通行,人走在上面晃悠悠的,一起一伏间像在不自主的晃动中前进,有点小刺激和眩晕的感觉。站立在桥上往下看,吉甫大峡谷如深渊深不可测,峡谷的深度据说最深处达到近300米,峡谷内植物长的茂盛,谷底湍急的河流依稀可见。从桥边的铁索桥及旁边横拉过峡谷的铁索上垂挂着经幡,五颜六色,像一面色彩艳丽的巨幅幕墙,融入碧绿的翠苍中,特别好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钢筋水泥桥据说建于2019年,双向两车道,只供当地车辆通行,游客的车辆不能通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到吉甫村游览人从穿着上看,以当地人居多,进出的大部分人不走钢筋水泥桥,偏从钢索桥上经过。这也许人们用一种挑战自我的精神,体验着自己不怕艰险的勇气。我也从这座桥上走了个来回,走到桥中央摇摇晃晃的,着实让人有点恐惶,只有亲临此桥才能体验到吉甫大峡谷的险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吉甫村,一条南北通向的街道,与两座桥相连。街道两旁商铺以经营当地土特产及旅游纪念品为主,再往里走便是民居,中间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沿街一圈下来,没用多长时间,也没买纪念品之类的,但对吉甫村的边关风情印象特别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旅游景点,不仅有它的自然景色,也有它的文化内涵与故事。吉甫村背靠看雪山,山谷内天然森林苍苍茫茫,自然景色不仅很美,也有很传奇的故事。走在吉甫村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两块紧紧相挨着的巨石,颜色黑油油的,中间缝隙很窄,一个人只能侧身勉强通过,上书“鸳鸯石”三个红色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传吉隆自古有五道之说,商道、官道、战道、传佛道和迎亲道。吉甫村的两块巨石,一说是莲花生大师入藏途经此地时,因巨石挡住去路,便用神力将其劈开,开辟了入藏弘扬佛法之路;另一说七世记初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时,送亲的队伍与迎亲的队伍在此相会,迎亲队伍把尺尊公主从这里迎到吐蕃,而送亲的队伍从这里返回了泥婆罗。因此,这里也就成了一个离别的地方。吉甫在语中有离别之意,吉甫村自然成了“离别之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旅游文化总是与美好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因此,无故事就无风景,或者说无故事就无旅游文化。不管历史上发生的故事是否真实,也不知道是不是人们用美好的像想力编造出了故事,但吉甫村的两块巨石真实的存在,吸引着游客们好奇的目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把传奇故事与人文环境结合在一起,就会充满神奇和吸引力。比如我家乡的日月山,就因为有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现在成了青海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吉甫村的两块巨石,有了莲花生大师的传说,就镀上了佛教色彩,增加了人们对吉隆这片神奇地方的崇敬。同时扯上了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的关系,“鸳鸯石”就成了美好姻缘的像征。现在好多地方把人文历与人文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就增加了旅游文化的价值和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游览完吉甫村,又返回到了吉隆镇,在一家川菜馆吃完晚饭后在吉隆镇上转起来。吉隆镇作为依托吉隆口岸发展起来的一座边境城镇,其建筑既有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也有南亚建筑的风格,二者相融出一种独特的边境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隆镇上不少商店是尼泊尔人开的,经营着尼泊尔的铜器银饰品以及服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也有不少尼泊尔风味的餐厅,同样吸引着不少游客去体验尼泊尔的饮食风味。我们一圈转下来,补充了一些鸡蛋、挂面、牛奶和其它食材,以备路上食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下来,吉隆镇作为我们一路重点游览的地方,欣赏了神奇美妙的郎吉措、参观了吉隆口岸和吉甫村,趁着晚饭后的一段时间,又看了吉隆镇的街道市容,回到酒店休息,我们在吉隆镇度过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隆镇作为我国与尼泊尔接壤的边境小镇,这里既有融合了许多雪山、森林、峡谷、湖泊等让人流忘返的自然景色。还有比如亚洲一号观景台、被誉为“雪山顶上的天堂部落”的乃村等人文景观。本来打算在吉隆镇边休整边游览这些景色,可惜处于雨季的吉隆镇,天公不作美,我们在吉隆县的旅行就此划上了句号,八月六日清晨,我们开始向“天上阿里”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八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