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平实:解读苏东坡的《观潮》

雪麦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的一些绝品好诗,是流传人间的微缩版“坛经”,往往参禅理、释道理、显哲理。 </p><p class="ql-block"> 然而,真正读懂苏东坡的诗,远比读懂他的词要难。</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对苏东坡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就无法参透其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宣扬的价值、蛰伏的惊雷。比如世人对《观潮》一诗的理解,就落入俗套,显得草率。 </p><p class="ql-block"> 庐山烟雨浙江潮, </p><p class="ql-block"> 未到千般恨不消。</p><p class="ql-block"> 到得还来别无事,</p><p class="ql-block"> 庐山烟雨浙江潮。 </p><p class="ql-block"> 按照一般的说法,这首诗是苏东坡从“九死南荒”的海南岛归来,在小儿子苏过即将赴任中山府通判时,写给他的一首诗,自然有传授人生秘籍的意味。这一年,饱经苦难的苏东坡去世。</p><p class="ql-block"> 诗看上去不难理解。前两句简洁明快:人间绝景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涌,未亲眼所见时恨不能突破重重艰险,尽快一睹“真容”。后两句就有些难度了,一般的解读是:待到看过了绝美风景,也就觉得原来不过如此,庐山烟雨还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还是浙江潮。 所谓看淡功名利禄,人生不过如此。 </p><p class="ql-block"> 如果这样理解,就看低了这位世界级人物的境界、格局和情怀。</p><p class="ql-block"> 全诗的转折点在第三句——“到得还来别无事”。 “还来”即“归来”,“别无事”是“并没有什么事情”。在看似平淡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处变不惊、从容自如、冷峻清醒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 末句“庐山烟雨浙江潮”看似是对首句的重复,但在境界上陡然拔高,它已不是外相的描述,而是心灵的安顿和映照。</p><p class="ql-block"> 诗人是在告诫儿子,人生不要被世俗名利裹挟和蒙蔽,当一切云烟散去,最终要面对的,是你自己一步一步用灵魂刻画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尽管一再被朝廷贬放,但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俯仰于天地造化之间,行走于黎民百姓之中,用平和的心态、平实的行动、平静的生命赋予世人眼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以独特的生命体验、瑰丽的审美内涵、壮美的文化灵魂。</p><p class="ql-block">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是由儒入道、注重实践、积极改造世界的,他用惠泽千秋的水利工程、办学事业、美学创造和文化传播阐释了什么是更高层次的、永恒的、属于中华民族的“庐山烟雨浙江潮”。</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想要告诉苏过的,不是虚无淡泊,不是遁世逍遥,而是要保持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敬畏宇宙、尊重大道、摆脱浮华,用平实的脚步成就真实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最终要面对的,是天地间独一份的属于自己的风景——庐山烟雨浙江潮。 </p><p class="ql-block"> 你,创造最终的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