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1)—贵州博物馆

一本书

<p class="ql-block">今天开始,讲讲贵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博物陈窗写古殇,</p><p class="ql-block">惊心最是播州杨,</p><p class="ql-block">岂容天下非王土,</p><p class="ql-block">自大何独一夜郎?</p> <p class="ql-block">这个宏大的建筑,是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位于国家西南地区东南部。</p><p class="ql-block">与五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相邻。</p><p class="ql-block">东是湖南省、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是云南省、北是四川省及重庆市。</p><p class="ql-block">这里博物馆的前言有介绍。</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境域面积176167平方千米,贵州省下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省政府驻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p><p class="ql-block">贵州省省会是贵阳,下辖9个地级行政区,包括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860万人。</p><p class="ql-block">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世居民族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p><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大厅里西江千户苗寨的白钢模型。</p> <p class="ql-block">排列在前五名的少数民族为:</p><p class="ql-block">1、苗族:430万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2、布依族:280万人,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3、侗族:162万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4、土家族:143万人,主要分布在铜仁市和黔北遵义地区。</p><p class="ql-block">5、彝族:84万人,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博物馆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东路中段北侧。博物馆占地面积70860平方米,建筑面积46450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有常设陈列《民族贵州》《历史贵州》等共5个展览,官网内还设有8个数字化展览。</p><p class="ql-block">博物馆藏有反映贵州历史文化的出土文物、化石标本、近现代文物、民族民俗文物、瓷器、书画、玉器等藏品共8万余件/套。</p> <p class="ql-block">其中民族文物、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为馆藏亮点。</p><p class="ql-block">中国苗族服饰库和中国苗族银饰库位居全国第一。馆内精品有宋代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东汉铜车马等。</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首先要看的是距今30万—1万年间,生活在这里的智人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很古老的人类头骨,是在洞穴里出土的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这种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贵州省在全国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是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是这种打制的石器和动物的骨骼。</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新旧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当人类开始使用这种磨制石器的时候,人类社会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带有双肩的石锛,采用血红色玛瑙制成,展现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高超工艺。可以安装在木把上,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进入了新的里程。</p><p class="ql-block">这是馆藏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同时期其他地区,人类已经开始使用这种烧制的陶罐了,而且是带有花纹。</p><p class="ql-block">人类能运用色彩和花纹,这是最早的艺术开端。</p><p class="ql-block">贵州博物馆收藏的青甘地区马家窑文化代表的彩陶。</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中显示商周时期,贵州地区人类主要居住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是贵州威宁中水鸡公山遗址,出土商周时期高领深腹陶罐。</p><p class="ql-block">威宁中水遗址是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土的铜锛和铜饰手镯残片。</p><p class="ql-block">是贵州地区最早出现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当时推测其年代约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在当地文化发展阶段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初期。</p><p class="ql-block">当时还出现了稻米,经技术检测,出土的稻米距今3115年左右,是西南地区发现的最早旱稻农业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著名的夜郎国,在贵州留下了痕迹。</p> <p class="ql-block">风行铜釜</p><p class="ql-block">钺身近中部有圆形穿孔,外侧有乳钉纹装饰。穿孔下方饰二"羽人",一人站立,头戴短羽冠,下身着羽裙;另一人头着长羽冠,两"羽人"联手持一羽状装饰,其下饰回纹条带,另一面光素无纹。</p> <p class="ql-block">羽人竟渡纹不对称形铜钺</p><p class="ql-block">钺身一面饰羽人竞渡纹:一艘船上坐着4个人,双手持桨,作出划船姿势,<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动展现了古代竞渡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据介绍,羽人为头戴羽毛帽子、身穿羽衣的人,来自江浙等地的越文化。</p> <p class="ql-block">当然,贵州也有了新的名称,“黔”。</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楚国把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部设置为黔中郡。</p> <p class="ql-block">这个夜郎国,位于中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是春秋战国直到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包括今贵州西部、云南东部、四川南部的一个较大的地方政权。</p> <p class="ql-block">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时期楚襄王讨伐夜郎,楚国派庄礄攻打夜郎,夜郎投降后,庄礄在滇地称王。</p><p class="ql-block">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夜郎地区设县。</p><p class="ql-block">秦王朝统治被推翻后,竹王建立夜郎国。</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派唐蒙出使夜郎。</p><p class="ql-block">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西汉平定南越,便在南夷设立牂柯郡。夜郎侯最初依附南越,至此南越已被诛灭,夜郎便遣使入朝,汉武帝便封夜郎侯为夜郎王。</p> <p class="ql-block">这一举措使夜郎地区受中原文化影响程度加深,手工业得到发展,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p><p class="ql-block">汉成帝时期,牂牁太守陈立杀了夜郎王兴,后夜郎王兴的岳父翁指和儿子邪务收集剩余的兵力反抗,后翁指被手下杀害,夜郎灭国。</p> <p class="ql-block">夜郎有一种不同于中原文化“套头葬”。</p><p class="ql-block">“套头葬”指用铜釜套于死者头顶的埋葬方式。此种埋葬方式见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的“可乐遗址”,也就是夜郎文化。</p> <p class="ql-block">牌形茎首铜柄铁剑</p><p class="ql-block">此剑全长58.5厘米,茎长11.5厘米,剑身铁质,狭长起脊,横断面呈菱形,两面刃,有锋。</p><p class="ql-block">剑茎铜质,弧形牌饰茎首,饰镂空卷云纹、涡纹、弧线纹等;茎中段有孔一,饰突棱两道,四周遍布绳纹;突棱两端装饰云雷纹、连续三角纹。</p><p class="ql-block">也是1978年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汉墓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虎钮铜醇于</p> <p class="ql-block">龙首柄铜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六盘水黄土坡出土的,</span>能使用龙的器物,墓主人也不是一般人,也是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p><p class="ql-block">1975年出土于贵州兴义东汉墓,采用浇铸、锻打、鎏金等工艺。</p><p class="ql-block">是贵州博物馆最有名的文物了,属于常说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一车一马,总长1.12米,通高0.88米,由大约300个零部件组成。马由头、耳、颈、躯、尾、四肢等11段分铸组合,用17个销拴固定,作昂首、立耳、竖鬃、嘶鸣、奔腾状。</p><p class="ql-block">车的结构分驾马、轮与轴、车箱与篷盖三部分。外形雄伟壮观、灵动典雅,展现骏马三足站立、一足腾空、昂首欲奔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首柄提梁铜壶</span></p><p class="ql-block">同时出土,也是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东汉<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陶罐</span></p><p class="ql-block">一级文物,文物规格:高26厘米 口径12厘米 底径17.2厘米,是贵州境内目前发现最早有“自我铭文”的酒坛。也是我国发现刻有明确可考纪年的较早的原始陶罐之一。</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投龙铜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道光年间,</span>在衡山水帘洞被发现,后被南京古物保存所收藏。</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古物保存所的文物随故宫文物一起南迁,这枚铜简也被移到了贵州安顺的华严洞中避难。1944 年,日军攻占独山,华严洞中的故宫文物被迫迁往四川,这枚铜简则留在了安顺民众教育馆。</p><p class="ql-block">1953 年,贵州省博物馆成立,这枚铜简正式成为其藏品,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北宋韩琦楷书《信宿帖》卷</p><p class="ql-block">此帖宽30.9厘米,纵71.7厘米,纸本楷书,是韩琦感激欧阳修为其作《昼锦堂记》的谢启。</p><p class="ql-block">韩琦偏爱颜真卿书法,韩琦的颜体自成一家,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相比,韩琦显得更为浑厚朴拙。</p><p class="ql-block">这是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韩琦仅存的两本书迹之一,属韩琦书法代表作,属我国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天圣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p><p class="ql-block">在北宋时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官,封魏国公,卒谥“忠献”,为北宋一代名臣。</p> <p class="ql-block">北宋开宝七年(947年),宋庭敕书中有“唯尔贵州,远在要荒”等语,贵州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宣和元年(1119年)改矩州为贵州。</p><p class="ql-block">这是南宋螭首金杯金盘,2014年出土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播州杨价墓,这组金银器做工精美工艺水平体现了宋代高超的制作工艺及中原与贵州土司的交流情况。</p> <p class="ql-block">南宋鹭鸟纹蜡染褶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棺材洞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也是贵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此裙身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系西南少数民族衣物,整幅裙纹样分五个不同区域,其中紧接腰节下端部分以较大型团形纹作连续排列,其下为土、黄、蓝条形几何纹相间,再以曲线蜗形花草水纹,作落花流水,活泼流畅;下端土黄色调饰边上下两端分别加以几何纹,下摆则只染淀蓝。</p> <p class="ql-block">此裙集挑花、刺绣、蜡染工艺手法为一体,纹样繁缛多变,呈色丰富多彩,图案模取的是早期铜鼓上的鹭鸟纹画面大、线条流畅,融欢乐、严谨、热烈、大方于一体,显示了古代少数民族的艺术观及工艺技术,对于研究贵州蜡染史、古代贵州民族服饰及其演变有着重要的实证作用。</p> <p class="ql-block">播州杨氏</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贵州博物馆看到最震撼的一段通过文物鉴证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播洲杨氏历史从唐乾符初(875年)太原杨端入播,止于万历(1603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代,后杨氏内部嫡庶相争,却因杨应龙被挑衅起祸而反叛朝廷以死亡告终,杨氏政权历经共725年彻底终结。</p> <p class="ql-block">贵州土司制度起源于唐宋时期的羁縻政策,元朝正式确立,明朝发展至四大宣慰司。</p><p class="ql-block">主要土司家族包括播州杨氏、思州田氏、水东宋氏、水西安氏等。</p><p class="ql-block">播洲杨氏土司历史上著名的土司之一,领地幅员辽阔,史学素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称誉。</p><p class="ql-block">“思播田杨”,其意思为思州乃田氏土司的天下,播州乃杨氏土司的天下。</p> <p class="ql-block">第30代土司杨应龙因暴虐引发反抗,1600年被明朝平定,结束了杨氏的统治。</p><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29年(1601年)正月,平播诏令天下。4月29日,将播州地方折解为二,分别设立遵义府,归属四川管辖;平越府归属贵州管辖。</p> <p class="ql-block">一个家族地方势力相当于土皇上,跨越四个朝代,传29代历时700多年,翻遍历史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这就是播州杨氏。</p> <p class="ql-block">这是遵义团溪出土的明朝成化年间,杨辉的墓葬的陶俑共70多件,根据明朝典律,王侯级的可以陪葬90件。</p><p class="ql-block">有各种鼓乐俑、武士俑、骑马武士俑等多个类型,堪称“土司仪仗队”。</p><p class="ql-block">可见杨家土司的规模气势。</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还有2顶嵌宝石五翟金冠,金冠通体由纯金打造而成,高29.1厘米,宽38厘米,重达1388克。</p><p class="ql-block">2顶翟冠的造型相似,均采用了累丝、錾刻、锻造等黄金工艺加工打造,同时镶有数百颗宝石。</p><p class="ql-block">花的上方站立着五个凤凰,仿佛在翩翩起舞,冠顶有三龙腾空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由于文物是被盗追回,大量信息丧失,这2件金冠的五室小墓到底是何人之墓,一直众说纷纭。</p><p class="ql-block">有专家认为这是杨氏第28世土司杨相及其妻妾合葬墓,金凤冠的主人为杨相的妻妾。</p><p class="ql-block">这件是其正妻戴的,是国家一级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这件是其妾佩戴的,两件文物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p><p class="ql-block">古代官员夫人配饰也有规定,<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代的典制</span>一品五翟,二至四品四翟,五与六品三翟。</p><p class="ql-block">播州在明朝期间,最大的官宣慰使也不过是三品,而在明朝杨氏也有授虚衔而官至正二品者,并没有到可佩戴“五翟金冠”与玉带的级别。</p><p class="ql-block">可见当时的土司们,直接把自己看成是土皇上了。</p> <p class="ql-block">展馆展示的赐给水西土司印,重达1.5公斤,印文为"水西宣慰使司印",是研究明代土司制度的重要物证,展现了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智慧。</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析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贵州建省之始,省会贵阳。自此,贵州名字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永祥寺铜钟,明朝成化年间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平播报德”铜钟</p><p class="ql-block">这件平播钟为明万历年平播战役后贵州巡抚郭子章铸造,该战役成为明万历年间三大著名战役之一,是贵州“改土归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见证。</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年间的《大统历》,惠水明墓出土的,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十二辰带铭铜明鼓。</p><p class="ql-block">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鼓面饰有十二生肖与四龙纹,铭文“万历元年孔明置造”,展现了明代铜鼓制作的精湛工艺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黔府青花瓷,明代万历年间的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粉彩大雅斋寿桃瓶</p><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两件是近代征集的少数民族服饰,也被评定为二、三级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苗族银凤冠</p><p class="ql-block">制作于清代,重达3公斤,采用錾刻、镂空等工艺,镶嵌有数百颗宝石,是苗族银饰制作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研究苗族文化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少数民族银饰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民国革命时期,贵州省人民革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贵州博物馆三号展厅,你还可以看到古生物王国,这里有最著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胡氏贵州龙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和贵州省博物馆的曹泽田先生在贵州兴义绿荫村采集到一批小型爬行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鉴定属于肿肋龙亚目肿肋龙科的一个新属种,特命名为(Keichousaurus hui young 1958),以纪念最初采集到这一化石的胡承志同志。“胡氏贵州龙”的发现代表着原始鳍龙类在整个亚州的第一次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