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在2018年1月、2019年7月、2022年11月三次前往涠洲岛采风。切实感受到了这中国最年轻火山岛、最美十大海岛之一的诗意之美。<br>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洞、海蚀沟……<br> 是海浪、海流、海潮与起始于200万年前的四次地幔热柱上升、带来的积淀岩石亲密接触留下的诗行:<br> 鳄鱼山下,波涛汹涌,把火山礁石裹卷出簇簇浪花。<br> 潮水退去,玄武岩平台袒露五彩滩靓丽的褶皱肌理。<br> 滴水丹屏,崖壁滴落时间甘露,织成了垂挂的珠帘。<br> 日出日落,清晨蓝调天空接碧海,落日熔金映海滩。<br> 南湾街里,每天都有最新鲜的鱼虾,满足舌尖美味。<br></h1><h1> 每一次去到那里,虽然那些景点都在,但都有不同的感受。享受到海岛建设的变化,也拍摄到不同的景色画面。我把几次的拍摄编辑在了一起,按照景点归纳汇集、呈现在这一美篇里,与读者分享。<br> 大家也还可以在我的专栏里,浏览我以前制作的视频《涠洲岛》。</h1> <h1> 涠洲岛的景点,是组成诗意的亮点,那环岛的旅游线路则是构成诗意的逻辑链接。到了涠洲岛先弄懂这两图,辨明重点、策划轻重缓急,是必须做的“功课”。其次,则是要根据景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就近的可以租用两轮电瓶车,较远的和人数较多的,可以租用或拼车农家的中型电瓶车。我们用这些交通工具,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在酝酿心中的诗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鳄鱼山下的浪花</b></h1> <h1> 鳄鱼山,既是涠洲岛的公园、更是涠洲岛的灵魂。虽然在岛的这边有点形似鳄鱼,但感觉不到那鳄鱼的凶相。倒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礁石,星星点点撒在了海岛的周边。在海浪的冲击之下,把涠洲岛镶上了一圈靓丽的花边。</h1> <h1> 去了鳄鱼山三次,两次遇到涨潮。那潮水每一次冲击礁石的搏击,都让人心惊肉跳,震撼无比。我把相机镜头的快门调到适合的速度,尽量记录下海浪绽开的行迹。希冀把海浪向死而生、无惧无畏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h1> <h1> 海浪每次越过了礁石之后,又会显示水的柔性。或是悬挂在礁石的一侧、袒露洁白肌体,或是瘫软在沙滩、徐徐展开花式蝉翼,还或是在礁石围塘间、晃晃悠悠缓缓荡漾。若是用心观察、沉浸体会,便会心随境变、融化心灵。</h1> <h1> 第二次在鳄鱼山拍摄海浪时,带了减光镜,支起了三脚架。用几十秒的慢门拍摄。让海浪像雾又像纱,轻轻地围拢或飘盖在礁石上。由于海水涨潮速度太快,没拍几张,礁石就被海水淹没了。这种机会是难以求得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色彩斑斓的五彩滩</b></h1> <h1> 每当海水慢慢退下之时,五彩滩就拉开了炫彩的帷幕。巨型调色盘正酝酿一场光的仪式:熔岩平台上的积水忽而盛满霞光,忽而融入海水的碧蓝。那青苔的绿、岩层的褐、还有“嵌丝金”、“景泰蓝”,是固有的。这些色彩无规则斑斓晕开,但多数是向着海平面伸展,诉说着几万年的历练。</h1> <h1> 能够拍摄到完整的五彩滩,是游客中的幸运者。因为不知道海水退潮的准确时间,尤其是五彩滩完全裸露、没有积水、又有阳光的自然条件是极少的。光线好、色彩才能表现良好;滩涂显露面积大、才能看到更多各种岩石的色彩;积水相对较少、就不容易在滩涂上滑倒,也能够找到较多的拍摄点和拍摄角度。</h1> <h1> 五彩滩的火山岩的肌理是摄影者最需要表现的。总体的粗犷、也不乏有细腻,有趋向的走势、也有无势的螺旋,越靠近海边、地质形态越复杂多样,甚至是较多的破碎块状。那是火山岩在海浪冲击下最后的坚强。但这就让拍摄者难以下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滴水丹屏的精彩</b><span style="font-size: 17px;"><b></b></span></h1> <h1> 滴水丹屏是浓缩了的涠洲岛自然景观,有着独特的海蚀洞,火山熔岩轨迹。由岩石形成的悬崖峭壁是典型的海蚀地貌,裸露着的岩层,红、黄、紫、绿、青五色相间,纹理十分清晰,崖顶之上藤树缠绕,红花绿叶倒挂崖头,展现出旖旎多姿的色彩,故称“丹屏”。巨崖岩层上长年涌动着水珠,不断地向崖下滴落,所以取名“滴水”。滴水丹屏的形成堪称是中国火山景观的奇迹。</h1> <h1> 滴水丹屏的前滩也是十分迷人的。不仅平坦开阔、而且光线和云彩的变化也是全岛最出彩的地段。不论是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在这片海滩上都是人头济济。游水的、玩沙的、、冲浪的、开沙地摩托的、坐游艇的,各种玩法都在这里显示出满满的活力。当然,最多的还是拍照留影的,在这美丽的地方都不会错过留下自己的影子。</h1> <h1> 我在傍晚时分走向这片美丽的沙滩,穿过小树林时,发现斜阳透过树林的投影,那光影及神秘又神奇。长长的树影画出沙滩连接公路的图案,遮阳亭、休闲小屋、沙滩躺椅、走动的人影,各种形态的剪影,把枯燥呆板的沙滩调动的生动起来。好像这就是这片沙滩的优越气质,是其他沙滩不能比拟、更难以超越的。</h1> <h1> 沙滩局部的美丽,是需要摄影者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发现的。我在清晨和傍晚的沙滩上溜达时,就去找那些别具一格的小水塘光影。有时还真找到了令人羡慕的效果。因为,那些造型奇特的小礁石、略有不平的凹陷沙地、浅滩上的褶皱,往往似乎就是在那里等着你的。就等着你去发现它。</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出日落亦炫目</b></h1> <h1> 涠洲岛的日出景象,就在那些面朝东面的沙滩。天不亮就出发,等着东方露白、旭日东升。从乌云密布、到乌云渐散。始终站立等待,坚信那东方会露出曙光。当看见日出金晖时,感到那三个多小时的坚守是非常值得了。</h1> <h1> 有宋词形容“落日熔金”,这日出也是熔金的。站在海边观日出,虽然未见通红的火球(亦称“咸蛋黄”),但这金色日出也是十分辉煌的。辉煌中的人影也是生动的。悠闲地行走、奔跑着去抢镜,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线。</h1> <h1> 我在滴水丹屏看日落,也是到遇见奇景。在出现晚霞时,天空呈现出钴蓝色,晚霞是红中偏黄;天色渐晚,晚霞越发红,而天空则呈现出群青色;再晚些,天空黑沉下来,而晚霞红透红透,还缠绕着丝丝金色。享受这晚霞的转变过程,真是人间美事!</h1> <h1> 第三次在滴水丹屏看晚霞,是台风即将来临的前一天。没有晚霞,日落后的天边像是余光喷射,射向天际。不是“丁达尔效应”的美感,那视觉冲击力震撼心灵!内心像是有一股力量爆发的冲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湾街的美食诱惑</b></h1> <h1> 南湾街的海鲜市场正上演鲜活的市井诗。在弥漫着海洋海鲜的空气中,渔民从船舱倾倒出银亮的收获:石斑鱼尾鳍拍打晨光,皮皮虾在竹筐里弹跳。渔民把自己掌控的“一手货”,整齐地亮相在摊位上。食客在摊前挑挑拣拣,检阅着“虾兵蟹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珊瑚石教堂的记忆</b></h1> <h1> 盛塘村的天主教堂以珊瑚石砌筑信仰。哥特式尖顶下,阳光透过彩窗在长椅上投下恍惚的光斑。百年前法国传教士采撷海底的珊瑚,混着火山岩与海石花,筑起这座文艺复兴的孤本。</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客们的兴致</b></h1> <h1> 涠洲岛已经是热门的旅游景区了。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从广西北海乘渡轮到涠洲岛。一般都要在岛上小住几日,观赏岛上风景。最近几年在岛上玩的花样逐渐丰富起来了。水上摩托、游艇颇受游客欢迎。整个夏季逢学校暑假,孩子们在岛上疯玩,把自己晒得黑黑的。摄影人也是向往夏季来这里采风。因为此季节台风多云层也是丰富多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辛苦的渔民</b></h1> <h1> 涠洲岛没有停泊大渔船的大型渔港。这里的渔民一般都是近海捕鱼的小型船。灵活机动,颇受海岛居民和游客的欢迎。渔民在捕鱼淡季,就做起了为游客服务的生意。有摆渡游客去附近小岛游览的,有租船海钓的。让游客们体验到真正的海上生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俯瞰涠洲岛</b></h1> <h1> 第三次去到涠洲岛,我带上了无人机。空中优势让我有机会俯瞰涠洲岛。云雾下的涠洲岛时隐时现,增添了神秘感。云雾时而拉开涠洲岛的帷幕,时而又为这海岛披上轻纱。热带植物的新绿墨绿嫩黄是海岛生机勃勃的标志。我们随着无人机飞跃,开阔眼界,审视大自然的奇光异彩。</h1> <h1> 阳光初照的涠洲岛,像是开演霓裳舞剧。阳光下波光粼粼,云雾中佛光闪耀。日常乌黑的火山石礁,在海水和阳光的加持下,时而闪烁出耀斑,就像金石撒在了大海中。席卷岛岸的海浪,为海岛镶上了一圈金边。我们如同身在仙境,忽而腾云驾雾,忽而飞越山巅。</h1> <h1><br></h1> <h1> 受到版面的局限。我们拍摄的涠洲岛只能分几个部分展示。即使如此,这画面也还是显得过分地小。不能尽如人意地观察涠洲岛的细微景色。也不能包罗这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岛形近似于圆形、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台地。没有时间和机会转遍涠洲岛,如此粗枝大叶地浏览一下,也算是看到全貌了。</h1> 涠洲岛中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