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一中高三零基础美术能力提升课程教学档案(8月23一29日)

陈中科美术馆

<p class="ql-block">导师组:</p><p class="ql-block">吴峰风简介:</p><p class="ql-block">吴峰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副教授,曾为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教育委员会理事。多次为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主讲老师。作品多次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国展,多次参加省级综合展(曾获奖)和油画大展,曾参加广东高校首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高校组),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两次获二等奖,指导学生油画创作参加过国展、省展以及作品被国家重点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收藏。曾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优秀指导教师”、两次获“茂名市文艺精品奖”、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文化领军人才”等荣誉。</p><p class="ql-block">陈中科简介:</p><p class="ql-block">陈中科,</p><p class="ql-block">陈中科,1983年任职阳春一中美术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特聘美育专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何家英访问学者,受聘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水彩画系,江门市文化馆版画创作基地艺术顾问,阳江书画院画家,民进茂名开明画院名誉院长,师从刘其敏、何家英等名家,坚持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并重,是一位擅长国画、水彩画、油画以及版画等全能发展的画家其中水彩画《外婆家的老房子》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入展《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并入编《全国高中美术教科书》;黑白木刻版画《海阔天高——南沙港印象》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20年入编《中国共产党百年画典》;水彩画《秋之礼赞》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水彩作品《秋后的原野》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等。</p><p class="ql-block">苏扬林:阳春一中美术科组长</p><p class="ql-block">肖立昌:青年水彩名家;</p><p class="ql-block">戴燕萍:新兴县美术名师</p> <p class="ql-block">黄欣宜</p><p class="ql-block">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本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术素养提升班。作为零基础的初学者,在陈教授、吴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到了许多美术相关的知识。</p><p class="ql-block">起初,我对画画一无所知:连最基础的排线都不知从何下手,更不懂什么是形体、结构与画面关系。好在两位教授讲解细致,带我慢慢摸到了些门道,对美术这门学科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看清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打形速度过慢,常常在一节课中把大量时间耗费在这一步</p><p class="ql-block"> 二、 线条不够明确清晰,作画时不够大胆下笔</p><p class="ql-block"> 三、 对人头像的画面关系把握欠佳,结构表现不够完整</p><p class="ql-block">通过这周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正是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在美术之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也让我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我相信,未来通过持续努力,自己一定能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谢嘉暖</p><p class="ql-block">这一周的素描学习,像一场从懵懂到渐有领悟的奇妙旅程。</p><p class="ql-block">前几天还是彻底的零基础,下笔毫无章法:线条歪扭着不成形,连简单的形体都抓不准;排线杂乱生硬,明暗关系理不清,透视更是摸不着头脑,一度让我满是挫败感。</p><p class="ql-block">好在坚持练习后,情况慢慢有了转变。后几天里,我试着沉下心来——放慢速度观察,去理解对象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再一点点琢磨明暗关系。奇妙的是,当眼睛真正“看进去”,手似乎也渐渐跟上了节奏:线条变得肯定了些,形体也稍显准确,终于尝到了一丝进步的喜悦。</p><p class="ql-block">短短一周让我明白,素描的关键就藏在耐心观察和持续练习里。虽然才刚起步,技巧还很稚嫩,但这点微小的进步,已经给了我继续画下去的信心和乐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梁子晴</p><p class="ql-block">一周素描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从最初的零基础,到如今能独立完成简单作品,这七天清晰地记录着我的成长与蜕变。</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握起铅笔在素描纸上划动时,我便感受到不同硬度铅笔带来的奇妙差异。通过大量线条练习,慢慢摸索出让线条更直、更均匀的技巧。</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学习构图,我明白了合理布局画面元素的重要性,尝试着调节比例与位置,让画面更具美感与平衡感。</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探索明暗关系,光与影在物体上的交织变化丰富又微妙。通过观察不同角度的光线,我学会了用铅笔的轻重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质感。</p><p class="ql-block">第四天到第六天,我开始挑战复杂物体——从单个水果、罐子,到组合静物。刻画细节时,会仔细观察物体的纹理,用疏密不同的线条呈现独特质感;整体调整阶段,则会站远观察画面,反复打磨,让作品更和谐生动。</p><p class="ql-block">第七天回顾所有作品,能清晰看到从生疏到熟练的进步轨迹。这一周,素描不仅提升了我的绘画技能,更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未来,我会继续在素描的道路上探索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林英树</p><p class="ql-block">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这周学素描,刚进教室,老师就让我们对着架子和书包画静物。起初我心里有点打怵——才刚开始学,手还生得很,线条抖个不停,画出来的形也歪歪扭扭。</p><p class="ql-block">后面几天,老师又让我们直接画石膏和罐子,过程中一直来回巡视,时不时过来指导两句,指出哪里画得不对,该怎么调整。</p><p class="ql-block">课程结束时,我对素描和美术总算多了些认识,也清楚了自己现阶段的不足。接下来,我会好好练习,慢慢改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楚超</p><p class="ql-block">这一周的学习过得很扎实。老师从画袋子这样的基础练习开始,一步步示范讲解,这种手把手带教的方式,对我们零基础的人来说特别友好。</p><p class="ql-block">素描技法上,我慢慢摸到了些门道:用直线打形、区分明暗,也知道了排线要顺着物体结构走。初期握笔都生涩得很,画出来的线条歪歪扭扭,形体总抓不准;后来跟着老师反复练习,线条渐渐稳了些,画简单静物时也能看出点体积感了。虽然现在还很生,但每一步小小的进步,都挺让人开心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于琳</p><p class="ql-block">素描一周心得</p><p class="ql-block"> 从最初的生涩到渐入佳境,笔下的每一笔都藏着进步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老师的教学很对味——不硬灌理论,总是先示范再针对性纠错。画石膏时让我们自己琢磨比例,这种引导式的教法特别受用。</p><p class="ql-block">技法上的成长也清晰可见:从只会机械画直线,到慢慢摸清软炭铺暗部、硬炭抠细节的门道。</p><p class="ql-block">初期总手忙脚乱:形体画着画着就走形,排线乱得像杂草,急着画得“像”反而错得更多,后来才明白,是缺了细致观察这一步。</p><p class="ql-block">到了后期画水果、罐子,总算学会“慢下来”:先定准位置,再找明暗交界线,一步步铺色。观察细了,修改也耐心了,形体渐渐有了结构感,握着笔时也多了份享受。</p><p class="ql-block"> 一周时间刚算入门,却懂了好画藏在耐心和观察里。接下来的路还长,慢慢摸索着往前走吧。</p> <p class="ql-block">陈达琴</p><p class="ql-block">在这七天的美术培训中,我收获颇丰。教学形式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老师通过示范讲解和个别指导,让我们逐步了解并且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p><p class="ql-block">初期学习时,我对线条的轻重把握和透视关系理解不够深入,线条控制不够精准,画面显得生硬,明暗关系处理也不够自然。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掌握了素描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会了如何通过明暗对比和虚实变化塑造物体的立体感。</p><p class="ql-block">培训中,老师对画面结构的理解和处理,还有技法的运用让我受益匪浅。在后期学习中,我对刻画形体有了更大把握,画面整体感有显著进步,画面也更加生动自然</p><p class="ql-block">这次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素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艺术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虽然时间短暂,但这次培训使我对素描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想必会为我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王文伊</p><p class="ql-block">这七天里,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素描水平有了明显进步,艺术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老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 创作思路不够清晰:难以准确把握画面的构图和比例关系,导致作品缺乏主题和重点,显得零散杂乱。</p><p class="ql-block">2. 表现力不够丰富:线条和阴影处理不够明确,线条生硬且凌乱,没能展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结构塑造不到位:没有在形体表面很好地呈现阴影的变化与层次感。也正因如此,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结构和排线的重要性,明白要用阴影来精准描绘形体。</p><p class="ql-block">针对这些问题,老师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如今,我的素描技法确实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线条凌乱,到现在能排出带有体积感的线条。不过我也清楚,自己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相信通过后续的积累,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黄靖娴</p><p class="ql-block">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起初练习时,一上午几小时的静坐总让我难以沉下心,既找不到方向,画得也不尽如人意。但现在,即便坐一整天,也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p><p class="ql-block">每天课程开始前,老师都会先拍下我们的素描作品,到第二天课前进行集中总结点评,再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而我们作画时,老师会在一旁巡视,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纠正,指出不足后再逐一指导——比如构图该如何调整、排线有哪些技巧、需要留意哪些细节,以及怎样才能让画面更出效果、更显细腻……正是这些细致的指引,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p><p class="ql-block">这一周的收获不止于技法的提升,更让我明白素描离不开耐心观察与反复练习。过去我总想着急于求成,如今终于学会慢下来分析问题。未来,我会继续踏实努力,为高三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熊靖怡</p><p class="ql-block">回顾这七天的学习,我不仅接触到了许多以往不曾了解的美术知识,还见识到了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吴峰风老师运用AI辅助教学,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绘画中的不足,这让我印象很深。</p><p class="ql-block"> 在绘画学习中,我掌握了不少素描的专业知识和技法,比如如何观察画面的明暗关系、整体结构与物体透视。刚开始时,我只会机械地照着物体画,不懂利用物体间的关系定位,排线也很盲目。而经过这七天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让画作更具立体感的方法,还掌握了更快速定稿的技巧,也懂得了通过对比自己的作品与范画,找准差距、不断改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欣桐</p> <p class="ql-block">陈嘉怡</p><p class="ql-block">通过这7天的学习,我收获了不少知识,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在绘画中的一些不足:</p><p class="ql-block">一、 阴影的排布和轻重把握不到位;</p><p class="ql-block">二、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导致物体质感欠佳;</p><p class="ql-block">​三、排线技巧掌握不足,使得物体缺乏立体感和丰富度;</p><p class="ql-block">四、绘画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完善。</p> <p class="ql-block">课堂写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