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海阔胸襟,开天辟地!

莲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莲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1628149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 片——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盛夏流火,高温肆虐。恰遇央视电视剧频道重播《特赦1959》,每日连播5集。这部39集的电视剧,虽然政治含金量高,但一点也不晦涩枯燥,而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温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指示将蒋介石集团的高级战犯以及国民党军统特务,集中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关押。其中有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王耀武、陈长捷、黄维等200余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段艰难的救赎,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的历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功德林监狱前身是金代古刹,旧称“石佛禅林”。后因明初改建北京城,石佛禅林被划为城外,逐渐荒废。清雍正元年奉旨重修。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里的砖瓦木石,全都浸泡在浓浓的沧桑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国名党的高级将领,大部分是黄埔校出身。他们重罪负身,罄竹难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身怀才华。建国之初,人才匮乏,共产党下定决心从思想上改造他们,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战犯们心高气傲,藐视一切。一致认为,共产党取得了天下不是凭真本事,是侥幸,是运气。要改变这既群顽固又愚忠的高级战犯谈何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长王英光年轻英俊,温润如玉,睿智多谋。是学建筑的大学生。革命多年,政治水平很高。与对手斗智斗勇中从来没有卡顿过。政委贺春年沉稳冷静,遇事不慌。面对这些孤傲自负的对手,两人配合默契,不卑不亢,信念坚定,春风化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士们殚精竭虑,夜以继日。正如落后分子康泽说的:共产党人无私、忘我、忠诚,只有理想没有自我。像机器一样精密,像钟表一样准确,像钻石一样刚硬,像石头狮子一样坚守。一个个恨不得将自己牺牲在战斗岗位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女护士梁冬芳在功德林是一丛明亮的迎春花。官二代。很小的时候母亲牺牲,她在队伍里长大。解放了,父亲要她去上学,补知识。可她一见到王英光,被对方的英姿才华吸引,执意要去功德林工作。父亲拗不过她,答应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梁冬芳心地善良,受人爱戴。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功德林的角角落落。对战犯们而言,她的存在如同天使般点亮了希望,温暖了战犯们的心。在她眼里,再十恶不赦的人生病了就是病人,一视同仁。她耐心细致地服务病人,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上。战犯叶立三说梁护士是利他的典范,没有利己。宋希濂说梁冬芳就是一缕春风,吹绿了他们干涸的心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家抗美援朝,梁冬芳作为医护人员,要求赴朝被批准。王英光知道后,心里十分不舍,但又不能阻拦。就教梁冬芳单兵作战的方法,并密密麻麻的写在纸上,要求她背下来。深如海、绵如泥的情愫,让多少海誓山盟黯然失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杜聿明来到医务室量血压,发现梁冬芳将赴朝鲜战场后面色发青,嘴唇颤抖,但他知道拦不住。梁冬芳背着背包刚走出房门,就见杜聿明、王耀武率一大队人整齐列队,给梁冬芳行一个崇敬庄严的军礼,并一直目送她走出功德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梁冬芳工作一丝不苟,忘我利他。对自己的同志更是体贴入微。王英光战争年代脑袋里留有弹片,头疼发作时山崩地裂,痛苦不堪。梁冬芳呕心沥血,悉心照料。后远赴去莫斯科医学进修,她要找到治疗王英光的办法。国家对王英光的病情非常重视,送他出国治病。王英光沉疴根除,涅槃重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犯们常年征战,积劳成疾,百病缠身。杜聿明是国民政府的高级将领,淮海战役被俘时身染重病,担架直接送进公安医院,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刚进医院因病太重而医院没有抗生素性命难保。党中央知道后克服困难从香港买来抗生素,杜聿明起死回生。在后来的改造中,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杜聿明意识到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必然的。后因蒋介石百般刁难致杜聿明儿子杜致远在美国自杀身亡,杜聿明心如死灰,与蒋介石恩断义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提高认识后的杜聿明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它当作了解胜利者的门径,一个入口,也许从这个路口,一路延伸下去,就可以观察到胜利者的灵魂,了解到胜利者的思想境界。最后,就能够准确地总结和概括出胜负之道来。”一语中的,杜聿明的灵魂改造是成功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刚进功德林时,战犯们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对共产党的不杀政策高度怀疑。他们外表冷硬高傲,内心忐忑煎熬,不知道哪天挨枪子。这当中以黄维最为典型。黄维是蒋介石兵团副司令。抗日战争立下赫赫战功。淮海战役被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维是蒋介石的死党,虽身陷囹圄,心里对蒋介石还抱有幻想。一绺山羊胡须,表明了对蒋家王朝千丝万缕的心迹。黄维在功德林早期一贯反动,不思悔改,对共产党的政策冷嘲热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耀武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以抗日战功著称。陆军中将。1946年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山东省主席。内战如火如荼时有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王耀武1948年济南战役被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说王耀武抗日有功,功是功,过是过。王耀武是蒋介石集团有名的“明白人”,识时务,懂世故,圆滑,会做人。在功德林的第一个春节,他顶着黄维等人的冷眼,写了一幅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先出去后出去先后出去”,横批“全都来了”,简洁直白,寓意深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安国是剧中虚构的角色,实际上也有参照人物。曾经加入过共产党,后因意志薄弱离开我党投靠国民党。他罪恶滔天。曾经出卖过王英光夫妇,导致王英光妻子彭雪牺牲。初进功德林时,刘安国抬头望望熟悉的一砖一瓦,滋味万千。曾经的典狱长,今日的阶下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安国阴鸷毒辣,心机重重、对抗改造,见不得同学进步。一次大家聊天,刘安国很轻松地把杜聿明聊进医院。在宿舍,见王耀武在悔罪材料,他故技重施,成功地带王耀武入坑,送医院抢救。两位级别最高的蒋介石将领,被刘安国玩于股掌,隔岸观火。抗美援朝后,通过不断学习改造,刘安国内心触动很大,主动交代了出卖王英光夫妇的罪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朝鲜战争消息传到功德林,对部分死硬分子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天天作祟。这当中以黄维,康泽为代表。在他们眼里,美国人天下无敌,先进的武器,高端的装备,良好的后勤保障,哪一样志愿都不能比,必败无疑。说不定哪天早上,蒋介石率军打回来,一声召唤,他们又是威风凛凛的将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们爬冰卧雪,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作战,打得美军节节败退。特别是长津湖一战,打懵了美国佬,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让战犯们的幻想灰飞烟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战犯们的灵魂震动了。他们不断反思,深挖使他们失败的原因,从心底里认识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战略战术都是失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上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后,战犯们清醒了,掀起了认罪悔罪的波澜。同时也愿意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杜聿明踩起了缝纫机,为学员们缝补衣裳;邱行湘干起了木工,维修桌椅板凳;沈醉修钟表;陈瑞章修汽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希濂交代了他杀害中共领导人瞿秋白的经过。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连素来沉着冷静的所长、政委眼睛里都透着杀气。这天晚上,功德林的空气凝固了,安静的令人害怕。宋希濂绝望了,仿佛已经触摸到死神。学员们人心惶惶,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一切如常,什么事儿也没发生。原来怒火中烧的王光英把事情上报,周总理重申了战犯政策:“既往不咎,不审不判,一个不杀!”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磊落的人道主义情怀彻底征服了战犯的心灵,他们没有了顾虑,不约而同的交代了隐藏在深处的罪孽。黄维也剃掉了蓄了十年的胡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长捷是傅作义将军的副手。1948年应傅作义邀请,出任天津警备司令。他拒绝了解放军劝其放下武器的要求,于1949年1月在天津战役中被俘。当他得知傅作义已是共产党的座上宾而他是阶下囚时,心里十分委屈,嚷嚷着要见傅作义,否则就绝食。经过劝解开导,情绪缓和。后来陈长捷努力学习,刻苦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资本论》让他领悟的炉火纯青。终于一天,他见着了傅作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傅作义对陈长捷说:“我做人有苟且,做事有缺失。几十年了,有很多谬错,在你的问题上,我一直很内疚,时常自责!”今非昔比的陈长捷说:“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有它的自然规律。你会成为你,我会成为我,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都是主观的力量。所有的客观因素,都是次要的。不管怎么说,那场内战是不必要的。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惨痛的伤亡。我作为这场内战的参与者,我确实有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的洪流之中,涤荡而下者,何止是泥沙草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国庆前夕,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布了对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的特赦令。这一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依次从共和国法官的手里接过了特赦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年博弈,十年征战。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曾经的历史罪人,1949年被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1959年被共产党在心灵上征服,并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