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皇宫大门外</p> <p class="ql-block">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多尔玛巴赫切宫。它建于19世纪中叶,因与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相呼应,被称为“新宫”,而后者则被称为“旧宫”。这座宫殿不仅是奥斯曼帝国晚期的权力象征,更是帝国辉煌与奢华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多尔玛巴赫切宫融合了巴洛克、新古典主义与奥斯曼传统风格,占地达11万平方米,沿海绵延600多米,坐落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一侧。宫殿始建于1843年,历时13年方才落成,其名意为“填海而造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整座宫殿高大恢弘,建筑宏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昔日奥斯曼帝国的荣耀与富庶。它不仅是一座皇家居所,更是一座艺术与建筑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座奢华宫殿的建造正值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之际。宫殿内部的极尽奢华与国家财政的日益拮据形成鲜明对比。为修建多尔玛巴赫切宫,帝国不惜耗资十亿马克,甚至背负巨额外债,这也成为帝国走向衰亡的伏笔之一。</p> <p class="ql-block">新皇宫占地七千公顷,拥有43处厅堂、70间浴室及285个房间,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宫殿所用的大理石来自马尔马拉海,雪花石来自埃及,红斑石则来自贝加蒙古城,而室内装潢与照明则出自意大利与法国艺术家之手,彰显其国际化与艺术融合。</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装饰堪称极致奢华,黄金与水晶交相辉映,令人目眩神迷。其中,重达4.5吨的水晶吊灯与14吨黄金打造的天花板,映照出帝国末期的浮华。</p> <p class="ql-block">宫中宝藏琳琅满目,水晶灯、象牙与黄金制品随处可见。据说整座宫殿的装饰共使用了十四吨黄金与四十吨白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当时世界最大的4.5吨水晶吊灯,也因此多尔玛巴赫切宫又被称为“水晶宫”。有趣的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曾赠送此灯,后因懊悔又命人造出更大的灯以夺回“世界第一”的头衔。</p> <p class="ql-block">宫内收藏众多名家名画,陈列于大厅与客房之中,尽显艺术气息。后宫建筑尤为豪华,白色大理石镶嵌的浴室与卫生间、精雕细刻的门窗、宽敞明亮的卧室,无不体现皇室生活的极致享受。门口两侧摆放的两个来自中国的巨型花瓶,彰显帝国与世界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书房与高大的书柜,显示着奥斯曼帝国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这里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智慧与艺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新宫内遍布大小不一的会客厅,宛如一座装饰华丽的迷宫。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每一处天花板都经过精心雕琢,部分区域更以黄金点缀,尽显皇家气派。</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最大的厅堂,由56根圆柱支撑,中央悬挂着那盏重达4.5吨、由750颗水晶灯珠组成的巨大吊灯,大厅精美华丽,美仑美奂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不仅是奥斯曼帝国末期的象征,更是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总统府。1938年11月10日,共和国奠基人凯末尔在此辞世,为这座宫殿增添了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至伊斯坦布尔时,多尔玛巴赫切宫更是成为终点,见证现代与历史的交汇。</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宫门临海而建,昔日达官贵人常在此登船游览,尽享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景。宫殿与自然融为一体,尽显皇家气度。</p> <p class="ql-block">宫中花园四季常青,鲜花盛开,蓝天白云下,喷泉与雕塑交相辉映,清雅宜人,为这座奢华宫殿增添了一抹柔美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多尔玛巴赫切宫,被誉为“世界第四大宫殿”。其宏伟与精致令人震撼,难以忘怀。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将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土耳其共和国的新生,永远镌刻在时光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