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市级校长培训班科学教育工作分享</p>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近日,武汉市校级干部提高培训班的交流活动顺利开展。汉阳区七里小学教学副校长郑娅妮受邀参会,以“数智赋能协同教育引领科学育人新模式”为题,向在场的各位领导、同仁系统分享了学校在区校一体化推进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引发广泛关注。</span></h5> <h5>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次分享活动围绕七里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展开,流程紧凑且重点突出。</span></h5> 开场引入 以理念锚定协同方向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郑娅妮副校长以学校“协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光”的办学理念破题,简要介绍了七里小学的办学概况——作为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近年来荣获“全国创新名校联盟成员单位”“湖北省科学调查体验示范校”等多项荣誉,而这些成果的背后,正是学校对“数智化赋能科学教育”的持续探索。</span></p> 模式解读 解析协同育人新框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郑校长详细阐述了区校一体化推进与七里小学核心探索成果——“一核三维三共”科学育人协同模式。“一核”即数智技术赋能,“三维”涵盖联盟体协同、分阶协同、区校协同,“三共”则包括三师共育、资源共建、评价共构。通过清晰的逻辑梳理,让在场同仁对学校科学教育的整体架构有了直观认识。</span></p> 实践展开 从机制到路径的落地 <p class="ql-block"> 这一部分是分享的“重头戏”。郑校长从组织体系入手,介绍了学校成立科学教育领导小组、设立研究室的具体做法;随后聚焦“三师课堂”“家庭实验室”“校际资源共享”等特色实践展开详解。</p> <p class="ql-block"> 尤其在谈及“家庭实验室”时,郑校长分享了许多生动细节:这一项目以“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为核心,设计了“种子发芽条件”“彩虹的形成”“简易电路”等适配不同年级的实验主题。低年级学生用玻璃杯、彩色纸探究光的折射,在观察中发出“原来彩虹是这样来的”的惊叹;中高年级则以“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思维流程,用身边材料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结合社区场景设计“光伏路灯优化方案”。学校还依托央馆虚拟实验平台和区科技学苑慕课资源,为家庭提供详细操作指南,2024年累计收到家庭实验视频230余件,不少家长笑着说“家里现在到处是孩子的‘实验材料’,客厅成了“小小科学馆”。</p> 成效初显 数智+科学教育一体区推进 <p class="ql-block"> 分享最后,郑校长晒出“成绩单”:学生在全国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家庭实验室项目更是斩获全国科学部落格联盟科学实验奖项;教师多篇论文、课例获奖;同时展望未来,提及引入“科学教育大模型”、深化家庭实验室数智化支持等规划,为各校提供了后续探索的思路。</p> 数智融入 让科学教育走进生活 <p class="ql-block"> 培训班的学员们纷纷点赞到:七里小学的汇报交流不同于纯理论探讨,该校分享的最大亮点在于“接地气”——可以真切感受到协同育人新模式源于区校一体化推进成果与学校科学教育的特色探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家庭实验室 让科学走进学生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家庭实验室”项目的分享尤为吸睛。从低年级孩子用简单材料探究“彩虹形成”的童真尝试,到中高年级学生结合社区实际设计“光伏路灯优化方案”的深度探究,再到家长们从“旁观者”变“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生动展现了科学教育如何突破校园围墙,成为连接家校的温情纽带。</span></p> 具体案例 数智化从概念到落地 <p class="ql-block"> 当提到“七小音智能体初步分析实验操作视频,使学生实验准确率提升20%”“家庭实验室项目中,中年段家长参与率达92%”时,这些带着温度和数据的案例,让“数智化”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复制的教学手段,让在场同仁感受到教育创新的实效。</p><p class="ql-block"> 此次分享不仅是七里小学在科学教育“做加法”实践初探的一次展示,更搭建了区域及校际联盟体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全市探索科学育人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p> <p class="ql-block">图片编辑:郭祥 谢梦</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郭祥 谢梦</p><p class="ql-block">初稿审核:朱嘉卉 郑娅妮</p><p class="ql-block">终稿审核:罗代造 谭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