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独行》32——沿着乌苏里江一路向东

自由然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去中国的“东极”旅行。</p><p class="ql-block">从兴凯湖之后,见到了乌苏里江的起点,然后一直沿着乌苏里江向东、向东,见识了乌苏里江流域的纵横沟壑和浩瀚的湿地,直到乌苏里江在祖国的“东极”汇入黑龙江。</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从一条河流的起点走到它的终点,也是唯一的一次。</p><p class="ql-block">在路上“地导”也一直鼓动大家歌唱“乌苏里船歌”,知道了“乌苏里船歌”是歌唱赫哲族的,就更对乌苏里江产生了感情。</p><p class="ql-block">于是就想单章介绍我所见到的乌苏里江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发源于兴凯湖,但真正起点在虎头镇。</p><p class="ql-block">它一直沿着国界线,直到乌苏里镇(东极广场)汇入黑龙江,全长880公里(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一、乌苏里江起点</p><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有东、西两个源头——</p><p class="ql-block">东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的锡霍特山之西侧,全长398公里,在俄罗斯境内;</p><p class="ql-block">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著名的兴凯湖。</p><p class="ql-block">两条河在虎头镇汇合后,由南向北流经密山、虎林、饶河、抚远等县,至抚远三角洲东北角,在伯力附近汇入黑龙江。</p><p class="ql-block">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外侧是俄罗斯的伊娜河;内侧是我国的松阿察河,在虎头镇汇合成乌苏里江——起点,由南向北滚滚流淌。</p> 两河汇合处以上地势较高,谷底平坦;汇合处以下为长300km的平缓纵谷,地势低洼平缓,地面强烈沼泽化,水流缓慢,许多河段形成曲流或网状水道,形成原始湿地景观。 录像有“地导”的解说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起点公园</p> 起点公园右侧 起点公园左侧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起点292号界碑</p> 广阔的河面,滔滔的流水,中俄以江的主航道为界 <p class="ql-block">二、乌苏里江途径(旅游经停点)</p> <p class="ql-block">1、珍宝岛</p><p class="ql-block">珍宝岛是乌苏里江江中心的一个小岛,在那里住扎着我国的一个哨所。</p><p class="ql-block">曾在1969年3月被迫发生了著名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官兵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国家领土,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p> 隔江相往的中国哨所——珍宝岛 向神圣的领土瞩目 2、饶河驻地<div>旅途中住在饶河,下榻的酒店就在乌苏里江江畔。</div> 下榻的酒店 下榻酒店的对面、乌苏里江江边的“爱情岛” 饶河为黑蜂自然保护区——称为“蜂都” 清晨,在乌苏里江晨游的青年人 意谕深远的“和平”牵手 在饶河下榻酒店附近、界河乌苏里江的280号界碑 3、赫哲族风情园处的乌苏里江<div>参观赫哲族风情园,又见中俄界河——乌苏里江</div> 乌苏里江对面的俄罗斯山脉 这里也矗立着一块大石头——赫哲族住所的形象 赫哲族风情园的一处博物馆——乌苏里江歌起源之地(那天闭馆),就建在乌苏里江江边。 4、前往黑瞎子岛途径肖家河湿地<div>“地导”介绍,肖家河湿地是乌苏里江流域最漂亮的湿地,毗邻859农场。</div> 乌苏里江流域降水量较高,沿途汇集了大小支流174条。<br><div>因此,乌苏里江流域地貌类型丰富,山川、森林、平原、沼泽、湿地相间分布,把黑土地妆扮得美轮美奂;区域水草丰盈,沃野千里,经济作物比比皆是,稻米飘香。</div> 肖家河湿地(小米手机车拍) 859农场“稻梦乌苏游客中心”——我们行程中没有此景点,只做暂短休息几分钟。 859农场的稻田 <p class="ql-block">三、乌苏里江终点</p><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在乌苏镇(东极广场)汇入黑龙江。</p><p class="ql-block">乌苏镇是华夏的东极,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p> 中国通江口哨所 俄罗斯的教堂和哨所 江中的界桩 <p class="ql-block">四、乌苏里江孕育了一个特异民族——赫哲族</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下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p><p class="ql-block">这首《乌苏里船歌》在20世纪60年代由著名歌唱家郭颂演唱后便妇孺皆知,传唱不衰,优美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将乌苏里江流域迷人的景色和赫哲族安居乐业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船歌》的歌声仿佛就在耳畔回响,古老神秘的赫哲族渔民还在用着桦树皮做的撮罗子,大马哈鱼皮做的衣服,柳皮黄芹做的渔网,无不诉说着渔猎民族世代相传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鱼皮国</p><p class="ql-block">清朝入关时,由于自身人数太少,兵力有限,所以几乎倾巢出动,多尔衮和顺治几乎把整个东北亚的少数民族都带来了。除了满族、蒙古族、索伦等部族,还有一支很神奇的“鱼皮国”人。</p><p class="ql-block">他们用鱼皮制成防御外套,也就是把鱼皮当成了胸甲,这在中国历史典籍中还是鲜为人知的。</p><p class="ql-block">这些鱼皮国人其实就是现在的赫哲族,是肃慎人的一支,在明末时期是野人女真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2010年人口普查时有人口数为5354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p><p class="ql-block">饶河的赫哲族主要居住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四排乡,生活方式和当地汉族已无太大差异。</p> <p class="ql-block">饶河所处的地区,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北大荒,物产非常丰富。这里产各种稀奇古怪的鱼类。</p><p class="ql-block">在对鱼的研究上,世居于此的赫哲族可谓是登峰造极——他们可以用鱼皮做绳子、衣服、裤子,还有鱼皮画等各种手工艺品。</p> 我对赫哲族知之甚少,直到参观赫哲风情园时,赫哲族的故事让我震惊,甚而产生对赫哲族人的无比崇敬! 四排赫哲风情园景区(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右侧就是乌苏里江 左下角——赫哲风情游客服务中心(图片来自网络) 赫哲风情游客服务中心 英雄的赫哲族人 赫哲风情游客服务中心内,长44米、高4.4米的巨型鱼皮画《赫哲百态图》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赫哲人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场景。<div>这幅巨作使用了21852块大马哈鱼皮,是世界最大的鱼皮画之一。已申请“非遗”。</div> 十分震撼! 赫哲族人的服饰——鱼皮制品 <p class="ql-block">刚刚接触赫哲族的文化,很蒙圈,但感到很神秘,民族也很坚韧。</p><p class="ql-block">赫哲族以其独特的渔猎文化和坚韧的民族精神,成为三江流域的历史见证者。如今,在现代化进程中,赫哲族正努力平衡传统保护与时代发展。</p>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 在“非遗”中心,有一个环形影视厅,以影像形式循环介绍赫哲族人的生活、生产等风俗百态。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内,展示了赫哲族人生活服饰、渔猎工具、祈福用具等“老物件”,生动逼真演绎了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和发展历史,充满了原始质朴的美感。 织鱼网 制作工具 族人 狗拉爬犁狩猎 割鱼皮 鱼皮制品 鱼皮制品 扑鱼 桦树皮居所——用桦树皮做的撮罗子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是联合国环保组织认定的没有被污染的河流,江上没有一座大坝,沿岸没有一个工业城市,即便有少量的生活污染,也在江河可自净的范围之内,并能为江里的鱼类提供着富足的养料。</p><p class="ql-block">这样一江秀水,看似平静美好,却承载着这样一个民族的沧桑史诗!</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的碧水承载着经久不衰的渔歌,从生命的源头蜿蜒而来,在丰盈的岁月里静静地流淌,在中国最东边的鸡嘴尖尖处,最终汇入黑龙江母亲的怀抱。</p>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下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