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古村水峪

梦涵

<p class="ql-block">  隋末唐初始有人家居住,明代成村,明末清初发展成较大村落。历史上曾被多个政权管辖,历经变迁,1993年1月归属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管辖至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窖乡水峪村以“古宅、古碾、古商道、古中幡”等“四古文化”闻名,2007年,水峪中幡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pan>距北京市区80公里,地处北京市境西南的深山腹地,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东瓮桥:修建于乾隆年间,桥正中刻有“宁水”二字,在桥的另一侧有一颗古丁香。</p> <p class="ql-block">  杨万俊,1940年出生,大家都称他“豆浆爷爷”,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p><p class="ql-block"> 2006年开始,他坚持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自制豆浆,分文未取 。</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来,杨万俊共送出了2万多斤豆浆,行程超过1万公里,用坏了多台豆浆机。</p> <p class="ql-block">  杨万俊老人长讲的“人生三道菜”“人生三道菜”通常指的是“吃苦”“吃亏”“吃气(忍辱)” 。</p><p class="ql-block">“吃苦”是指人生会经历诸多挫折困难,需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才能苦尽甘来。“吃亏”意味着不要过于计较得失,有时吃亏是福,能培养豁达心态。“吃气(忍辱)”则是面对他人的挖苦、误解等时,要学会忍耐,这是一种睿智的处世之道 。</p> <p class="ql-block">  杨守安创作的石板诗作,古朴别致,充满了文化气息,已成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相传水峪村的大槐树是水峪人从山西迁移到此时种植的,“槐”与“怀”谐音,寄托着千里之外游子对故土的怀念之情。村里流传着“先有大槐树,后有水峪村”的说法,可见其历史悠久,见证了水峪村的繁衍与发展 。</p> <p class="ql-block">  杨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由水峪村杨家第十代子孙杨玉堂所建,后经民国初年扩建,形成如今四进四出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