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两当县】 </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隶属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东北部,地处陕西、甘肃、四川交界的秦岭山区,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噤喉”之称,境内海拔在773~2738米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差异显著;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两当县户籍人口人数4.68万人,常住人口人数3.86万人,城镇化率49.69%。</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6月,两当县下辖6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两当县城关镇北街4号。</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古称故道、固道,秦惠文王年间置故道县,北魏延兴四年(474年)更名两当县,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已有2300多年的置县历史,1985年后划归陇南地区、陇南市管辖。</p><p class="ql-block"> 两当是甘肃省工农武装斗争第一枪“两当兵变”的发生地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入甘第一站,是甘肃省第一支红军队伍的诞生地,是作家杜鹏程《夜走灵官峡》的创作地、电影《白莲花》的拍摄地。书圣王羲之家谱在此珍藏,地方民歌“两当号子”2020年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境内有秦岭羚牛、云豹、林麝等珍稀动物,拥有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深呼吸小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园林县城”“中国绿色名县”,</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两当兵变纪念馆、云屏三峡自然风景区、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黑河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两当县退出贫困县序列。</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两当县地区生产总值142138万元,同比增长6.5%。</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两当上古为《禹贡》雍州之地。</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两当为氐、羌所居。</p><p class="ql-block"> 秦,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置故道县,辖今甘肃两当、陕西凤县全境及留坝大部,属汉中郡。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故道县属陇西郡。</p><p class="ql-block"> 西汉,汉元鼎元年(前111年),于广汉西置武都郡,故道县改属武都郡,原辖地分为河池、故道二县地。境内栈道山路通蜀地汉中,汉高祖袭雍王引兵出故道,大败章邯于陈仓,时称其运兵之道为故道,为通陕入川的古栈道之一。孺子婴初始元年(8年),王莽代汉,改武都郡为乐平郡,改故道县为善治县,属乐平郡。东汉,复武都郡故道县。</p><p class="ql-block"> 东晋,晋元康六年(296年),略阳清水氐杨茂搜据仇池(在今西和县境),建仇池国,故道县为其所辖。</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北魏延兴四年(474年),变“故”为“固”,设固道郡,领两当、广化二县。两当县名始见于史籍。后阴平公杨广香驻守两当,政通人和,世人念其政声,称其驻地为“广香镇”。北周保定元年(561年),设两当郡,领两当、梁泉二县,先后属南岐州、凤州。</p><p class="ql-block"> 隋,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废两当郡,两当县属凤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罢凤州,置河池郡(治今徽县),领两当、同谷、河池三县。</p><p class="ql-block"> 唐,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河池郡为凤州,领梁泉、两当、河池三县。</p><p class="ql-block"> 宋,宋乾德元年(963年),又设两当、梁泉二县,当时银矿开采显著,增设银冶监,隶属两当县。宋至道元年(995年),两当县城自单河铺(今陕西凤县境内)移至广香镇(今两当县城)。北宋全国分为十五路,两当属秦凤路。</p><p class="ql-block"> 元,两当县属南凤州。元至元六年(1340年),改南凤州为徽州,属巩昌总元帅府。</p><p class="ql-block"> 明,初降徽州为县,与两当同属巩昌府。</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七年(1729年),两当县属秦州直隶州。</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两当县属甘肃渭川道(治天水市秦州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除道的建制,改县的行政长官县知事为县长。两当县属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天水市秦州区)。</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6日,两当宣告解放。12月14日,中共两当县委、两当县人民政府成立,属甘肃省天水行政分区公署辖县。</p><p class="ql-block"> 1951年,改天水行政分区公署为天水专区专员公署,两当县属之。</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撤销两当县,并入徽成县,设两当区。</p><p class="ql-block"> 1961年,撤销徽成县,恢复两当县。</p><p class="ql-block"> 1985年6月,两当县由天水地区划归陇南地区。</p><p class="ql-block"> 2004年6月,陇南地区改设陇南市,两当县属之。</p> <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区划沿革】</p><p class="ql-block"> 1996年,两当县面积辖1个镇、13个乡:城关镇、杨店乡、左家乡、显龙乡、鱼池乡、兴化乡、站儿巷乡、西坡乡、张家乡、太阳乡、云屏乡、泰山乡、金洞乡、广金乡。县政府驻城关镇。</p><p class="ql-block"> 2003年,撤销站儿巷乡、西坡乡,设立站儿巷镇、西坡镇。</p><p class="ql-block"> 2008年末,两当县辖3个镇、9个乡:城关镇、站儿巷镇、西坡镇、杨店乡、左家乡、显龙乡、鱼池乡、兴化乡、张家乡、云屏乡、泰山乡、金洞乡,118个行政村,386个村民小组。</p><p class="ql-block"> 2014年,城关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杨店乡撤乡设镇。</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显龙乡、云屏乡撤乡设镇。</p><p class="ql-block">区划详情:</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6月,两当下辖6个镇、6个乡:城关镇、站儿巷镇、西坡镇、杨店镇、显龙镇、云屏镇、左家乡、鱼池乡、兴化乡、张家乡、泰山乡、金洞乡,共有2个工作站(太阳工作站、广金工作站),11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两当县城关镇北街4号。</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天水市,西邻徽县,东南二面与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相连。地处东经106°11′~106°35′,北纬33°30′~34°15′之间。全县东西宽约35千米,南北长约85千米,土地总面积为1408.73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貌地形:</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马蹄形,平均海拔约1400米,最高海拔2738米,最低海拔773米。</p><p class="ql-block"> 南面的云屏乡、站儿巷镇等乡镇属秦岭北缘,北面的张家乡、左家乡等乡属秦岭南坡,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境内群山错峙,万壑分流,奇峰突兀;位于张家乡北面、陕甘两省交界处的透马驹峰,海拔2738米,为县境内最高峰。中部的城关、杨店、西坡、兴化、鱼池、显龙等乡镇属徽成盆地边缘地带,为土石质丘陵河谷区,平均海拔约1100米左右,永宁河与嘉陵江汇合处海拔773米,为县境内最低处。</p> <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差异显著。冬季干冷而无严寒,夏季湿热而无酷暑。温差较大,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11℃,年日照2000小时左右,≥0℃积温4241.2℃,≥10℃活动积温3649.4℃,降雨量600~700毫米,山区稍多,无霜期190天左右。</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境内有一江七河八大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红崖河、两当河、红河、云屏河、温江河、广金坝河、永宁河和管江河,年径流量3377.2万立方米。</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水资源:</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水资源总量约114003.6万立方米,人均拥有量为22932.4立方米。地表自产水33772.6万立方米,若按分区域计算,北部山区水资源为13856.27万立方米,占41.02%;中部为11241.56万立方米,占33.29%;南部山区为8674.76万立方米,占25.69%。由于地形的影响,两当县水资源利用较少。</p><p class="ql-block">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森林面积149万亩,森林覆盖率79.9%。植被覆盖率89%,常见乔木树种47科102种,有侧柏、油松、华山松、云杉、冷杉、红桦、白桦、栓皮栎、落叶松、枫杨等;还有红豆杉、三尖杉、七叶树、乌桕、铁星杉、紫荆、紫昙、白皮松、秦崔冷杉等珍稀树种;两当是亚洲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0余种;有扭角羚、白唇鹿、毛冠鹿、大鲵(俗称:娃娃鱼)、红腹锦鸡、虹雉、蓝马鸡、雪鸡、云豹、猞猁、金猫、羚等。</p><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共探明的矿点有31处,矿产种类有铅、锌、铁、金、银、汞、铜、煤、石灰石、大理石、陶土等1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铁、金、陶土和大理石等6个矿种。</p><p class="ql-block">土地资源:</p><p class="ql-block"> 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两当县耕地总面积122080.50亩,其中旱地占122038.65亩,占99.97%,水浇地占41.85亩,占0.03%,全县耕地主要分布在川坝地区。从全县不同坡度的耕地分布状况来看,坡地占77152.65亩,占比63.84%;梯田占43692亩,占比36.16%。耕地坡度级别中,一级占1235.55亩,占比1.01%;二级占4675.5亩,占比3.83%;三级占30917.7亩,占比25.33%;四级占66124.5亩,占比54.16%;五级占19127.25亩,占比15.67%。两当县耕地后备资源储备为1871.85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口·人口数量】</p><p class="ql-block">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两当县常住人口为39709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末,两当县户籍人口户数1.63万户,户籍人口人数4.68万人,常住人口户数1.28万户,常住人口人数3.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数1.92万人,2023年城镇化率49.69%,(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3.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1万人,城镇化率48.64%)。 </p><p class="ql-block">民族构成:</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居住有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地区生产总值132206万元,同比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398万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万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83828万元,同比增长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82:3.77:63.41。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36.17%,拉动经济增长1.9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18%,拉动经济增长0.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7.66%,拉动经济增长5.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明显。</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两当县地区生产总值142138万元,同比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649万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335万元,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90155万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32.82∶3.75∶63.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2.73%、3.56%、63.71%。</p><p class="ql-block">固定资产投资:</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199万元,同比增长17.3%。其中:500-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03万元,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196万元。 </p><p class="ql-block">财政:</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1万元,同比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938万元,同比增长20.5%。 </p><p class="ql-block">人民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51.1元,比上年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8.7元,比上年增长7.3%。 </p><p class="ql-block">第一产业:</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两当县粮食种植面积为114064.2亩,与上年相比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12146.3亩,与上年相比增长2.2%。蔬菜园艺种植面积27473.2亩,与上年相比增长2.9%。全年粮食总产量30978.9吨,与上年相比增长2.8%,其中:夏粮11132.8吨,与上年比增加5.8%;秋粮19846.1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2%。</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两当县肉类总产量4370.5吨,同比增长23.1%;水产品产量78.2吨,同比增长16.8%;食用菌产量2234.2吨,同比下降5.6%;中药材产量23998.1吨,同比增长10.1%。</p><p class="ql-block">第二产业:</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268万元,同比增长8.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建筑业增加值2713万元,同比增长12.6%。 </p><p class="ql-block">第三产业:</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30万元,同比增长9.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24.6万元,同比增长1.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905.4万元,同比增长19.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3349.3万元,同比增长10.3%;餐饮收入3780.7万元,同比增长5.49%。全年旅游接待1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 </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金融期末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926万元,同比增长9.5%。金融机构人民币期末各项贷款余额160728万元,同比增长0.68%。 </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有国道316线和宝成铁路穿境而过,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与十天高速、太凤高速连接,是出甘入陕通川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过境铁路1条,境内公路124条,其中:国道1条、省道3条,省级高速1条,县道7条、乡道10条、村道102条。通车总里程935.9千米,其中:省级高速19.9千米、国道二级公路30.9千米;普通省道156.4千米,县道244.5千米,乡道150.3千米,村道333.9千米。 </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各级各类学校58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4所、小学11所(另有教学点19个)、幼儿园21所。在校学生6036人,其中幼儿园1456人、小学2611人、初中1070人、普通高中899人。教职工717人(含教科局及民办幼儿园),其中专任教师617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148人、小学310人、初中86人、普通高中63人、职业中学10人。 </p><p class="ql-block">文体事业:</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 个,藏书达6.4万册;博物馆 1个;纪念馆1个;文化古迹56处,其中:省级3 处、市级1处、县级52处;体育场馆1 个。 </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2个,卫生分院1个,私立医院2家。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4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8人。 </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两当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236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1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2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635人。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7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712人。</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名称由来】</p><p class="ql-block"> 两当:《南史·柳元景传》曰:“唯着绛纳两当衫,故得水名”;郦道元《水经注疏》卷十九漾水曰:“蜀水又东南,两当水注之,水由陈仓县之大散岭,向西南流人故道川,谓之故道水。”故道:《二十五史补编》《汉书地理志说释》曰:“故,同姑,本作故;道,导也,县南之三道河,东北对嘉陵江;即《水经注疏》之故道水,像女子仰卧,据手举首,有所导也,故名故道,以水名县。”</p><p class="ql-block">非遗·两当号子:</p><p class="ql-block"> “两当号子”是两当民歌中的一个独特种类,自古拥有“陇南乐府”的称号。主要流行于嘉陵江以南深山林区的站儿巷镇、云屏乡、泰山乡、广金等乡镇,是人们传递情感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音域宽广,节奏明快,粗犷而极富变化,有原始遗风。从古到今一直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两当号子的曲调主要有羽、徵、商三种调式,不同的曲调表达不同的情感。曲体结构流行的有一段体、两段体和三段体,其旋律幅度跳跃较大,演唱时的表现力丰富而又强烈。有《大唢呐号子》《画眉鸟儿跳架上》《大鸡公号子》《生鸡公号子》《箱夫子歌》等曲目。</p><p class="ql-block"> “两当号子”2020年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两当兵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两当兵变纪念馆,位于两当县广香东路西侧,是1932年两当兵变部队的集结地。“两当兵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仅有在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武装兵变,也是在甘肃发动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兵变发生于1932年4月,由习仲勋等人在甘肃省两当县发动。兵变失败后,起义部队200余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p><p class="ql-block">云屏河水利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云屏河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两当县境内,依托嘉陵江支流云屏河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面积118.9平方千米,云屏河在风景区内流长16.5千米。景区地处西秦岭南坡石质中山峡谷中,主要由土地峡、观音峡、西沟峡三个峡谷组成,集潭、池、瀑、森林、峡谷、奇峰等动态景观、静态景观于一体。</p><p class="ql-block">张家黑河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张家黑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2260公顷,森林覆盖率93%,集森林水体、原始河床、野生动植物和奇石险峰、历史遗址等景观于一体。</p><p class="ql-block">张家黑河:</p><p class="ql-block"> 黑河自然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7℃。区内属中山地貌,石质山地,岭高谷深,峰锐坡陡,地形复杂,植被原始,淋溶作用显著,区内动植物种类多,稀有树种和国家保护动物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名优特产:两当狼牙蜜</p><p class="ql-block"> 两当狼牙蜜,甘肃省两当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 class="ql-block"> 狼牙蜜因蜜源是狼牙刺而得名,主产于甘肃两当、徽县。狼牙蜜称得上是蜂蜜中的上品。气味浓香、色泽清亮、含糖适中、结晶细腻、为补养健身、药用除疾之上品。两当狼牙蜜出口亚、美、欧国家的地区,久负盛名。</p><p class="ql-block">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两当狼牙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p class="ql-block">陇南绿茶:</p><p class="ql-block"> 陇南绿茶,甘肃省陇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p><p class="ql-block"> 陇南绿茶地处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和康县相接壤的三角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湿润过渡气候区,气温高、湿度大,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有利于生产陇南绿茶。陇南绿茶原料采用单芽或一芽一、二叶,产品具有芽叶重实、内含丰富、高香耐泡等独特品质。</p><p class="ql-block">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陇南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p><p class="ql-block">陇南苦荞:</p><p class="ql-block"> 陇南苦荞,甘肃省陇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p><p class="ql-block"> 陇南苦荞产自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的交汇地带,海拔1100-2700米的高寒二阴山地,种植历史悠久。陇南苦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40-90厘米,分枝,有细纵棱,呈绿色或浅紫色,果仁呈白色,味微苦。</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陇南苦荞”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p><p class="ql-block">著名人物:李希</p><p class="ql-block"> 李希,男,汉族,1956年10月生,甘肃两当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p><p class="ql-block">李香枫:</p><p class="ql-block"> 李香枫,女,汉族,1963年11月生,甘肃两当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兰州理工大学纪委书记。</p><p class="ql-block">陈红军:</p><p class="ql-block"> 陈红军,男,汉族,1987年3月出生,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人,2009年6月从西北师大应征入伍,中共党员,牺牲前为某边防机步营营长。</p><p class="ql-block">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两当县入选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两当县入选首批甘肃省全域旅游示范区。</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两当县入选2019年甘肃省ETC发行服务工作先进县。</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两当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两当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两当县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两当县入选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两当县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两当县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p> <p class="ql-block">【区划详情】</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6月,两当下辖6个镇、6个乡:城关镇、站儿巷镇、西坡镇、杨店镇、显龙镇、云屏镇、左家乡、鱼池乡、兴化乡、张家乡、泰山乡、金洞乡,共有2个工作站(太阳工作站、广金工作站),11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两当县城关镇北街4号</p> <p class="ql-block">【城关镇】</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城关镇地处两当县中部,东南西北与金洞乡为邻。</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19.1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广香镇;1983年12月,撤城关公社设立城关镇。</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有户籍人口11061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3个社区、3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城关镇财政总收入4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0万元。</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下辖地区:</p><p class="ql-block">3个社区·3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面积:19.17 km23</p><p class="ql-block">人口信息·人口数量:11061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新北街大众巷029号</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区码:742400</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香泉寺</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广香镇。</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撤镇设城关乡。</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徽、成、两当3县合并时,划为两当公社城关大队。</p><p class="ql-block"> 1962年1月,分县后,设立城关公社,辖15大队,2居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1968年5月,曾更名红旗公社。</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复名城关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撤公社设立城关镇。</p><p class="ql-block"> 1984年2月,从城关镇划出12村,分设金洞乡,全镇辖3行政村、2居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2003年3月,将2居民委员会改设为2社区。</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城关镇下辖3个社区:东北街社区、西南街社区、广香社区;3个行政村:城关村、香泉村、戚家村。</p><p class="ql-block"> 镇人民政府驻新北街大众巷029号。</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地处两当县中部,东南西北与金洞乡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9.1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地处北秦岭山地南麓,徽成盆地北缘,属浅山丘陵地带,山势平缓,土层肥厚,地势中部低四周高。境内最高点位于西山,海拔1160米;最低点海拔910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4℃,无霜期190天,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两当河,由北经戚家村崖头组流入,从城关村南街组流出,长3千米,流域面积0.3平方千米。乡级河有河子沟河、大坡沟河、水沟河和窑沟河,总长度10千米。</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连阴雨、旱灾、低温冷冻、冰雹、地震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7—9月。</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城关镇辖区总人口943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415人,流动人口230人,城镇化率68%。总人口中,男性5016人,占53.2%;女性4419人,占46.8%;14岁以下1009人,占10.7%;15—64 岁7660人,占81.2%;65岁以上766人,占8.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8984人,占95%;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451人,占5%。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2.9‰,人口自然增长率5.6‰。2</p><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末,城关镇有户籍人口11061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城关镇财政总收入4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0万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城关镇有耕地面积5357亩、人均1.7亩。</p><p class="ql-block">2011年,城关镇农业总产值2146.3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3%。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个。有狼牙蜜、核桃等名优特产品。农民人均纯收入3072.7元。</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为主。2011年,城关镇生产粮食190吨,其中小麦52.5吨、玉米74.7吨。</p><p class="ql-block"> 城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獭兔为主。2011年,城关镇生猪年末从栏0.1万头;家禽饲养量0.9万羽。</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城关镇境内有林地面积1.8万亩,牧草地0.5万亩。地处全国核桃优生区,核桃种植面积1.6万亩。</p><p class="ql-block">工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城关镇境内有工业企业13家,职工225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39万元。比上年增长16.4%。</p><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城关镇商业网点506个,职工1212人;有城乡农贸市场1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6亿元。</p> <p class="ql-block">【站儿巷镇】</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隶属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地处两当县南部、嘉陵江畔。东与西坡镇、泰山乡相连,南与徽县嘉陵镇接壤,西与鱼池乡、显龙镇毗邻,北与兴化乡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100.7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1950年7月,成立太坝乡(乡政府设在站儿巷),隶属两当县第三区;2003年6月,撤乡设镇。</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站儿巷镇有户籍人口4096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站儿巷镇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站儿巷镇财政总收入166万元;农业总产值1241.1万元;工业总产值4626万元;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万元。</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1个社区,12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人口信息·人口数量:</p><p class="ql-block"> 4096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站儿巷社区</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编码:742403</p><p class="ql-block">火车站:两当站</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1950年7月,成立太坝乡(乡政府设在站儿巷),隶属两当县第三区。</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3县合并时,划归广金公社,为站儿巷大队。</p><p class="ql-block"> 1962年1月,3县分设后,成立站儿巷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改为站儿巷乡。</p><p class="ql-block"> 2003年6月,撤乡设镇。</p><p class="ql-block"> 2004年4月,成立站儿巷社区。</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站儿巷镇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镇人民政府驻站儿巷社区,距县城19千米。</p><p class="ql-block">站儿巷居社区 :</p><p class="ql-block">马庄村 、站儿巷村、太坝村 、冯河村 、崖角村、任河村 、</p><p class="ql-block">大山村 南坪村、三联村 </p><p class="ql-block">管江村 、银杏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地处两当县南部、嘉陵江畔。东与西坡镇、泰山乡相连,南与徽县嘉陵镇接壤,西与鱼池乡、显龙镇毗邻,北与兴化乡相邻。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7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00.7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地处南秦岭北缘,微成盆地边缘,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耕地多分布在山腰以上的梁峁上。最高点位于管江村路腰组,海拔2391米;最低点位于马庄村火崖组,海拔802米。 </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气候介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之间。多年平均气温11.6℃,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00天。 </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境内有一级河嘉陵江,由东北向西南流去,流经长度20千米,流域面积11.3平方千米。二级河有两当河、云屏河、管江河,总长19千米。</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连阴雨、干旱、低温冷冻、冰雹、地震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7—9月。</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境内已探明地下有丰富的石灰石矿。其他自然资源有珍稀动物羚羊、獐子、斑羚、大鲵、林鹿、金猫、猕猴、雪豹、锦鸡等。珍稀树种白皮松、红豆杉、铁杉、银杏、香樟、合欢等,蜜源植物144种;中药材鹿茸、麝香、猪苓、菖蒲、五灵脂、贝母、三七、天麻、杜仲、厚朴等400多种。</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辖区总人口447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41人,流动人口536人,城镇化率14.3%。总人口中,男性2358人,占53%;女性2118人,占4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473人,占9.99%;有回、土家2个少数民族,共3人,占0.01%。人口出生率5.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0.2‰。</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站儿巷镇有户籍人口4096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站儿巷镇财政总收入166万元,比上年增长4.7%。农业总产值1241.1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2118.9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有耕地面积11600亩,人均2.6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等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447.3吨,其中小麦1212吨,玉米1561吨。</p><p class="ql-block"> 站儿巷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1537头,家禽饲养量2.1万羽。</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站儿巷镇辖区内有专业合作社3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辖区处在全国核桃优生区,核桃栽植41万株。</p><p class="ql-block"> 生态农业方面,站儿巷镇成立赤松茸种植基地,致力于打造生态循环新模式。基地采用秸秆分层覆盖技术,利用秸秆、稻壳、玉米芯等作为赤松茸保暖的“稻草被”,不需要施任何肥料,接近野生生长条件,既杜绝了焚烧秸秆、稻壳等带来的空气污染,菌渣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有力保护环境,促进村民增收,为当地注入了新的产业活力。2023年,站儿巷镇共种植赤松茸163亩,预计全镇产量可达45万余斤,纯收益97万元。</p><p class="ql-block">工业:</p><p class="ql-block"> 2011 年,站儿巷镇有工业企业5家,职工13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626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3%。</p><p class="ql-block">商业外贸:</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有商业网点31个,职工31人;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万元,比上年增长3.2%。</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站儿巷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1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41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有邮政投递点1个,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034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643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024件。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3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60%;移动电话用户16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0%;宽带接入用户6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6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5所,在校生220人,专任教师19人;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81人,专任教师2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12村全部通有线电视,电视用户覆盖率达到95%以上。</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有体育健身广场2个,1个社区和1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有卫生院1所,医疗床位8张,固定资产总值126.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全年完成诊疗4600人次,住院手术31台次,出院病人31人次。</p><p class="ql-block"> 2011年,站儿巷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100%。 </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站儿巷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8户;农村医疗救助19人次;农村五保供养79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人。</p><p class="ql-block">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千米,生产能力13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处理率100%。有变电所1座,主变压器16台,高压输电线路16条。</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站儿巷镇园林绿地面积3.67公顷,绿化覆盖率13.6%。</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2011年,站儿巷镇已形成由铁路和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宝成线境内长30千米,设有两当站;有县级公路1条,总长19千米;有镇村公路12条。</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镇区道路总长度41千米;镇区桥梁5座,总长度0.9千米。</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站儿巷镇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1条,运营总里程19千米,出租车13辆,年客运量2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站儿巷镇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客运班线4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站儿巷镇因镇政府驻站儿巷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西坡镇】</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镇,地处两当县城东部,东与陕西省凤县毗邻,南与泰山乡相连,西与兴化乡相邻,西南、西北与杨店镇、站儿巷镇接壤,北与陕西省凤县毗邻。</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82.9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称吴郁乡,沿用至1949年;2003年6月,撤乡建镇。</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西坡镇有户籍人口3824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西坡镇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西坡镇财政总收入272.9万元。农业总产值2360万元。工业总产值4626万元。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520万元。</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p><p class="ql-block"> 1个社区、13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面积:82.96 km</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称吴郁乡(唐代侍御史吴郁生长于此地),一直沿用至1949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设竹林乡,乡政府迁移到竹林乡,属第三区。</p><p class="ql-block"> 1958年,公社化后,建立西坡公社,后改称永红公社。</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复称西坡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改为西坡乡。</p><p class="ql-block"> 2003年6月,撤乡建镇。</p><p class="ql-block"> 2004年4月,成立西坡社区,西坡镇行政区划变为1社区、13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镇人民政府驻苍坪村获坝组,距县城40千米。</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西坡镇行政区划详情:</p><p class="ql-block">西坡社区 内谷村 崖头村</p><p class="ql-block">东坡村 西坡村 苍坪村</p><p class="ql-block">竹林村 垭河村 三坪村</p><p class="ql-block">店子村 三渡水村 边山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地处两当县城东部,东与陕西省凤县毗邻,南与泰山乡相连,西与兴化乡相邻,西南、西北与杨店镇、站儿巷镇接壤,北与陕西省凤县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千米,</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域总面积82.9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地处南秦岭山北缘,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东高西低,多山地。最高点位于崖头村崖头组,海拔1860米;最低点位于边山村嘉陵组,海拔874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46天。 </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流经西坡镇17千米,由东北的西坡村流入,从西南的李家河流出。二级河三渡水河5.2千米,在境内与嘉陵江汇合。三级河泰山河在三渡水汇入三渡水河。</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等。</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境内已探明资源有煤、陶土。煤炭可采储量267.9万吨;陶土总储量丰富,已开采约200000立方米,开采规模为每年约2000立方米。</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辖区总人口549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80人,流动人口252人,城镇化率25.1%。总人口中,男性2962人,占53.9%;女性2532人,占46.1%;14岁以下605人,占11%;15—64岁4131人,占75.2%;65岁以上758人,占13.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482人,占99.8%;有回、彝、土家3个少数民族,共12人。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10.1‰,人口自然增长率-4.1‰。 </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西坡镇有户籍人口3824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西坡镇财政总收入27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西坡镇有耕地面积27.4万亩,人均4.98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万亩,林地面积5.4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瓜果、蔬菜、中药材为主;经济林果以核桃、板栗、苹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510吨,其中小麦1289吨,玉米3221吨。</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小家禽、牛、羊为主;全镇建成养殖小区4个;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750头,牛年末存栏110头。</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西坡镇已建成千亩核桃园4个,袋料香菇示范点1个,中药材生产基地1个,专业合作社5个,大型农业机械6台(辆)。</p><p class="ql-block"> 2011年,西坡镇农业总产值236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2%。</p><p class="ql-block">工业:</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是两当县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陶瓷、酿酒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全镇有工业企业5家,职工33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626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5%。</p><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末,西坡镇有工业企业3家。</p><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有商业网点78个,职工90人;有农贸市场1个;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西坡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3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西坡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各项贷款余额2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国内汇票业务完成848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540件。固定电话用户34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30%;移动电话用户104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9%;宽带接入用户6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3人,专任教师4人;村校4所,在校生65人;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443人,专任教师4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9个;有线电视用户98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村村通”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0%。</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有体育健身广场4个,1个社区和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3所,病床20张,固定资产总值59.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医士3人,护士2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西坡镇完成诊疗13872人次,住院手术132台次,出院病人132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100%。 </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西坡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9户,人数43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0户,人数777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8人。</p><p class="ql-block">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镇区有自来水供水站1座,供水量每小时32立方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有35千伏变电所1座,主变压器4台,高压输电线路13条。镇区绿化覆盖率25.5%。</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西坡镇已形成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铁路宝成线过境,设有宏庆站、李家河站2个火车站,日均有4列客车停靠,日客运量60人次;省道1条、县乡公路1条,总长30千米;乡村道路16条。</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桥梁3座,总长度0.2千米。</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西坡镇开通公交汽车线路6条,其中连接国道线2条,运营总里程45千米;公交运营车辆5辆,年客运量3万人次;出租车12辆,年客运量1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西坡镇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客运班线9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西坡镇因境内西坡岭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亮池寺</p><p class="ql-block"> 亮池寺位于西坡镇西坡村,始建于清初,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进行过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1997年又进行了维修和新建。亮池寺由大殿、祖师庙、三霄娘娘殿和戏楼组成,占地面积330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杨店镇】</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地处两当县东部,东接陕西省凤县,南与西坡镇、兴化乡相邻,西与金洞乡相连,北与左家乡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70.5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汉唐时,杨店镇为故道县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杨店乡撤乡设镇。</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杨店镇有户籍人口3889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杨店镇下辖8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杨店镇财政总收入187万元。</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3889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杨店村</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区码:742402</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汉唐时,为故道县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年)后,改设团保制,为下红崖寺堡。</p><p class="ql-block">1934年,改区村制为保甲制,为故道镇所辖。</p><p class="ql-block">1950年7月,废镇设乡。</p><p class="ql-block">1958年,成立公杜时,为西坡公社所辖。</p><p class="ql-block">1962年1月,恢复两当县后,设立杨店公社。</p><p class="ql-block">1983年12月,改为杨店乡。</p><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杨店乡撤乡设镇。</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杨店镇下辖8个行政村:夏庄村、颜家河村、土峰沟村、杨店村、石马坪村、郁家庄村、豆坪村、灵官店村。</p><p class="ql-block"> 镇人民政府驻杨店村。</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地处两当县东部,距两当县县城19千米。东接陕西省凤县,南与西坡镇、兴化乡相邻,西与金洞乡相连,北与左家乡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70.5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地处北秦岭南麓的徽成盆地边缘,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颜家河村周沟组,海拔1750米;最低点位于豆坪村南庄组,海拔860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11.3℃,年平均降水量73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3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 有二级河红崖河3.5千米,由北面的豆坪村流入,从南面的杨店村流出,有乡级河灵官河全长7千米。</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等。</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杨店镇辖区总人口435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4人,流动人口460人,城镇化率6%。总人口中,男性2571人,占59%;女性1781人,占41%;14岁以下401人,占9.2%;15—64岁3420人,占78.5%;65岁以上531人,占12.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264人,占99.8%;有回、彝2个少数民族,共88人,占2%。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13.2‰,人口自然增长率-3.3‰。</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杨店镇有户籍人口3889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杨店镇财政总收入187万元,比上年增长0.5%。</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杨店镇有耕地面积11730亩,人均2.7亩。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农民人均纯收入2312元。有无公害蔬菜基地1个,专业合作社1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有核桃、苹果、花椒等名优特产品,蔬菜、西瓜等绿色环保产品。</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西瓜、油菜、烤烟为主。2011年,杨店镇生产粮食460吨,其中小麦210吨,玉米120吨。蔬菜种植310亩,产量30吨;西瓜种植面积200亩,产量40吨;烤烟种植面积700亩,产量20吨。</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杨店镇生猪年末存栏0.03万头;家禽饲养量1万羽,上市家禽0.3万羽。</p><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杨店镇有商业网点20个,职工28人。有农贸市场1个。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260万元,比上年增长8.6%。</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杨店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5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杨店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万元,比上年增长0.6%。</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杨店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国内汇票业务完成941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352件。有电信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48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50.1%;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95.2%;宽带接入用户53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8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杨店镇有村校4所,在校生102人。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371人,专任教师4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小升初升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1958年11月,杨店镇开通有线广播站,有线广播入户率100%。1998年9月,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杨店镇有线电视用户376户,入户率30%。</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杨店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8个。</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杨店镇有体育场地1处。8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8%。</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杨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329.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杨店镇完成诊疗1787人次,住院手术20台次,出院病人15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100%。</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杨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5户;农村医疗救助6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人。</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有高速G316过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杨店镇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客运班线7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杨店镇因杨店镇镇政府驻杨店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西汉故道县城址</p><p class="ql-block"> 西汉故道县城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店镇,历史上是出甘入陕通川的要塞之地。</p><p class="ql-block"> 杨店古建一条街</p><p class="ql-block"> 杨店古建一条街被称作“山水画廊”,该街区呈南北走向长718米,宽近10米,保护面积达7200平方米,现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35座123间,计2641.008平方米。其中以:“永顺店”、“太和堂”、“余圣宫”、“堆金所”、“万全老店”等字号为代表的明代民居古建17座,计160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显龙镇】</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地处两当县西南部,东、东南与站儿巷镇连接,南与徽县嘉陵镇相连,西、北与徽县永宁镇毗邻,东北与鱼池乡相邻。</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43.47平方千米。1949年后,为两当县第四区显龙乡;2016年,撤乡设镇,改为显龙镇。截至2018年末,显龙镇有户籍人口3950人。截至2020年6月,显龙镇下辖10个行政村。2011年,显龙镇财政总收入301.2万元。</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面积:43.47 km²</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为两当县第四区显龙乡。1958年,3县合并,归徽成县永宁公社管辖。1962年1月,3县分设后,成立显龙公社。1968年,曾改名红星公社。1970年10月,恢复原称。1983年12月,改为显龙乡。2016年,撤乡设镇,改为显龙镇。</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显龙镇下辖10个行政村:聂沟村、显龙村、梁垭村、川头村、老庄村、王堡村、野林村、板凳村、白崖村、余滩村。</p><p class="ql-block"> 镇人民政府驻显龙村两当集组。</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地处两当县西南部,距两当县县城18千米。东、东南与站儿巷镇连接,南与徽县嘉陵镇相连,西、北与徽县永宁镇毗邻,东北与鱼池乡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千米,</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域总面积43.4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地处徽成盆地边缘,为丘陵地带,中间高两头低,地势平缓。境内最高点位于显龙村的显龙山,海拔1310米;最低点位于聂沟村中坝组,海拔773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11.7℃,年平均降水量68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有一级河嘉陵江,由东南方向流入,经聂沟村中坝组,从西南方向流出,总长度2千米;有二级河永宁河,总长度3千米。二河在聂沟村中坝组汇合。</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显龙镇辖区总人口402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3人,流动人口190人。总人口中,男性2212人,占55%;女性1808人,占45%;14岁以下527人,占14%;15—64岁2914人,占72%;65岁以上579人,占1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590人,占89.1%;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430人,占10.9%。人口出生率6.1‰,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0.8‰。</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显龙镇有户籍人口3950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显龙镇财政总收入301.2万元,比上年增长0.4%。</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显龙镇有耕地面积1.3万亩,人均3.2亩,全部为旱地。农业总产值1013.2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农民人均纯入2028元。</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西瓜、烤烟为主。2011年,显龙镇生产粮食958.5吨、其中小麦320.5吨、玉米450.6吨。油菜种植面积352亩,产量42.2吨;西瓜种植面积280亩,产量560吨;烤烟种植面积722亩,产量180.5吨。</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畜牧业以饲养黄牛、山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显龙镇生猪年末存栏5400头,牛年末存栏1790只,家禽饲养量1.4万元羽,上市家禽1.3万羽。</p><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显龙镇有商业网点5个,职工10人;有农贸市场1个。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430万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显龙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11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显龙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显龙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800件。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2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 30%;移动电话普及率80%;宽带接入用户4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显龙镇有幼儿园(所)1所,在园幼儿50人,专任教师1人。村校4所,在校生90人。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23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1958年11月,显龙镇开通有线广播,有线广播入户率1998年9月,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显龙镇有9个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85%。</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显龙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0个。</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显龙镇有体育场地1处。4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显龙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乡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10个。病床9张,固定资产总值167.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显龙镇完成诊疗2500人次,住院手术12台次,出院病人115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100%。</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显龙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0户;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人;农村医疗救助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人。</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显龙镇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公交线路6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显龙镇因境内显龙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云屏镇】</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地处两当县东南部,东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相连,东南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张家河镇相交,西南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仙台坝镇相连,西与徽县嘉陵镇接壤,西北与站儿巷镇毗邻,北与泰山乡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296.7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云屏镇属两当县第三区风洞乡;2016年12月,云屏乡撤乡设镇。截至2018年末,云屏镇有户籍人口2959人。截至2020年6月,云屏镇下辖19个行政村。2011年,云屏镇财政总收入219.2万元。</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面积:296.78 km²</p><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2959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街道村</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区码:742406</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属两当县第三区风洞乡。1958年8月,3县合并时,并入广金公社。1962年1月,3县分设后,成立云屏公社。1968年5月,改称春光公社。1972年10月,恢复原称。1984 年12月,改为云屏乡,辖12村。2005年12月,广金乡并入云屏乡,全乡辖20村。2016年12月,云屏乡撤乡设镇。</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云屏镇下辖19个行政村。云屏镇人民政府驻街道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店子村 黄各达村 庙湾村</p><p class="ql-block">棉老村 皮良村 街道村</p><p class="ql-block">铁门村 化坪村 火地村</p><p class="ql-block">黄崖村 元山村 大坪村</p><p class="ql-block">泰柳村 同心村</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地处两当县东南部,距两当县县城38千米。东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相连,东南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张家河镇相交,西南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仙台坝镇相连,西与徽县嘉陵镇接壤,西北与站儿巷镇毗邻,北与泰山乡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3千米。</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296.7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是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山高坡陡,其间河谷幽深狭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泰柳村泰柳组,海拔1620米;最低点位于同心村纸房组,海拔1280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9℃,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19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有乡级河1条,全长13.8千米。流域面积0.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境内已探明地下有金、煤等矿藏。有红豆杉等自然资源,有猪苓、天麻等中药材,有陆生动物300余种。</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辖区总人口3135人,城镇化率63%,有流动人口142人。总人口中,男性1613人,占51.4%;女性1522人,占48.6%。总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长率-2‰。</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云屏镇有户籍人口2959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云屏镇财政总收入219.2万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云屏镇有耕地面积11000亩,人均3.5亩。农业总产值733.3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农民人均纯收入1866元。</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有核桃、花椒、板栗、黑木耳、香菇等名优特产品。2011年,云屏镇生产粮食2472吨,其中小麦941.1吨,玉米1530.3吨。</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云屏镇生猪年末存栏438头,家禽饲养量0.6万羽,上市家禽0.6万羽。</p><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商业网点14个,职工31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7.6万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云屏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金融机构1家,各类存款余额123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930万元,比上年增长3.1%。</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邮政服务网点1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036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3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27件。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35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41.5%;移动电话普及率90%以上;宽带接入用户47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3.2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邮政服务网点1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036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3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27件。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35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41.5%;移动电话普及率90%以上;宽带接入用户47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3.2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小学1所,在校生80人,专任教师1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体育场地1处。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1976年5月,云屏镇开通有线广播。1999年4月,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云屏镇有线电视入户率73%。</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有“两当号子”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两当号子”曾经代表甘肃在北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云屏镇有医疗卫生机构3个,固定资产总值205.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云屏镇完成诊疗3852人次,出院病人28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云屏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3户;农村五保供养31人;农村医疗救助3人次。 </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云屏镇已形成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级公路1条,总长38千米;乡村公路20 条,总长98千米。</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云屏镇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客运班线4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云屏镇因境内重峦叠嶂,犹如一道道天然屏障,且终年云雾缭绕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云屏三峡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云屏三峡4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两当县云屏镇,距两当县县城36千米,地处南秦岭北坡的深山峡谷之中,属深山林区。云屏三峡有高山草甸、天池、牧场、瀑布、溪流、溶洞等自然风光,还有庙宇、寺院、古树、石塔、佛洞等大小景点30余处。以“一寺二门三峡四洞五崖”最为突出:一寺为云屏寺;二门为天(铁)门、虎牢门;三峡为土地峡、观音峡、西沟峡;四洞为龙洞、黄崖洞、水帘洞、狗头洞;五崖为姊妹崖、鸡公崖、尖嘴崖、棒棒崖、蜡烛崖。</p><p class="ql-block">西姑庵石窟:</p><p class="ql-block"> 西姑庵石窟位于云屏三峡风景内。始建于隋代,盛于唐代。为一处天然形成的洞穴,深3.6米,宽2.8米,高2.4米,体积为24.4立方米,现存小佛像十六尊,有石雕、泥雕、木雕3种,由上寺、中寺、下寺三部分组成,自古就有“小崆峒”之称。</p> <p class="ql-block">【鱼池乡】</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乡,地处两当县中部,西南与显龙镇毗邻,南与站儿巷镇毗邻,北与金洞乡接壤,东北与兴化乡相连。</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鱼池堡,归显龙乡管辖;1983年12月,改为鱼池乡。</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鱼池乡户籍人口2596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鱼池乡下辖6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鱼池乡财政总收入198.6万元。农业总产值1146.1万元。</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鱼池堡,归显龙乡管辖。</p><p class="ql-block"> 1950年7月,为鱼池乡,后并入显龙乡。</p><p class="ql-block"> 1958年,成、徽、两当3县合并,境域属徽成县永宁公社上滩大队。</p><p class="ql-block"> 1962年2月,分县后,仍为显龙管辖。</p><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成立鱼池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改为鱼池乡。</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鱼池乡下辖6个行政村:下滩村、上河村、乔河村、双场村、蒲家湾村、上滩村。</p><p class="ql-block"> 乡人民政府驻双场村双场组。</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地处两当县中部,距两当县县城12千米。西南与显龙镇毗邻,南与站儿巷镇毗邻,北与金洞乡接壤,东北与兴化乡相连。</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地处徽成盆地边缘,为丘陵地带,南高北低,地势平缓。境内最高峰位于上滩村阳山组,海拔1318米;最低点位于乔河村上庄组,海拔800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性气候,多年平均温度11℃,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流域,有二级河两当河,由东流入,经蒲家湾村河坝组向南流出,总长度2千米。</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冰雹、洪涝、泥石流、滑坡、大雪、地震等。暴雨年均发生一次,其他灾害相对较少。 </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辖区总人口276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8人,流动人口206人。总人口中,男性1477人,占53.5%;女性1286人,占46.5%;14岁以下381人,占13.8%;15—64岁2149人,占78%;65岁以上233人,占0.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759人,占99.99%;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4人,占0.01%。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长率0.3‰。</p><p class="ql-block"> 2017年末,鱼池乡常住人口2534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鱼池乡户籍人口2596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鱼池乡财政总收入198.6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业总产值114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鱼池乡有耕地面积8902亩,人均3.2亩。</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葵花、油菜、西瓜、旱地蔬菜、中药材、核桃等。2011年,鱼池乡生产粮食3177.9吨,其中小麦1066.8吨,玉米1442吨;油菜种植面积87亩,产量14.5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565亩,产量302.5吨。</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鱼池乡生猪年末存栏754头,牛年末存栏329头,家禽饲养量1.2万羽。</p><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有商业网点14个,职工14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0万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鱼池乡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790万元,比上年增长3%。</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有邮政网点1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508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72.5%;移动电话普及率95%;宽带接入用户8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4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有小学1所,在校生99人,专任教师13人;中学2所,在校生51人,专任教师6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有文化健身广场4处,安装健身器材30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3%。</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1970年,鱼池乡开通有线广播站。2000年9月,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089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6%。</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个。</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鱼池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乡卫生院1个,村卫生服务所6个,固定资产总值139.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鱼池乡完成诊疗3000人次。</p><p class="ql-block"> 2011年,鱼池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人2625人,参合率95%。</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鱼池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3户;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人;农村医疗救助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人。</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有县乡公路1条,总长6千米。乡村公路7条,总长27.4千米。</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鱼池乡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公交线路4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鱼池乡因辖区内有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的鱼池寺,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鱼池寺:</p><p class="ql-block"> 鱼池寺位于鱼池乡上滩村境内。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原有大佛殿两座,殿内有大罗汉、小佛像数十尊,壁画多幅,有山门、石鼓、索椤树、千年银杏、百年黄杨树等。20世纪50—70年代寺院建筑全部毁坏。2004年10月,由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设计,2005年2月在原址重建,2006年8月完工,同年11月向社会开放。</p><p class="ql-block">乔河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乔河旅游景区位于两当县城鱼池乡境内,是集农耕体验、休闲养生、观光采摘、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左家乡】</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乡,左家乡地处两当县东部,东接陕西省凤县,南与杨店镇相邻,西与金洞乡相连,北与张家乡接壤。</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162.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属两当第二区;1983年12月,改为左家乡。</p><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末,左家乡有户籍人口2717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左家乡下辖4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左家乡财政总收入187万元。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260万元。</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属两当第二区。</p><p class="ql-block"> 1958年,3县合并后,为西坡公社所辖。</p><p class="ql-block"> 1962年1月,3县分设,成立左家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改为左家乡。</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左家乡下辖4个行政村:蚂蚱河村、左家村、大庄村、权家坪村。</p><p class="ql-block"> 乡人民政府驻左家村,距县城17千米。</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地处两当县东部,东接陕西省凤县,南与杨店镇相邻,西与金洞乡相连,北与张家乡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6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62.1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地处秦岭山地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山体高大,河谷低深,北部为深山林区,南部为丘陵地带。境内最高点位于左家村左家山组,海拔1097米;最低点位于蚂蚱河移民新村,海拔1015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11.1℃,年平均降水量627.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有二级河红崖河,从北经蚂蚱村、权坪、大庄村向南流出,总长21.5千米,流域面积310.5平方千米;有乡级河徐杨河,总长30千米。</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冰雹、洪涝、泥石流、滑坡、大雪、地震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一次,其他灾害相对较少。</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境内已探明地下铁矿4个,其中大水沟矿储量0.7万吨,东罗湾矿储量3万吨,娘娘庙矿储量40.9万吨。</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左家乡辖区总人口295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人,流动人口221人,城镇化率2%。总人口中,男性1515人,占51.3%;女性1438人,占48.7%;14岁以下381人,占12.9%;15—64岁2220人,占75.2%;65岁以上352人,占11.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923人,占99%;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达30人,占1%。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长率-2‰。</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左家乡有户籍人口2717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左家乡财政总收入187万元,比上年增长0.5%。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农民人均纯收入2312元。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260万元,比上年增长8.6%。</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有耕地面积11730亩,人均2.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西瓜、油菜、烤烟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60吨,其中小麦210吨,玉米120吨;蔬菜种植310亩,产量30吨;西瓜种植面积200亩,产量40吨;烤烟种植面积700亩,产量20吨。</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0.03万头;家禽饲养量1万羽,上市家禽0.3万羽。</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1年末,左家乡有无公害蔬菜基地1个,专业合作社1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名优特产品有核桃、苹果、花椒等,绿色环保产品有蔬菜、西瓜等。</p><p class="ql-block">商业外贸:</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左家乡有商业网点20个,职工28人;有农贸市场1个,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260万元,比上年增长8.6%。</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左家乡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9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左家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万元,比上年增长0.6%。</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左家乡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国内汇票业务完成941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352件。电信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48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50.1%;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95.2%;宽带接入用户53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8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左家乡有村校4所,在校生102人;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371人,专任教师4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小升初升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左家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8个。</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左家乡开通有线广播站,有线广播入户率100%。1998年9月,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76户,入户率30%。</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左家乡有体育场地1处,8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8%。</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左家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329.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左家乡完成诊疗1787人次,住院手术20台次,出院病人15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100%。</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左家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5户;农村医疗救助6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人。</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左家乡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 开通客运班线6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左家乡因乡政府驻左家村而得名, 周边左姓人居多。</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泰山庙</p><p class="ql-block"> 泰山庙位于左家乡大庄村境内。建筑年代不详,由大殿、北侧殿、南侧殿和钟楼、戏楼五部分组成。始建于1993年,由当地群众捐资重建,建筑独特,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杨店古建一条街山水相连。</p> <p class="ql-block">【兴化乡】</p><p class="ql-block"> 兴化乡,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乡,地处两当县中部,东与西坡镇接壤,南与站儿巷镇毗邻,西与鱼池乡相邻,北与金洞乡交界,东北与杨店镇相连。 行政区域总面积53.0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1950年7月,为兴化乡;1970年10月,称兴化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兴化乡。截至2018年末,兴化乡有户籍人口2349人。截至2020年6月,兴化乡下辖8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兴化乡财政总收入931.5万元;农业总产值931.5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6万元。</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两当县兴化乡团委入选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入围名单。</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性气候</p><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2349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文家村</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编码:742400</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1950年7月,为兴化乡。</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属两当公社。</p><p class="ql-block">1962年1月,成立兴化公社,后曾改为新华公社。</p><p class="ql-block">1970年10月,称兴化公社。</p><p class="ql-block">1983年12月,改为兴化乡。</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兴化乡下辖8个行政村:普陀村、红庙村、柳树村、红京村、潘家村、槐树村、树林村、文家村、李家山村、化垭村。</p><p class="ql-block"> 乡人民政府驻文家村,距县城17.2千米。</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兴化乡地处两当县中部,东与西坡镇接壤,南与站儿巷镇毗邻,西与鱼池乡相邻,北与金洞乡交界,东北与杨店镇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3.0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兴化乡地处徽成盆地东端,属浅山丘陵区,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境内最高点位于李山村李后组,海拔1483米;最低点位于槐树村青咀组,海拔807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兴化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性气候,多年平均温度10℃,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兴化乡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流域,有沟壑6条,分别汇入嘉陵江、两当河。</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兴化乡辖区总人口243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人,流动人口203人,城镇化率2.5%。总人口中,男性1275人,占52%;女性1158人,占48%;14岁以下243人,占10%;15—64岁1927人,占79%;65岁以上263人,占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428人,占9.8%;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5人,占0.2%。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兴化乡有户籍人口2349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兴化乡财政总收入931.5万元,比上年增长2%。农业总产值9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8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6万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兴化乡有工业企业2家。</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兴化乡有耕地面积15200亩,人均6.2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193.6吨,其中小麦821.1吨,玉米1087.5吨;油菜种植面积510亩,产量25.6吨;烤烟种植面积650亩,产量121.8吨。</p><p class="ql-block"> 兴化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1947头,牛年末存栏1885头,家禽饲养量1.3万羽,上市家禽0.5万羽。</p><p class="ql-block">商业外贸:</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兴化乡有商业网点13个,职工13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6万元。</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兴化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4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425万元,比上年增长3%。</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兴化乡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508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移动电话普及率78.5%;宽带接入用户80户。</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六年制小学1所,村学3所,在校生223人,专任教师25人;小学适龄儿童人学率99.3%,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兴化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站10个;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主要有树林村社火。</p> <p class="ql-block">【张家乡】</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乡,地处两当县东北部,东接陕西省凤县,西南与左家乡相接,西与金洞乡相连,北接天水市麦积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55.1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龙潭乡;1984年12月,改为张家乡。</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张家乡有户籍人口1537人。</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张家乡下辖5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张家乡财政总收入210万元;农业总产值605.2万元;工业总产值45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0万元。</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5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1537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张家村</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编码:742404</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龙潭乡。1950年7月,为张家乡。1958年8月,属西坡公社。1962年1月后,成立张家公社。1968年5月,改为东风公社。1984年12月,改为张家乡。</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张家乡下辖5个行政村:张家村、太渠村、两当桥村、兴隆场村、二郎坝村。乡人民政府驻张家村,距两当县县城77千米。</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地处两当县东北部,东接陕西省凤县,西南与左家乡相接,西与金洞乡相连,北接天水市麦积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2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55.1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境内属中山地貌,石质山地,岭高谷深,峰锐坡陡,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透马驹位于太渠村红河组,最低点位于两当桥村,海拔1290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9℃,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属嘉陵江流域,境内有二级河小峪河,由西北方向流入,经兴隆场、太渠、两当桥村,从东南方向流出,总长度15千米。 </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辖区总人口161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2人,流动人口95人,城镇化率10.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83人,占98.4%;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达27人,占1.6%。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13.8‰,人口自然增长率-6.3‰。</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张家乡有户籍人口1537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张家乡财政总收入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总产值60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工业总产值45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0万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有耕地面积6284亩,人均3.9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04吨,其中小麦521.5吨,玉米772.5吨。</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林果业以苹果、花椒、核桃为主。2011年,累计栽植苹果550亩,产量148吨;栽植核桃1184.4亩,产量828.5吨。</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末,生猪存栏698头,家禽饲养量0.5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p><p class="ql-block">工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张家乡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6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5万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张家乡有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1家。</p><p class="ql-block">商业外贸:</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有商业网点15个,从业人员2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0万元。</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98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771万元,比上年增长20%。</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有邮政网点1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35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000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800件。电信服务网点1个,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9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30%;移动电话普及率100%;宽带接入用户100户。</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有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108人,专任教师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有体育场地1处;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5个。</p><p class="ql-block"> 1958年11月,张家乡开通有线广播站;1995年5月,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有线电视入户率75%。</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张家乡有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病床8张,固定资产总值83.4万元;专业医护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张家乡完成诊疗5780人次,出院病人97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张家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户,人数33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0户,人数370人;农村五保供养2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63人。</p><p class="ql-block">精准扶贫:</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以“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精准脱贫工作实际,依托森林花树植被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中蜂产业发展。</p><p class="ql-block"> 截止2018年4月,张家乡全乡已发展以油菜籽、油葵等为主的蜜源植物700余亩,发展中蜂养殖5500群。</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级公路1条,总长13千米。</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张家乡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客运班线6条。</p><p class="ql-block">地区名人:</p><p class="ql-block"> 陈红军,1987年3月出生于两当县张家乡,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机步营营长。2020年6月,在对外军事斗争中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张家乡因乡政府驻张家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黑河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黑河森林公园位于两当县张家乡境内,秦岭南坡,为甘肃省小陇山黑河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景区面积23.1平方千米,海拔在1440—2738米,由洗心池、苍窿山、幽峡谷、卧虎寺四个景区组成。这里生长着党参、独叶草、秦艽、三七、细辛等名贵药用植物,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颧、白鹤、白唇鹿等珍稀动物。</p> <p class="ql-block">【泰山乡】</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乡,地处两当县东南部,东与陕西省凤县留凤关镇连接,南与云屏镇相邻,西与站儿巷镇接壤,北与西坡镇毗连;行政区域总面积52.6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设有泰山乡,后归竹林乡所辖;1983年12月,改为泰山乡。截至2018年末,泰山乡有户籍人口1015人。截至2020年6月,泰山乡下辖8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财政总收入为120.6万元;农业总产值25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元。</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面积:52.67 km</p><p class="ql-block">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1015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同心村纸房组</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编码:742402</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设有泰山乡,后归竹林乡所辖。1958年8月,3县合并,属广金公社。1962年1月,3县分设后,成立泰山公社。1983年12月,改为泰山乡。</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0年6月,泰山乡下辖8个行政村:李山村、香林村、兴桃村、泰柳村、双河村、新崖村、同心村、中山村。泰山乡人民政府驻同心村纸房组,距县城52千米。</p><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地处两当县东南部,东与陕西省凤县留凤关镇连接,南与云屏镇相邻,西与站儿巷镇接壤,北与西坡镇毗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千米,</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域总面积52.6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是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山高坡陡,其间河谷幽深狭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泰柳村泰柳组,海拔1620米,最低点位于同心村纸房组,海拔1280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温度9℃,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有乡级河1条,全长13.8千米,流域面积0.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煤等;其他自然资源有红豆杉,珍贵中药材有猪苓、天麻等;有陆生动物300余种。</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辖区总人口111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人,流动人口116人,城镇化率3.1%;总人口中,男性704人,占63.1%;女性412人,占36.9%;14岁以下243人,占20.5%;15—64岁644人,占57.7%;65岁以上229人,占21.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14人,占99.98%;有苗、土家2个少数民族,共2人,占0.02%;人口出生率0.9‰,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2.7‰。截至2018年末,泰山乡有户籍人口1015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财政总收入为120.6万元;农业总产值259.3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5%,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有耕地面积0.3万亩,人均2.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499.4吨,其中小麦393吨,玉米745吨。有名优绿色环保农产品,注册商标为泰源之家的袋料香菇。</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畜牧业以饲养黄牛、山羊为主;2011年,黄牛年末存栏1260头,山羊年末存栏156只。</p><p class="ql-block">商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有商业网点8个,职工8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20万元。</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有金融机构1家,各类存款余额36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10万元,比上年增长5.2%。</p><p class="ql-block">邮电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有邮政服务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6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80户;移动电话用户220户。</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有寄宿制小学1所,在校生33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有体育场地1处;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有文化站1个,文化书屋8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全部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98%以上。</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泰山乡有乡镇卫生院1所,病床12张;固定资产总值75.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泰山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79人,支出53.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人,支出3.3万元。</p><p class="ql-block">精准扶贫:</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泰柳村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政府引导、公司参与、合作社配合、贫困户受益”的扶贫方式,并通过引导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p><p class="ql-block"> 由泰柳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5户贫困户参与,建成了泰山乡中华蜂养殖示范点;由泰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土地、劳务、生产资料入股,流转9户群众土地52.22亩,栽植皇菊20万株。</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泰山乡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11年末,有县级公路1条,总长11千米;乡级公路2条,总长6千米。</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泰山乡已实现8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开通客运班线9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泰山乡因境内泰山庙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金洞乡】</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乡,地处两当县中部,环抱两当县县城,各村庄分布在城关镇四周,东与杨店镇相连,南与兴化乡和鱼池乡相邻,西与徽县永宁镇接壤,北接天水市麦积区。</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域总面积341.7平方千米。民国元年(1912年),金洞乡境域分属川堡、尖山堡和史家堡,84年2月,析设金洞乡。截至2018年末,金洞乡有户籍人口5505人。截至2020年6月,金洞乡下辖18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2011年,金洞乡财政总收入为280万元;农业总产值2896万元;工业总产值500万元。</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面积:341.7 km</p><p class="ql-block">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性气候</p><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5505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0939</p><p class="ql-block">邮政编码:742400</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甘K</p><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金洞乡境域分属川堡、尖山堡和史家堡;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43年),境域分属广香镇、吴郁乡和龙潭乡。</p><p class="ql-block"> 1950年7月至1952年7月15日,广香区改称第一区,境域属之。</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境域属徽成县两当区两当公社。</p><p class="ql-block"> 1963年2月,境域属城关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3年,公社改乡镇,境域属城关镇。</p><p class="ql-block"> 1984年2月,析设金洞乡。</p><p class="ql-block"> 2005年12月,太阳乡并入金洞乡。</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截至2020年6月,金洞乡下辖18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贯沟村,距县城0.5千米。</p><p class="ql-block">金洞乡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立渠村 新潮村 袁家沟村</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地处两当县中部,环抱两当县县城,各村庄分布在城关镇四周,东与杨店镇相连,南与兴化乡和鱼池乡相邻,西与徽县永宁镇接壤,北接天水市麦积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0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41.7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地处微成盆地北缘,北部属北秦岭山地南麓,东南部为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境内最高峰位于前川村高台组,海拔1750米,最低点位于田坝村田坝组,海拔856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性气候,南北气温差异大,多年平均温度11.4℃,年平均降雨量72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0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流域,主要有二级河两当河,由北面的前川村流入,从南面的田坝村流出,总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34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7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辖区总人口547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6人,流动人口210人,城镇化率4.9%;总人口中,男性2990人,占54.6%,女性2488人,占45.4%;14岁以下635人,占11.6%;15—64岁4300人,占78.5%;65岁以上543人,占9.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403人,占98.6%;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75人,占1.4%;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长率0.6‰。</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金洞乡有户籍人口5505人。</p><p class="ql-block">经济·综述:</p><p class="ql-block"> 2011年,金洞乡财政总收入为280万元;农业总产值2896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农民人均纯收入1905元;工业总产值500万元。</p><p class="ql-block">农业:</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耕地面积14557亩,人均2.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蔬菜、中药材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563吨,其中小麦1290吨,玉米1833.5吨;烤烟种植面积828亩,产量152.4吨;疏菜种植面积2101亩,产量536吨。1</p><p class="ql-block">畜牧业:</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12335头;家禽饲养量49280羽,上市家禽2015羽。</p><p class="ql-block">工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金洞乡有工业企业15家,职工135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万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金洞乡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1家。</p><p class="ql-block">商业外贸:</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商业网点62个,职工114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00万元。</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末,金洞乡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3家。</p><p class="ql-block">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1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2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p><p class="ql-block">邮政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邮政服务网点14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7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8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90件。</p><p class="ql-block">电信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电信服务网点12个,固定电话用户45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5.1%;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96%;宽带接入用户1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中心小学1所,村学6所,在校生231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99.8%,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p><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8个,农家书屋18个。</p><p class="ql-block"> 1970年11月,金洞乡开通有线广播;1999年,开始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截至2011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95%。</p><p class="ql-block">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体育场地14处,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末,金洞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13个,固定资产总值11.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0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p><p class="ql-block"> 2011年,金洞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完成诊疗450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p><p class="ql-block">社会保障:</p><p class="ql-block"> 2011年,金洞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2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4户,人数732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9人;大病医疗救助11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人。</p><p class="ql-block">交通运输:</p><p class="ql-block"> 金洞乡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316国道过境,境内长30千米;县级公路2条,总长65千米。</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9年5月,金洞乡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已开通客运班线8条,公交线路5条。</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地名由来:金洞乡因境内金洞山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两当兵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两当兵变纪念馆位于两当县广香东路西侧,是1932年两当兵变部队集结地。</p><p class="ql-block">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太阳寺红军街</p><p class="ql-block"> 太阳寺红军街位于两当县城北部,两当兵变部队在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有红军街、太阳民俗馆、太阳红陈列馆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太阳工作站】</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太阳工作站是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下辖的基层行政机构,主要负责执行国家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等工作。 </p><p class="ql-block">主要职责:</p><p class="ql-block"> 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决议,落实经济计划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管理国有资产及集体资产,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指导村民委员会建设,组织村级民主自治,实施村镇规划,改善生态环境 。</p><p class="ql-block">近期工作重点:</p><p class="ql-block"> 乡村振兴: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生态养殖和种植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p><p class="ql-block"> 移风易俗: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婚嫁新风 。</p><p class="ql-block"> 基层治理:运用“民事直说”工作法加强社会治理,完善村规民约 。</p><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传承:依托“两当兵变”旧址等红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该机构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等措施,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p> <p class="ql-block">【广金工作站】</p><p class="ql-block"> 两当县广金工作站是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云屏镇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并承担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职责。</p><p class="ql-block">主要职能:</p><p class="ql-block">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工作,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遗迹保护。</p><p class="ql-block">近期重点工作:</p><p class="ql-block">基层组织建设</p><p class="ql-block"> 通过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清理冗余牌子,优化村级阵地布局,并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干部并提升业务能力。 </p><p class="ql-block">产业发展:</p><p class="ql-block"> 重点发展香菇、林草鸡、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规模化养殖示范点,2024年实现食用菌年产量200万袋、林草鸡10万羽,并通过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 </p><p class="ql-block">民生服务:</p><p class="ql-block"> 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动态管理弱势群体,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确保政策精准直达群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