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在水一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9618145</p> <p class="ql-block"> 怀揣着对高迪作品奎尔公园的眷恋,又憧憬着对高迪举世之作圣家族大教堂的期盼,撩开其神秘的面纱,目睹它的真容美貌。当走到巴塞罗那大街的拐角,远见圣家族大教堂十八根塔尖直插云端,极具视觉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这十八根塔尖中间,最高的塔尖172.5米代表着耶稣,还没完全立起来;第二高度塔尖138米象征着圣母玛莉亚;围绕他们四根塔尖是四位福音使者;围绕三个立面的十二根塔尖代表了耶稣的十二使徒,十分引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 按照高迪的设计规划,圣家堂建三个立面,即为三个正门,分别隐喻了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荣誉。蕴含着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 最先走进的是东门的诞生立面,它代表耶稣的诞生与童年,展现其人性中的温和、喜乐的一面。立面雕饰丰富繁复,布满圣经中与耶稣诞生相关的场景,如天使报喜、圣母受孕、三王来朝等,雕塑风格圆润柔和,充满生机与温情,雕刻线条整体延伸向上,营造出轻盈舒适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在系列雕塑中,最动人的是细节里的温柔。一个小天使歪着头递过去橄榄枝,圣母低头凝视婴孩的眼神,没有神性的疏离,只有母亲的柔软。原来神的降临,不是惊雷闪电,而是这样带着草木清香,怯生生的初啼,站在这儿,连呼吸都轻轻的,仿佛怕惊扰了那场两千年前的黎明。</p> <p class="ql-block"> 转过街角,眼见西门的受难立面,整个雕塑呈现耶稣受难、死亡的过程,体现其为人类赎罪的牺牲精神。立面风格简洁、冷峻,线条锐利,雕塑以扭曲、痛苦的姿态为主,突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场景,以及彼拉多审判,背负十字架等情节,整体氛围沉重、悲壮。</p> <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那组“最后的审判”浮雕,右边的人朝着光明伸出手,左边的人坠落阴影,而耶稣站在中央,身体被拉伸成一道瘦削的光。高迪把所有的温柔都收了起来,用石头的坚硬直面痛苦,钉子的痕迹、撕裂的衣袍、滴落的血珠,连阴影都成了荆棘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 荣耀立面至今尚未完成。立面将描绘耶稣复活、升天及最终审判的场景,代表荣耀与永恒。作为三个立面中最宏大、最复杂的一个,高度远超其他立面,将融合前两个立面元素加以升华,通过高耸的塔尖、繁复的雕刻和象征天堂的装饰,展现神圣、威严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三个立面从耶稣诞生到受难,再到荣耀,完整串连起基督教核心的救赎叙事,既是建筑艺术的呈现,也是宗教信仰的具像化表达。</p> <p class="ql-block"> 圣家族大教堂的内部设计堪称高迪建筑哲学的颠峰之作,其结构、光影、雕塑通过自然主义、几何创新和宗教象征的深度融合,创造出震撼人心的空间体验,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在建筑结构上,高迪以森林意识重构了传统教堂的支撑体系。内部52根立柱以树干为原型,从底部直径2.5米的树根向上分叉,形成树冠般的拱顶结构。这些立柱采用抛物线和双曲面几何形态,使建筑无需传统飞扶壁即可实现170米的垂直升腾。这种设计不仅承载了3万吨穹顶的重量,更创造出“石质森林”的奇幻视觉效果,立柱表面的凹凸纹理模拟树皮质感,抬头仰望时仿佛置身原始丛林。</p> <p class="ql-block"> 其建筑平面延续哥特式拉丁十字布局,但通过三维螺旋结构突破传统对称性,中殿高度达75米,侧廊以螺旋坡道连接,营造出动态流动的空间层次,穹顶采用双曲抛物面壳体,通过混凝体预制构件实现轻量化,顶部天窗引入自然光,形成“光之华盖”的神圣意像。</p> <p class="ql-block"> 高迪在对教堂内部设计中,将“光线”视为上帝的语言,运用20多种彩色玻璃构建动态光影剧场。</p> <p class="ql-block"> 在教堂内部东面方向是诞生立面,高迪采用蓝绿冷调玻璃象征黎明与新生,清晨阳光穿透,祭坛区域被染成深海般的幽蓝,立柱表面的金色马赛克折射出晨㬢微光。</p> <p class="ql-block"> 在教堂内部的西面是受难立面,高迪采用红橙暖调玻璃隐喻鲜血与救赎,傍晚时分,夕阳将中殿地面映成火焰般的赭红色,十字架雕塑在光影对比中强化悲壮感。</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的中央玫瑰窗,采用16米的金色玻璃花窗,当正午阳光投射时,在穹顶形成直径30米的光轮,随时间推移在地面投射出不断变幻的几何图案。</p> <p class="ql-block"> 玻璃设计突破传统叙事性,采用抽样色块拼接:诞生立面以蕨类植物的叶脉为灵感,用半透明的蓝绿玻璃拼贴出流动的生命图谱;受难立面则以破碎的红色玻璃象征基督的伤痕。这种非具象的光影语言,使信徒在不同时段体验到从希望到救赎的精神历程。</p> <p class="ql-block"> 带着教堂内光影璀璨、繁华精致的余韵,抬头望向尚未封顶的中央塔楼时,阳光正从临时搭建的防护网缝隙中洒落,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斑,这种“不完美的神圣”,正是高迪对人类永恒精神追求的终极隐喻。正如他在遗嘱中所写:我的客户不急,他给了我们时间去完善这个关于信仰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依恋不舍地离开圣家族大教堂,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高迪那些曲线的温度,转身走向旧港的路上,车窗外的阳光渐渐变得柔和,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漫过来,像一声轻轻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 站在旧港的广场上,最先撞进眼里的是哥伦布纪念塔。塔身笔直地刺向天空,哥伦布雕像昂首挺胸,指尖指向远方的海面,那是五百年前他扬帆起航的方向。绕到塔下细看基座的浮雕,凿刻的海浪里藏着大航海时代的喧嚣:扬起的风帆、紧握的罗盘、船员们或兴奋或忐忑的脸。砖石的纹路里像是渗着海水的咸味,每一道刻痕都在讲述航海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转身望向海岸,巴洛克式的建筑大楼静静立在那里,砖石的外墙被岁月磨得温润,墙缝里似乎还嵌着旧时海关的印章。阳光斜斜地打在拱窗上,仿佛间能看到旧时海关人员的身影,耳畔犹如轮船鸣笛在回响。它与不远处的哥伦布塔遥遥相望,一个守着过往的记忆,一个望着未知的远方,更向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沿着海岸线慢慢走,桅杆林立的海港里热闹非凡。白帆在风里鼓胀起来,像一群振翅的海鸥;游船满载着笑声缓缓驶过,浪尖上的光斑碎成一片星河。游客们或坐在咖啡厅里喝着饮料,或在码头边弯腰逗弄海鸥,孩子们追着浪花奔跑,脚印被海水轻轻抹去。旧时的港口已变成充满欢乐的海上乐园。</p> <p class="ql-block"> 清晨兰布拉大道上的梧桐叶刚被涂上金边,我们已循着隐约果香和笑语,站在了波盖利亚市场那扇斑驳的大门前。八百年的时光在这里似乎并未留下沧桑的痕迹,反而像一位擅长调味的主厨,把市井的烟火、艺术的斑斓与生活的热忱,调制成一股浓郁清香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踏入市场,眼睛便先于脚步醉了,右手边的水果摊像被打翻的调色盘,橙红的血橙堆成小山,紫的发亮的无花果挤挨着金黄的杏,就连常见的草莓也被码成精巧的扇形,水珠在果皮上滚动,映得整个摊位都闪着鲜活的光。</p> <p class="ql-block"> 转身撞上挂满火腿的木架,整排整排的伊比利亚火腿悬在头顶,红白相间的纹理像天然的画作,切片师傅操着长刀,薄如蝉翼的肉片刚落下,咸香中带着坚果味的清香便漫了开来,混着隔壁奶烙摊飘来的奶香,成了最诱人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原来认为这里只是舌尖上的美食,却在拐角处撞见了艺术的惊喜,市场外围的墙壁上爬满涂鸦,靛蓝与明黄碰撞出夸张的曲线,抽象的人脸在色块间若隐若现。其中还藏着涂鸦大师的青涩之作。更妙的是那些购物袋,本是装蔬果的寻常物件,却被创作设计出市场的拱券图案,火腿的纹路,高迪式的曲线,令人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离开市场,我们拎着涂鸦图案的购物袋,里面装着几颗血橙和一小袋火腿。袋子不重,心里却沉甸甸的,像是装满了整个巴塞罗那的繁华与热忱,原来最动人的旅游,不只是看过多少名胜,而是在某个转角,读懂了一个城市的生活,它会把烟火气酿成诗,也会让艺术渗进柴米油盐里活得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 十七天的南欧希葡西三国旅游,像一场被阳光浸润的梦境,充满着惊喜与感动:希腊的蓝白是刻进灵魂的底色,雅典卫城的残垣、圣托里尼的岛屿风光,每一步都踩着时光的回响;葡萄牙的大航海辉煌都蕴含在罗卡角、贝伦塔的一砖一瓦里;西班牙则是一场流动的盛宴,高迪建筑像从童话里生长出来,圣家堂的尖塔刺向云端,连神明都会驻足凝望。虽然旅程是短暂的,将在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本篇拍摄于2024.9.25 制作于2025.7.25</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徐方建 张菊芳</p><p class="ql-block">全集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