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

胡均浩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8日,“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主办。作为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重要项目之一,展览带来超两百件白瓷精品,是上海近年文脉最深厚、规模最宏大的德化瓷大展。</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暑期大展,“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通过清晰的学术梳理,构建“盛世鼎新·历史钩沉·未来可器”三大板块叙事空间,系统呈现德化瓷的历史底蕴与当代创新。</p><p class="ql-block">其中,第一板块“盛世鼎新”以德化白瓷的守正创新为叙事主题,集中展示当代大师的经典力作,并置展出不同大师的同类型作品,观众可于匠心对话中窥见德化瓷的传承与变革。本板块作品主要分器物和人物两大类,如曾入选金砖国礼的《玉玲珑梅瓶》、特设滴水声效的《滴水观音》等。</p> <p class="ql-block">第二板块“历史钩沉”以泰兴号沉船装置为核心,紧扣时间线索展示泉州博物馆历代德化陶瓷珍品。更有夏商时期原始青瓷窑址出土的隹鸟,及各类历史文献和影像记录,全方位呈现德化瓷深厚的历史积淀。第三板块“未来可器”聚焦当代性、观念性、实验性的探索,展品或突破传统题材,或解构固有形象框架,展示德化瓷的无限可能。</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县德化,于3700年前夏商时期即开始青瓷的烧造。尔后薪火相传,一跃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珍宝。在新时代,德化白瓷更是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承载着不断发展变革的艺术理想和人文理想,昭示着来日可期的中国文化未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百余年来不仅间接地参与了德化白瓷的全球流通进程,业已成为德化白瓷的市场引擎与研究、收藏高地。</p><p class="ql-block">“万象本色”大展汇聚德化三代陶瓷匠人两百余件力作,勾勒德化瓷精神与美学的高峰:陈仁海融德化瓷艺巅峰水准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瑰宝《世博和鼎》;连紫华首创顶级象牙瓷混搭唐卡矿物彩绘、珠宝镶嵌工艺的集大成之作《极彩·如愿多宝佛》;连德理自主研发“高韧薄胎瓷衣技艺”,瓷衣厚度仅为0.2毫米的匠心精品《神话》等,每一件都大有看头,唯亲临展厅方洞见“万象本色”。</p> <p class="ql-block">赤焰琼花·木棉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迎面便是“盛世鼎新”展区,“世界瓷王”《世博和鼎》、金砖国礼《玉玲珑梅瓶》、特设声效的《滴水观音》、再现汉风神韵的《贵妃醉酒》、瓷衣厚度仅为0.2毫米的匠心精品《神话》等一批代表性作品或大气庄重,或温婉婀娜,表现出德化瓷人守正出新的技艺追求与艺术张力。</p> <p class="ql-block">世博和鼎</p> <p class="ql-block">玉玲珑梅瓶</p> <p class="ql-block">虚谷长馨之荷花</p> <p class="ql-block">《神话》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时引起轰动,一度成为社交平台刷屏的“爆款”。玉漱公主能够受到年轻人喜欢,除了以工艺创新给陶瓷带来“软硬结合”的感觉,也因为造型符合当代审美。</p> <p class="ql-block">梅园鹿语</p> <p class="ql-block">结结</p> <p class="ql-block">玉兰花觚</p> <p class="ql-block">何萧</p> <p class="ql-block">行吟者</p> <p class="ql-block">《极彩·如愿多宝佛》</p><p class="ql-block">集结德化白瓷、矿物彩绘、珠宝镶嵌三大工艺于一体,是本次展览的代表性力作之一。作品以“七宝璎珞”点缀佛像通体,在雪白如脂的瓷肌之上绽放出灿若星河的色彩层次,既传承东方宗教造像的庄严灵动,又以多工艺跨界融合开启陶瓷美学的新范式。</p> <p class="ql-block">降龙</p> <p class="ql-block">悟君之道</p> <p class="ql-block">极彩·渡</p> <p class="ql-block">伏虎</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唐韵</p> <p class="ql-block">东方之珠</p> <p class="ql-block">雀语吉祥</p> <p class="ql-block">扬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p> <p class="ql-block">展区中央设有大型装置《泰兴号沉船复原景观》,作为“历史钩沉”的核心装置,通过沉船出土瓷器与互动影像,再现明清时期德化瓷从泉州港出发、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的历史片段,唤起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等花开系列</p> <p class="ql-block">瓷·语</p> <p class="ql-block">盛夏的果实(男)</p><p class="ql-block"> (女)</p> <p class="ql-block">山鬼</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舞</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眼中的黑与白</p> <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为:明代象牙白自在弥勒、明代葱根白龙虎杯、明代鸭蛋青竹节炉、明代孩儿红乳足诗文杯、明代猪油白倚麂观音</p> <p class="ql-block">“未来可器”板块则充满惊喜。作品《纸》以极致的轻薄柔软,重塑白瓷的坚硬形态,从层层叠叠、薄如蝉翼“纸”中,流淌出极致的反差感与诗意。《月球甜筒系列》用中秋意象搭配萌兔造型,成为红极一时的热搜爆款,吸引众多明星争相收藏。</p> <p class="ql-block">纸</p> <p class="ql-block">月球甜筒系列</p> <p class="ql-block">张嘿瑞的《月球甜筒系列》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梦幻,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月球与甜筒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既神秘又富有创意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p> <p class="ql-block">穿着古装来看展的年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