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的拓荒铸魂与文明赓续 ③

真善美

<p class="ql-block"><b>文字: 真善美 图片: 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裂变:星火基因的文明跃迁与重构</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算盘星辰的技术跨越 </b></p><p class="ql-block"> 零下40度的哈尔滨荒原,哈军工的实验室里,算盘珠子的脆响与示波器的蜂鸣交织成科技交响;渤海湾的惊涛中,第一艘水翼快艇航速突破 40 节,让美军惊呼“中国掌握未来武器”。1960 年,梁守槃团队在冰窟窿实验室研发固体火箭燃料时遭遇爆炸,研究员昏迷前仍喊着“快记下数据”;苏醒后在病房写下的参数,至今仍是航天发动机的核心机密。 </p><p class="ql-block"> 这种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的跨越,在今天依然延续:2023 年“天河”超算位列全球第四,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 10 亿亿次,其算法验证仍可见当年算盘推演的智慧;“悟空号”深潜器下潜马里亚纳海沟时,声呐回传的玄武岩声纹与 1953 年松花江冰层样本共振频率误差仅 0.01 赫兹——70年前冻土上的技术星火,早已燎原成照亮星辰大海的文明之光。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智慧星火的文明跃迁</b></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馆中,一枚看似普通的铜制算珠,实则是一部浓缩的创新史。在上世纪60年代艰苦科研环境下,学员王兴业赋予它多重使命:是压平油印教材的工具,是替代游标卡尺的量具,甚至能改装成简易电报机发报键。这颗算珠,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困境中开拓创新的智慧,成为中国军工科研精神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到2023年,某国防实验室面临紧急任务,年轻工程师们在松花江面,用冰凿刻出不同曲率的金属板,通过观察融雪对电磁反射的影响进行研究。令人惊叹的是,三天后诞生的逆向推导公式,其核心逻辑与哈军工老学员当年用算盘推演的“冰层声呐补偿算法”不谋而合。当名为“第十万零一个算珠”的数据包上传至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主机的计算结果带来惊喜:涂层吸波率突破理论极限19.3%,且在计算过程中,系统还自发调用了1965年某次算盘验算的中间数据。从古老的算珠到先进的超算,跨越时空的智慧碰撞,彰显了中国军工总在困境中迸发出璀璨的智慧火花,实现一次次文明跃迁。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分建星火的体系重构 </b></p><p class="ql-block"> 1959年和1970 年,哈军工以“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战略智慧,将科技火种播撒全国,发展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专精结合、贡献突出的军地院校和科研机构,奠定了新中国高等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新格局:国防科技大学接过超算与导航的火炬,哈尔滨工程大学潜入深海探测的幽蓝,南京理工大学的红箭导弹划破长空,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坦克轰鸣震颤大地,航空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风洞实验室分建成国家空气动力研究所。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接收了哈军工部分电子工程系专业,奠定了中国雷达与通信技术基础。……分建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如同璀璨星辰,在国防科技苍穹上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这种体系化的科技传承,本质上是一个民族在科技自立道路上的制度创新。从哈军工到国防科技“六朵金花+”,不是简单的院校分建,而是中国军事科技文明从“单点突破”到“体系跃升”的历史跨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新生:时代星河的传承与创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冻土而行的脉动传承</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 哈军工的精神火炬,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生长出蓬勃新枝。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抚过哈军工纪念馆校徽的瞬间,赋予这枚金属徽章以穿越时空的重量——那是对“哈军工精神”作为国家科技基因库的历史定位,更是对新时代科技强军的殷切期许。展厅内,VR设备正模拟北斗卫星组网的璀璨图景,“深海勇士”号模型在光影中破浪前行,“哈军工精神”五个鎏金大字与智能交互屏上的数据流交相辉映,勾勒出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共生。 </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核潜艇控制室,彭士禄院士常说:“哈军工的图纸,让我们少走了10年弯路。”那些用麻袋装走的图纸,如今已化作北斗卫星的轨道参数、航母甲板的电磁弹射轨迹。在水声实验室,“悟空号”深潜器的声呐与1953年松花江冰层样本产生奇妙共振;“奋斗者”号钛合金铭牌上的磨损纹路,经三维扫描与馆藏算盘珠的使用痕迹重合,都表明在金属肌理中镌刻着科研传承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动容的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河”超算中心:科研人员在量子算法验证时,仍习惯性用算盘辅助逻辑推演,算珠碰撞声与服务器的蜂鸣形成跨越时空的和声,如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的铿锵:“我们的科研血脉里,流淌着算盘的精准、马灯的执着与桦树皮笔记的坚韧。”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向战而行的突围创新 </b></p><p class="ql-block"> 面向未来战场,“天河”超算集群正构建未来战争数字孪生系统——那些曾经在算盘上推演弹道的年轻人,如今在量子计算机前编写着基于神经网络的战术算法,训练数据里还保留着1964年哈军工兵棋推演的原始参数。在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哈尔滨工程大学“悟空号”的AI声呐系统自主生成编码时,竟与杨士莪院士1978年手写的《深海声呐补偿原理》草稿完全同构,电子屏上的代码与泛黄稿纸上的公式形成震撼人心的技术接力。 </p> <p class="ql-block">  这种创新不是无源之水。当某新型舰载雷达系统突破反隐身技术瓶颈时,研发日志显示核心算法的灵感,源自哈军工时期“在煤油灯下解算微分方程”的科研笔记;某高超音速武器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其晶格排列与馆藏1958年学员用桦树皮绘制的晶体模型高度相似。哈军工人正以“为军向战”的赤子之心,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竖起新的技术界碑,让“哈军工”三个字始终代表着中国军事科技的突围方向。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破界而行的开放包容</b></p><p class="ql-block"> 开放基因深植于哈军工的精神图谱。陈赓大将当年派出的留苏教员团队,尽管带回被撕毁的教材残页,却用俄、英、德三种语言在防空洞图书馆重建知识体系,那些补缀成册的教案如今仍能在扫描电镜下看到不同墨水的交融痕迹。改革开放初期,校友滕叙兖自费赴美考察时,将硅谷半导体的创新图谱绘在笔记本上——当哈军工无线电实验室老示波器与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设备参数在云端比对时,1963年某份调频技术报告的误差率竟与当代芯片设计标准惊人吻合。 </p> <p class="ql-block">  这种开放绝非简单的技术移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联合实验室,哈军工后裔们正与各国科研人员共建深海探测数据联盟,系统后台显示着1956年哈军工《国际海洋科技动态》内参的标注逻辑;当某新型航天推进剂技术亮相巴黎航展时,其分子配方的设计思路,与哈军工初创期“用食堂天平称量催化剂”的实验记录形成了科学方法论呼应。从留苏教员的破冰之旅到“悟空号”的深蓝远征,哈军工人始终以文明对话的姿态,在科技共同体中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答卷。</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0i2hwx" target="_blank">[中年·一抹红]① 哈军工的拓荒铸魂与文明赓续</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21vu2l" target="_blank">[中年·一抹红]② 哈军工的拓荒铸魂与文明赓续</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a770oc" target="_blank">承德·山河褶皱里的文明胎记 卷首语</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ab321q" target="_blank">承德·山河皱褶里的文明胎记 序章、山河为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azm7vv" target="_blank">承德·山河皱褶里的文明胎记,烟火密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i5b5tm" target="_blank">大国弓弦:骡马锈·东风晷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irk47q" target="_blank">大国弓弦:骡马锈·东风晷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k9rl2i" target="_blank">大国弓弦:骡马锈·东风晷③</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