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园中看到的历史画景

尹新中

<p class="ql-block">  江山画卷因时异,游心赏景古今同。前几天到中原大地上的宋代古都一一东京(汴梁)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游历了一次,并专门到那处闻名遐迩的胜景一一“清明上河园”中逛游了大半天加一个晚上呢。</p><p class="ql-block"> 说起清明上河园来,完全属于现代的人造景点,它于1992年7月正式开始建设,于1998年10月28日开始对外开放。虽然存世时间短、资历浅,但轰动效应较大,一时吸引着中外游客趋之若骛的前去观光游览,并令游历者观后连连称赞、流连忘返,其中的夜游更是令人向往和感叹!</p> <p class="ql-block">  现代开封人颇具有宋代京都汴梁古人的聪明才智,对那幅《清明上河图》研究较为深透并受到启发而产生灵感。首先是基于此画卷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又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精品,当然属国宝级文物,所以真迹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次是《清明上河图》描绘、反应的完全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开封人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幅画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的景象。再就是原画图内容既然取材于这里,开封现地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风俗等优势。于是便紧锣密鼓的谋划、设计、建筑了一处“清明上河园”,把画中所描绘又还原、展示在开封汴河岸畔这块风水宝地之上。</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溯源历史的话,应该是先有汴京、汴河之繁荣之景,触动画家张择端之灵感便倾注身心描述绘制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千年之后的开封人又依据《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1:1的比例复原为《清明上河园》。它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清明上河园内设有驿栈、民俗风情、宋文化展示等功能区,并设有校场、虹桥、民俗、宋都四个文化广场,还有虹桥、迎宾门、铜雕清明上河图、拂云阁等主要观赏景点。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大宋盛景,实现了从“名画”到“名园”的华丽蜕变。让后人进园游览后初步领略到宋代京都的建筑、经营、人文、风俗等历史状况。</p> <p class="ql-block">  大概出于对游客停车、住宿、进出景区方便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清明上河园共设有五个进出口,分别是迎宾门、端门、丹凤门、金水门、通津门。我们进园那天白天是走的东门(主门)即迎宾门,夜晚进出的则是端门。门票管理具有一定的人性化,一人一票可以两次使用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初次进园,时间掌握不准确,结果错过了每天一次热闹、隆重的开门“迎宾仪式”。待顺利经过那两位身着汉服、面带微笑服务的女检票员验明票证后,我们一家老老小小便心情愉悦的跨入清明上河园内了。</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耸独立的张择端塑像,其背后有一堵雕刻精制石雕墙屹立着。只见他高高地站立在一处石台阶之上,双手捧着一幅卷轴画卷,身形稳健,神态安详,目视着远方。其手里捧着的应该是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了。缘于这幅画,才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开封市汴河之上又凭空出现一座“清明上河园”。让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从园中窥视到宋代京都的繁华胜景。继续前行路过“东京码头”,跨入民俗街,路旁行道树苍翠、竹丛繁茂;半空中悬挂、点缀着一些各式各样的风筝、花灯、彩旗,风彩纷呈;路两侧仿古建筑中一处处商铺、货栈、店摊鳞次栉比,幌旗招展;游客们身着各色服饰,进进出出,徜徉徘徊,好一幅热烈繁华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一阵子,远远的望见那座“画”中“园”内都十分耀眼著名的“虹桥”。此桥是清明上河园中的一处最重要的一处景点,属中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创造,被列为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它横跨“汴河”,其势如虹,上可走马过人,下可载货行舟。史料记载:汴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在当时的东京城,汴河两岸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虹桥左右商铺林立,舟船如梭,商贾云集之地。</p><p class="ql-block"> 当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跨上虹桥之端,凭桥栏远望心胸豁然开朗。时值酷暑,骄阳高悬,炙热炎炎之下,汴河顺河之风徐徐入怀,顿感一身清凉。河中舟摇船行,桥上人来人往,特别是那些身着汉服依桥栏取景拍照的靓男倩女们,更彰显为一个个似景中之景,靓丽悠然。</p> <p class="ql-block">  拐下虹桥又入绿荫下,绕过花坛,眼观喷泉,旋继进入“大师坊”。只见这里古建悠悠,商品琳琅满目,一些身着着古装的售卖人员面带微笑,热情的招徕着游人。正走着突然发现一处别致的敞厦内正围着一帮人众,有笑的、有叫的。赶紧凑上前,原来是一处斗鸡台,只见两个着古装的男子正紧张的双手比划着逗引着两只大公鸡酣战,一时逗引得一圈观众兴奋的欢呼起来。</p><p class="ql-block"> 一阵子兴奋后,又转游起来,穿过锣鼓喧天、旌旗招展的大舞台。街道两边立地摆摊的、推拉柜台车游动着叫卖的渐渐多起来;什么吹糖人、捏泥人、刻字、售卖切糕、果汁饮料、租古装、卖字画的,还有一处“王婆卖瓜”的……。林林总总的服务人员都身穿汉服在活动着,就连那拉黄包车的也是一身宋代人的短衣打扮。在这古建、古装的环境中,一时让人真的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  游走了大半天,主要是围绕着大半个景龙湖而观赏的。因时间紧张不可能每个景点都到达或者深入院内、殿内、景点里都看个遍。立足岸畔远观了景龙湖北侧的宣和殿、宣德殿,临水的两座大殿属连理而成,两殿造型巍峨庄重。实为一个功能考究的皇家歌剧院。还有岸畔的景龙湖码头、假山、廊桥、揽秀轩等等。</p><p class="ql-block"> 当穿行在清明上河园内,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如果说以最低处的景龙湖为中心,各类场所、建筑呈幅射状散布开来。而拂云阁则是园区的最高点。耸阁入云,通体为红色元素建造,周边房檐则用金瓦突出熠熠生光,站立阁上可俯瞰整个园区,众多景致尽收眼底。另外还有着上善门、水心榭、双亭桥、丹台宫、四合院等诸多景点缀散其内,给游客带来了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亲身感受。</p> <p class="ql-block">  身入清明上河园内,走走停停,边走边欣赏边拍摄,总觉的有走不完的路。曲径通幽也好、阳关大道也罢,总想着好景还在前面呢。此时正值烈日当空,娇阳似火,炎热的天气中身体疲惫度明显加快。其实偌大的园区里还真的有好多景点没走到呢!特别是《清明上河图》中所重点标示的市井民俗部分,其中的孙羊正店、赵太丞家、王员外家、大宋惊魂屋、双亭桥、美食城、勾栏瓦肆、东坡书院、十千脚店、官驿客栈、古代娱乐城、趣园等景区还正等着我们去会面呢!看看天,瞧瞧一家老小的饥渴和疲惫状态,民以食为天吗,赶紧找地方休息、补充能量。</p> <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八点四十分,我们一家人从“清明上河园”的“端门”凭票进入景区。听说这里的夜间景致比白天的景色更有虚幻朦胧的韵味和意境。您还别说一走入园內,身心立刻泛起一种穿古越今的异样感受。一家人唯恐走散了,相互紧紧的跟随着,似乎很快便融入那些身着汉服的红男绿女们之中。轻轻的漫步在曲经通幽的竹、木林中,登拱桥、穿城楼、过亭榭、越码头,尽揽大宋朝夕日之繁华。熙熙攘攘的街巷两旁挂满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各形灯笼并闪烁着;河湖岸畔建筑物、栏杆及树枝上的霓虹灯逾加辉煌靓丽。夜间的景致的确比白天更美艳。在哪些各类灯光的灯影中,人、树、花影影绰绰的更有一番神秘韵味。不免让人感叹道一朝步入画卷,便有一日梦回千年之幻觉呀!</p> <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在景龙湖临近人工假山的那片地方,观赏到了一场非遗飞火流星、打铁花、耍火壶的精彩表演。飞速旋转的火流星如滚动的神秘火圈,溅射出一条条射线,噗噗的飞向四面八方,发出耀眼的火花。继尔是一声声“嘭、嘭!”敲击物体打铁花的声响,又见漫天金雨火花轰然炸开,犹如千万颗流星划过夜空。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花朵,层层舒展;有的如飞流直下的瀑布,气势磅礴;还有的似闪烁的星辰,在夜空中熠熠生辉。特别是火壶表演,真的令人惊叹!现场中只见表演者手中那根扁担两端的火壶仿佛有了生命,随着人每一次的抖动和旋转,火星飞溅宛如满天流星雨。表演人裹满全身的烈焰火光与灵动的壶影上下左右摇动着,立时火光四射、交相辉映起来。那一刻的盛况真的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景区、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写: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摄 影: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配 乐: 雅致茶音(古筝版)</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河南省开封市清明上河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