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去了几次,但龙脊梯田没有去过。这次趁着龙脊梯田“梳秧节”的机会,再次来到桂林,重新游览“状元桥”、“相公山”并一睹龙脊梯田“梳秧节”的别样风光。 “状元桥”位于桂林临桂四塘镇田心村。有史料记载建于清中期,。清朝嘉庆二十五年村民陈继昌科考连中“三元”,名震全国,因其常常往来经过这两座桥,故人们便将桥命名为“状元桥”。田心村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加上两座相对保存完好的古桥,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人的青睐。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状元桥便已在朦胧中展现出它古朴而宁静的美。轻纱般的晨雾在田野间弥漫,给整个村庄和状元桥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老人、蓑衣、耕牛和静静的山,在小桥流水的映衬下自成一片世外桃源的世界。 状元桥横跨在清澈见底的小溪之上,青灰色的石桥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倒映在水中的桥影随着偶尔泛起的涟漪摇曳着,桥身的每一块石头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远处的山峦露出淡淡的轮廓,像是一群沉睡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龙脊梯田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海拔300至1100米,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行云流水般的曲线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距今至少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无数代人用心血用生命开垦而来的杰作,如今已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清晨4点,破晓前的龙脊梯田像被墨色浸染的巨幅绸缎,沿着青黑色的山梁层层铺展。当第一缕天光刺破云层,漫山的梯田忽然苏醒 —— 水汽从秧苗间蒸腾而起,与山间的晨雾缠绕成纱,顺着田埂的曲线缓缓流淌。<br> 六月的龙脊,雨说来就来,而雨后云海中的平安壮寨就是她的最美时刻。漫漫白雾从山谷里涌出,随着风,浸过海拔最高的 “七星伴月” 观景台,将错落的田垄幻化成游龙脊背,时而隐去半座山峦,时而又悄然退去揭开神秘的面纱,让镜面般的水田倒映出色彩变幻的天空。 山腰处的壮族村寨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吊脚楼的黑瓦顶偶尔露出一角,与梯田的嫩绿、云海的乳白构成和谐的色块。老农牵着水牛走过田埂的身影,在云雾中时浓时淡,时光仿佛回到农耕时代,而山脚公路上停留的汽车又彰显着现代的文明。 待到正午,云海渐渐散去,却在山谷间留下薄薄的轻纱。此时方能看清梯田的全貌:从山脚到山顶,三百多级田埂如天梯般堆叠,而那些尚未褪尽的云絮,依然缠绕在山尖,像给黛青色的峰峦系上了柔软的白丝巾。 6月14日,龙脊镇平安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梳秧节”。当地村民在梯田间开展巡游、偶耕、梳秧、插田等农事活动,同时在现场开展精彩的水田拔河、抢锦鸡、水田摸鱼等极富民俗特色的趣味活动。 巡游的村民排着长队在村寨和梯田间行走。 今年的“秧母”,一位秀丽端庄的少女。 梯田里劳作的村民。 观景台上的村民和游客。 “拔河”比赛的场面。 参加“水田摸鱼”的孩子们。 由于梯田作业面的狭窄,村民还保持着原始的耕种方式。 夜幕降临,火把巡游在青石板铺就的田间小路上开始,五彩的烟花同时也映红了夜空, 位于阳朔县葡萄镇杨梅岭村的“千里江山图”大型水墨画打卡地,在2019年被推荐为全球十佳摄影目的地。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本就赋予群山以灵秀之气,“千里江山图”之所以动人,不仅在其形,更在其神——那是天地与岁月共同谱写的诗篇,等着每一个有心人来细细品读。只可惜我们去的时候雨后雾气太浓,微有遗憾。 登相公山远眺,云雾在山峦间缭绕,漓江在山脚下蜿蜒流淌,青山绿水傍着村落里的袅袅炊烟,让人感受到宁静祥和的生活气息。 几天的桂林之行,重游的旧地让我领略了新的风采,初识的美景使我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博大秀美,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我们的祖国。“绿水<span style="color: rgb(51, 54, 57); font-size: 14px; font-weight: 400;">青山</span>就是金山银山”这话说的真好。<div><br><br></div><div><br><br></div><div>摄影/文字:徐杰</div><div><br><br></div><div>2025.07.29</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