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忠义:一座乡野关帝庙的文化坚守

孤云野鹤

<p class="ql-block">洞庭忠义:一座乡野关帝庙的文化坚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骄阳似火的七月,我随益阳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一行走访张家塞乡大垅田关帝庙。这座矗立在田野间的古庙,飞檐斗拱间流淌着千年未绝的文化血脉,让我这个多次到访合兴村却不知此处藏有如此文化瑰宝的本地人,既感惭愧,又觉惊喜。</p><p class="ql-block"> 关帝庙专家李世奇老师虽已七十五岁高龄,却精神矍铄,对庙宇历史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庙中那尊唐代关公坐像,是李姓始祖在唐中期迁来时从毁坏的庙宇中请回家中供奉的。千年风雨,战火频仍,这尊神像竟能保存至今,不能不说是文化传承的奇迹。我凝视着这尊历经沧桑的塑像,仿佛看到了中华文明在民间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大殿悬挂的"盖天古佛"匾额尤为珍贵。清咸丰八年,益阳人胡林翼为关公求得"无比佛盖天古佛"的封号,这是益阳关公独有的皇帝敕封。如今杨林坳古关圣殿的原匾已失,大垅田关帝庙却保存了这段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往往如此脆弱,一处断裂,可能就意味着永远消失;但也如此坚韧,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延续香火。</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称奇的是庙门"祀并尼山"的匾额。这座乡野小庙竟同时祭祀"武圣"关公与"文圣"孔子,每年举行春秋两祭。五月十三关公诞辰虽规模较小,九月十三的秋祭却要摆宴、唱戏多日,热闹非凡。文武双圣同祀一庙,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包容性与综合性,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忠义"与"仁德"双重价值的追求。而每年正月初二的"关公出巡"活动,则将这种文化信仰推向高潮。清晨五点,信众便涌向大殿,争抢抬神像、扛大刀的机会,认为这样能得到关公庇佑。巡游队伍鼓乐齐鸣,沿途民众焚香祷告,接祭人家更是杀猪宰羊,大摆宴席。这种自发性的民俗活动,不需要政府组织,不需要媒体宣传,完全依靠民间力量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许多传统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然而张家塞乡大垅田关帝庙的香火依然旺盛,关公信仰在这里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生生的文化实践。这种植根民间的文化生命力,或许正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的密码所在。</p><p class="ql-block"> 离开关帝庙时,阳光为古庙镀上一层金边。我忽然明白,文化传承不在高楼广厦,而在这些散落乡野的庙宇间,在老百姓虔诚的心里,在看似平凡却坚韧的日常坚守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念奴娇·访张家塞关帝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洞庭西畔,</p><p class="ql-block">见田畴翠霭,</p><p class="ql-block">古庙巍立。</p><p class="ql-block">唐像千年烽火历,</p><p class="ql-block">犹带当年神迹。</p><p class="ql-block">盖佛匾悬,</p><p class="ql-block">尼山祀并,</p><p class="ql-block">文武双辉熠。</p><p class="ql-block">乡民虔拜,</p><p class="ql-block">香烟缭绕晨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遥想圣帝当年,</p><p class="ql-block">桃园结义,</p><p class="ql-block">浩气吞胡羯。</p><p class="ql-block">偃月刀光寒敌胆,</p><p class="ql-block">忠义参天如日。</p><p class="ql-block">庙会巡游,</p><p class="ql-block">鼓铙喧沸,</p><p class="ql-block">万众争迎揖。</p><p class="ql-block">洞庭波涌,</p><p class="ql-block">至今犹颂勋绩。</p> <p class="ql-block">  杨小沙,男,1962年5月31日生人。先由长沙理工大学前身湖南电力学校毕业,后由湖南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高级经济师,原国家电网公司评标专家库资深评标专家与资质核实资深专家、湖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电力评标专家,湖南省文化及文物保护评标专家和原国网益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专家.是取得ASFC证无人机飞手和海陆空体育模型裁判。2023年、2024年先后担任湖南省科技体育运动裁判员。在《中国能源》、《供用电》发表论文十几篇。在《中国电业》、《大众用电》杂志发表长篇通讯,在《西部散文》、《三湘文学》、《碧云峰》杂志发表散文,并在《文史博览》、《益阳城市报》发表文史文章等。此外,有的作品还译成外文在海外传播。并在省、市公司内部网站文学专栏发表许多诗文。所创作的歌词《难忘我消失的古村落》、《我是太阳庵村人》、《退休吟》、《洞庭湖畔合兴村》、《最美故乡那片茶》、《最忆故乡芙蓉花》等歌曲已上传QQ音乐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