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故事】岳桦傲雪

老牛

美篇昵称:老牛<br>美篇编号:12522035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白山的雪,是刻在时光里的留白。当吉普车碾过这里的雪辙时,我忽然懂得,有些风景不是用来遇见的,而是用来重逢的。</p> <p class="ql-block">一、六度登临处,天池幸会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算来与长白山的缘分,已整整十年。从盛夏的万顷林涛里穿过,看阳光透过云隙在林海投下流动的光斑,听松涛如古乐般在山谷间往返;到深秋的层林尽染时驻足,看枫红与桦黄在山脊铺成锦缎,任清冽的空气里飘着松针与野果的芬芳;最终在隆冬的雪幕中沉醉,看天地褪尽斑斓,只剩最纯粹的白与最凛冽的蓝。六次登临,次次不同,却总在某个转角遇见新的震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难忘的是第四次,详见我的美篇《十年回眸:四登长白山》。那是2014年12月26日,北坡的雪没及膝盖,环保车在林海间穿行时,仿佛航行在银色的海洋。换乘吉普车攀向天池的路,是一场与风雪的周旋。车轮碾过结冰的路面发出咯吱声响,车身在蜿蜒的山路上画出S形弧线,而窗外的岳桦林正以惊人的姿态闯入眼帘——所有的叶片都已褪尽,裸露出的枝桠却泛着玛瑙般的紫红,像被严寒淬炼过的火焰,在皑皑白雪中燃烧。它们不像白桦那样挺拔,枝干总是扭曲着、倾斜着,仿佛每一寸肌理都刻着与风雪搏斗的痕迹,却偏在最严酷的环境里,绽放出最动人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抵达山顶时,阳光突然穿透云层。长白山哨所的轮廓在蓝天下格外清晰,一群乌鸦正绕着哨所盘旋,翅膀掠过积雪时带起细碎的银光,给这片寂静的高地添了几分生气。沿着结冰的台阶走向天池,寒风如刀割在脸上,却挡不住人群里的惊叹——天池就那样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眼前,冰面覆盖着厚厚的雪,东南角的冰面裸露着,像一块巨大的墨玉在阳光下泛着幽光。远处的山峰有的呈灰黑,有的似乳白,阴影在冰面上勾勒出如同水墨画般的线条,天上的云影正缓缓掠过,让整个天池都动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才知道,这份遇见有多珍贵。听景区的工作人员说,天池全年能见真容的日子不过百天,多少人来了又去,终究与这片圣湖隔着一层浓雾。就像那位从香港来的老太太,八次登临都只见白茫茫一片,最终坐在岸边失声痛哭。而我何其幸运,六次到访,次次得见天池全貌。或许是长白山怜惜我的执着,总在我抵达时驱散云雾,让那片火山口孕育的湖水,以最澄澈的姿态,映照我眼底的虔诚。</p><p class="ql-block">二、岳桦非俗物,傲雪有真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天池下来的路上,目光总被那些岳桦牵扯。它们生长在海拔最高的地带,紧挨着高山苔原,脚下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碎石,身边是终年不歇的寒风。导游说,这是长白山最坚韧的生命,与火山岩几乎同时诞生,在别的植物无法立足的地方,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它们的树干。”同行的老者指着一棵岳桦说。那树干从根部就开始倾斜,仿佛被狂风按着头,却在离地数尺处突然转折,枝桠倔强地向上伸展。树皮是深褐色的,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像老人手上饱经风霜的皮肤。最奇的是木质,导游说这便是长白山“三大怪”里的“木头沉水底”——岳桦生长极慢,一年不过长几厘米,致密的质地让它入水即沉。可就是这样沉重的生命,却能在风雪中站成永恒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举起相机时,手冻得有些发僵。镜头里,紫红色的枝桠上积着薄薄一层雪,阳光穿过枝缝,在雪地上投下斑驳的影。风过时,枝桠轻轻颤动,雪粒簌簌落下,在空中划出转瞬即逝的银线。那一刻突然明白,为何要为这幅作品取名《岳桦傲雪》。它们不是在承受风雪,而是在与风雪共舞;不是在忍耐严寒,而是在严寒中绽放生命本真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幅照片后来走过了许多地方。2015年,从九三学社吉林省委与九三学社吉林省书画院举办的《“华夏梦 九三情”》书画艺术展在长春国际雕塑公园的展厅,到九三学社吉林省委机关刊物《吉林社讯》的版面;从九三学社辽源市委的书画摄影展参展,到2016年九三学社中央的《天下·苍生》摄影大赛上获奖;再到2021年,新时代摄影在北京报国寺举办的《第二届新时代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每一次展出、获奖,都有人问起背后的故事。我总说,这不是我拍得好,是岳桦本身就带着光。它让我们看见,生命不必追求高大挺拔,扭曲里自有风骨;不必惧怕环境严酷,绝境中更见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位老画家曾在展厅里驻足良久,他说:“这树有宋人画里的气韵,疏影横斜,却比梅多了几分苍劲。”我想他说的是那份留白里的力量——雪是留白,枝桠是墨痕,在天地间铺展成一幅大写意。而那些看不见的根,正深扎在火山岩的缝隙里,与长白山的脉搏一起跳动。</p><p class="ql-block">三、十年一回首,雪色映初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理旧物时,翻到那本收录了《岳桦傲雪》的画册,扉页上有当时写下的句子:“山有魂,树有骨,人有幸,方得此遇。”十年过去,长白山的雪依旧年年落下,岳桦的枝桠依旧在寒风里舒展,而我镜头里的那一瞬间,早已超越了光影本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让我想起在哨所旁盘旋的乌鸦,在寂静的山巅划出灵动的弧线;想起天池冰面反射的阳光,在睫毛上结出细碎的冰晶;想起岳桦林是长白山的第一道屏障,挡住了风雪,才让山下的林海得以葱郁。原来每一种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岳桦如此,人亦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再看《岳桦傲雪》,已不只是一幅摄影作品。它是时光的琥珀,封存了那个冬日的阳光与寒风,封存了岳桦与火山岩的私语,封存了我与长白山的第四次重逢。当它在不同的展厅被不同的目光注视时,那些关于坚韧、关于幸运、关于守护的故事,便有了新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这就是摄影的意义——我们拍下的从来不是风景,而是风景在心底投下的震颤。就像长白山的雪,落了千年,却总能在某个瞬间,让你看见从未见过的洁净;就像岳桦的枝桠,弯了又弯,却总能在某个角度,让你读懂什么是真正的挺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又起了,仿佛带着长白山的气息。望向窗外,忽然想念那片雪色里的紫红。想来明年冬天,该再去看看它们了。看看那些岳桦是否依旧在风雪里写诗,看看天池是否还会为我敞开胸怀。毕竟,有些约定,值得用一生去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