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的等待,五十年的期盼,就为今天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让人魂牵梦萦的《五十周年》同学聚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如期举行。</p> <p class="ql-block"> 久违的相聚,正如这入伏的天气,热烈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 熟悉的名字,慢慢泛起五十年前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一个回眸,我们毕业离校就是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遥想同学当年,风华正茂,激情四溢,转眼间,走过整整50年。</p> <p class="ql-block"> 1973年秋天步入母校时,全班共计58人,经全班同学的相互寻找,58人全部找齐,遗憾的是有13位同学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 今天,参加聚会的同学28人,特邀班主任龙冰及爱人参加我们《五十周年》大聚,让我们共同回忆五十年前的师生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在班主任——龙冰老师的相拥下,点名进入教室。</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重新走回教室,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新坐在这整洁的教室,五十年前老师上课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p> <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语文老师龙冰对鲁迅文章的深度剖析,由浅入深,课堂语言幽默且掷地有声;</p> <p class="ql-block"> 高一数学老师季莉华那流利快速的文字表达,哪怕再长的数学定律,总是一口气读完,途中从未停顿;高二数学老师周淑俊,一把直尺,一个圆规,在黑板上把三视图画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历史老师周堂跃,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表述,口若悬河,手中半截粉笔一丢,下课钟声就会响起……</p><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 <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们再次聆听老师一堂课,铭记恩师教诲。</p> <p class="ql-block"> 班主任——龙冰,与其说是老师,更如兄长,我们亦师亦友,他传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我们今天相聚,更加感恩母校,怀念老师!</p> <p class="ql-block">(马学平、刘昌友、钟胜银、肖斌祥、杨胜杰、程志鹤、潘忠惠、潘世荣、许前程、杨德贵、夏思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9月,我们携手从平溪区一同步入旧州中学。</p> <p class="ql-block">(毛培林、吴光惠、姜国英、向安玲、钟爱平、潘玉忠、李 克、王清华、杨通凡、罗廷华、沈佐华、雷照明、杨小平、文应菊、张崇佑、兰朝国、杨天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3年9月,我们从旧州区共同步入旧州中学。哪个时期,旧州中学在黄平县负责招收旧州、平溪两个区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七五届的高一年级,共有2个班,我们是高一(1),从此,度过两年愉快的高中时光。</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曾经熟悉,如今又陌生的校园,怎不让人浮想联翩,整个校园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只有我们刚进高一时两幢砖木结构的教学楼,这是我们这届学生对母校的完整记忆。</p> <p class="ql-block"> 同桌的你,一切都安好吗?这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心里问侯!</p> <p class="ql-block"> 同学,你还记得刚进高一的那个秋季,到松洞公社支农的劳动场景?灶孔里烧肉飘逸出的那种香味,是否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这幢小楼的楼上,是我们高一坐了一年的教室,有过太多的快乐瞬间!这缓缓的台阶,如今还印留有我们的足迹,仔细听听,教室里还隐约传来朗朗书声……</p> <p class="ql-block"> 同窗两年,有太多的精彩瞬间与耐人寻味的趣事,同学,去教室后面的围墙上仔细瞧瞧,是否还留存有你的身影,月光下的城墙边,默默许下的诺言是否兑现……</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物质生活是匮乏的,但同学情谊是纯真的,没有虚情假意,只有直白的言语。</p> <p class="ql-block"> 这是曾经的鱼塘,鱼塘四周是菜地,如今成为学生晨读纳凉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 相聚是缘,聚能生情。五十年前,我们为求学而相聚,今天,我们为回忆而相聚。</p> <p class="ql-block"> 黄平县旧州中学位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历代郡、府、州、县治所在地的旧州古城西北侧。</p> <p class="ql-block"> 母校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时名为“女子中学预备班”,1949年更名为“贵州人民中学”,1951年更名为“贵州省黄平中学”,1959年更名为“黄平县旧州中学”至今。2007年剥离初中成为高级中学,从最初的“女子中学预备班”到现在的“黄平县旧州中学”,走过了90余年的办学历程。</p> <p class="ql-block"> 走进母校陈列室,一件件最具苗族持色的手工制品跃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苗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古老的苗族祖先利用自己的智慧将迁徙的历史、传说等通过刺绣的方式进行保留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历届走出的佼佼者,不断激厉着母校一代又一代学子们去实现梦想。</p> <p class="ql-block"> 旧州古城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为且兰古国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期属牂牁郡。明清时期因水陆交通便利成为商贸重镇,当时从我们旧州母亲河,商船可直通湖南洪江。儿时的我们,还时时听到“咚咚锵,下洪江,船老板,卖婆娘”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 2006年,旧州古镇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离别母校五十年,再聚首时,难已找回当年的模样,四目对望,两眼泪汪汪……</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夏天洗澡的天然浴场,同学,你还记得那打闹戏水的场景吗?</p> <p class="ql-block"> 瞧瞧,这几个是当年不时给老师找点麻烦的小调皮,今天,我们更感恩老师当年的大度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 旧州古城如今保留了明清时期“九宫、八庙、三庵、四堂”格局,</p> <p class="ql-block">以灰砖青瓦、马头墙为典型特征,融合江南风格与屯堡文化。</p> <p class="ql-block"> 旧州古镇位于黄平县的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平均海拨740米,地处舞阳河畔,拥有万亩大坝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旧州古城民居大多建有后花园,高高的隔火墙将一幢幢民宅分离。</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城民宅,由外往内,往往都套有2一3个“天井”,“天井”的作用是为采光、通风透气。</p> <p class="ql-block"> 空旷的且兰广场,气势磅礴,这是古城巨变的特写。</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再聚首,有叙不完的话,摆不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校园一别五十年,草木异样景</p><p class="ql-block"> 已迁。</p><p class="ql-block"> 儿时伙伴不相识,称名惊呼忆</p><p class="ql-block"> 旧颜。</p><p class="ql-block"> 年少不知沧海事,暮年方知世</p><p class="ql-block"> 事艰。</p><p class="ql-block"> 对酒当歌话童年,同窗友情可</p><p class="ql-block"> 问天!</p><p class="ql-block"> ——雷照明</p> <p class="ql-block"> 石关坝老同学家一坐,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矮小的茅屋?</p> <p class="ql-block"> 石关坝,高中时期洗衣、洗澡地,如今栈道依河而建,成为旅游观光景点。</p> <p class="ql-block"> 复原后的古城墙,古香古色,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之感!</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舞阳河畔的田园,慢慢回忆五十年前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相聚,只为纯真的同学情谊,尽情地寻回昔日的欢歌笑语。</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林荫大道,能勾起你怎样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站立在东门城墙,满眼显现错落有致的古街道建筑群,昔日古城原貌时隐时现。</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不论你走多远,故乡永远是你的牵挂;一个学子,无论离校多久,永远惦记着母校。这就是割舍不断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红梅小学一路走进旧州中学,如今整整六十年。</p> <p class="ql-block"> 同学,你还记得当年学校的劳动基地——磨子岩,每周两天的劳动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在那劳动光荣的年代,每次都要挑粪步行5公里,播下希望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我们背后这片山,曾经就是我们高中时候的梯土,挖地、播种、除草直到收割,我们样样农活都能干。</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代人,正处国家政策多变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的人生历程,犹如从长江源头顺水流下的一叶小舟,有金沙江河段的急流险滩,也有川江河段的惊涛拍岸。</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大家各自奔波在不同岗位,因工作、生活、家庭锁事所绊,往来较少,转眼,我们从意气风发的俊男靓女变为两鬓斑白的老人,但我们不为过去的经历而叹息,更不为昔日吃的苦难而懊悔。</p> <p class="ql-block"> 一套悠悠太极,柔中带刚……一段独舞,轻盈飘逸……</p> <p class="ql-block"> “岁月不知何处去,化作银丝爬上头”。</p> <p class="ql-block"> 今天对望,历经岁月沧桑的面庞,真让人感慨万千,让我们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今天相聚,是为找寻高中同窗的生活点滴,让尘封已久的阀门再次打开,去触摸少年时光的梦幻。</p> <p class="ql-block"> 三天两晚的聚会,总觉时间短暂,又该说再见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不忘今天的聚会,铭记同学情谊。忘记年龄,善待自己,经营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岁月让人添白头,我依就风情万种!</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多联系,创造机会多走走,让这份真挚的同学感情温暖余后人生。</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保重身体,十年后我们搀扶着再相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