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水磨沟,寻觅一溪清凉

罗山行者(戴建达)

<p class="ql-block">  游完北疆的大大小小几处景点,我们又返回了乌鲁木齐。还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我们便决定去市区附近的水磨沟景区走走。水磨沟景区也叫水磨沟公园。踏进庭台式的公园大门,便齐齐将都市惯见的喧嚣隔绝得干干净净。路随一条清澈小溪蜿蜒,而溪水却在身旁越唱越响亮,清亮亮地一路从视线尽头奔涌而下。水沫裹挟着夏末山风的微寒扑面而来,顷刻间连心也似乎被这清凉透彻地过滤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  水气氤氲,早已扑上面来,裹着些细碎的凉意,先一步将人围拢。这园子依谷势而生,水自是要角。清亮的一脉顺着蜿蜒石槽汩汩而下,时而漫过石阶几阶,时而汇入稍阔些的潭,碎珠迸玉地响着。沟两侧人工砌筑的步道颇整洁,沿阶而上时,水流便在脚边伴行,伸手可及。游人提了水桶沿台阶蹲踞汲泉者甚多,有的灌入瓶中,有的便浇灌阶旁野花。水被引去多少,山便从源口再补多少,源源不断。</p> <p class="ql-block">  向上一弯,流水陡然急了。一架有些年代的木质水磨坊立在半坡,灰扑扑的碾盘一半浸于湍急水槽。水流凶猛地冲过木轮凹处,木轮便慢吞吞、吱吱呀呀地转动,带着一种不合时宜的笨重从容。时光在此处仿佛也如同这碾盘转了一转,碾出点麦粉味的尘烟旧事。坊后石基苍黑,其上竟生了一层薄茸茸的青苔,湿漉漉的,给这朽木衰朽之像添了几抹意外的水灵灵生气。</p> <p class="ql-block">  水边宽阔处的平台,成了公共活动的场所。一群当地的人正随着柔合的鼓声,热情洋溢地的跳着新疆舞。我们同去的女士也自告奋勇地加入了舞蹈,尽管有点不合节拍,但灿烂的笑容合着不太熟练的舞步也引来阵阵掌声。参与一下当地文化风情也是一次不错的体验。前面一位漂亮的新疆姑娘正在溪流边上作抖音直播。我们的女同胞兴致勃勃地关注了她的抖音,并也加入了现场直播。一起演唱了一首《苹果香》。看到屏幕上出现自己的身影,听到自己的歌声,大家笑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择一处临水平台青未了茶馆小憩,半盏盖碗茶搁在石桌上,碗沿有细微裂痕。看眼前活水自顾奔流,不歇息片刻;看隔水石岸上两排石磨横卧,一排已裂开,彰显其历史的苍桑记忆。不远处,有妇人围坐于花树下,手中一把瓜子闲嗑着,言谈碎语轻快地散在风里。这些俗常动静,竟未惊扰水声的清响,反倒让这水光更为澄澈空明了——人间之热气浮游其上,山泉之清气蕴蓄其下,竟各自安顿,相望不相侵。</p> <p class="ql-block">  转到溪流对岸,一座"萧曹亭"临溪静立,正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清代镇国公载澜被流放新疆,借萧何与曹参效忠刘邦表达自己尽忠的意愿故事。前面的清泉禅寺气轩昂地沿山坡矗立。沿石阶而入,今天正是旬六月初一,香客络泽不绝,香火鼎盛。我们也入乡随俗,朝拜一下里面供奉的弥勒佛及观音菩萨以及财神爷,以启求达成自己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下了山坡来到公园入口的广场,一座纪晓岚的雕像。纪晓岚因在“两淮盐引案”中涉密传信被贬至新疆,期间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记录了当地风土人情。他在水磨沟留下诗句:“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雕像左手持大烟袋(象征其“纪大烟袋”的绰号),右手持书卷,神态从容。真没想到从林则徐到载澜,再到纪晓岚,被流放到新疆的名人真不少,看来新疆居然是一个众多名人凄凉地。</p> <p class="ql-block">  踱出园门,城市浊浪的温热复又包抄上来。茶似乎还在喉间留着些淡而涩的回甘,混着刚刚那清澈水气。园内流水只管兀自奔向更低远处,并不回望。而园内的那泓清泉汨汨流淌,那股清凉依旧在我们的心中荡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