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斐斐慈母般战友

洪纯吉 (新)

<p class="ql-block">  在彼岸金门,海风轻拂,潮声低语,仿佛仍在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我曾在此驻足,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也凝望那一位慈母般似的战友——陈斐斐。</p> <p class="ql-block">  沿着厦门前沿的环岛路,海浪拍打着礁石,仿佛在低吟着英雄的赞歌。厦门,这座曾历经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焕发新生,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p> <p class="ql-block">  厦门,曾是炮火纷飞的前线,8·23炮战让这座城市的名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今,厦门已从战火中崛起,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腾飞,百姓幸福,城市焕发着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初,祖国东南沿海的厦门前沿,曾存在一支世界罕见的“心战”部队。这支部队成立于1953年3月6日,是战争年代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在和平时期的生动体现,是历史长河中一段独特而鲜为人知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站都会响起熟悉的《开始曲》,那旋律如晨钟暮鼓,唤醒沉睡的海风,也唤醒了无数人对和平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在这支部队中,有一位令人敬仰的女性——陈斐斐。她不仅是播音员,更是战士。在炮火中,她坚守岗位,无所畏惧,被金门对岸的国民党官兵亲切地称为“梦中情人”。炮弹曾落在她脚边,弹片曾飞入播音室,唱片被毁,但她从未退缩,始终坚定地守在战位上。</p> <p class="ql-block">  陈斐斐女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对金门)有线广播站播音组组长。</p><p class="ql-block"> 其是军队对台湾广播界从事海峡两岸瓦解敌军或者称为宣传工作资历最老、影响最大,被金门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们称为“梦中情人”的我军特殊战线上的老先进模范典型,是海峡两岸祖国统一与台湾回归工作的亲历者和见证人。</p> <p class="ql-block">  说到陈斐斐,在厦门无人不知晓,在全军都颇具影响 。对陈斐斐的印象是早年五十年代“八•二三”炮战时,她作为女性不畏炮火依然活跃于前沿火线上坚持对金门诸岛广播的事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啦!之后,连同她的事迹新闻媒体三番五次对我站连篇累牍的大大小小报道经常性会出现在报端。</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子,久而久之,陈斐斐已经成为广播站的代名词,一说到广播站少不了提到陈斐斐,相反说到陈斐斐肯定是会说到广播站的事情。就这样她这位五十年代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巾帼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声远扬。就连1984年11月某日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莅临我广播总站对高山广播分站视察时,她老人家一进门就说是来看望陈斐斐女士和她的战友们的。一开口就提到了陈斐斐的名字,并专门接见了陈斐斐播音组长,从此事能够看到陈斐斐的非同凡响,谁也代替不了她,德高望重,传奇色彩浓厚。</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陈斐斐这位巾帼英雄的另一面——她那如慈母般深厚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  我叫洪纯吉,曾是福建前线广播站的一名闽南话播音员。我与母亲共度了十六年,却与陈斐斐组长朝夕相处了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远超我与亲生母亲相处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我十六岁那年被特招入伍,来到了福建前线广播站服役。按照部队传统,新兵必须经历艰苦环境的锤炼,才算真正当过兵。我被分配到小嶝岛广播分站,与金门仅五公里之遥。在那里,我接受了十一个月的锻炼,于1971年12月14日调往坂头,正式开始播音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这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我们不仅为祖国统一事业并肩奋斗,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在军营里,我们畅谈理想,交流思想,彼此扶持。陈斐斐看着我从青涩少年成长为合格的战士,而我则看着她从青春靓丽走向白发苍苍。时光飞逝,但那段岁月,却如昨日重现,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缘份,让我与陈斐斐组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坂头,我是播音组中最年轻的成员,年纪最小,资历最浅。但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而陈组长则对我格外关照,像母亲一样呵护我。她常常带我一起出公差,闲暇时让我陪她办事,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我是她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  她大哥从晋江安海带来当地小吃土笋冻,那在当时是难得的美味。她总是叫我去她家品尝,让我在军营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曾多次一起出差,我曾随她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受训两个月,也参与接待台湾渔民、开展方言调研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  即便我提干之后,她仍视我为骨干,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1975年12月26日,正是她与副组长李学彬一起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由于陈斐斐组长为人随和又是长辈的因素,她在站里尤其是女兵当中无形中成了主心骨,成为被众星拱月似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到这里面既有资历威望的因素,也有其平常品行端庄,正直为人,从来都比较低调,个人的事情,从来不向组织开口。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她虽然在部队经历辉煌。但是在部队一生的职务,就是仅仅一个播音组长,在早年连组长本人都不清楚是什么级别的干部,后来八十年代才明确为副团职级别。之后,组织上再也没有说起,职务上一直没有挪动过,原地踏步总是不前进!我们都说她沉得住气!这里面应该说她真不为名不为利,鞠躬尽瘁终生!</p> <p class="ql-block">  陈斐斐组长为人贴心,待人热情。每逢佳节,她总是邀请单身的干部战士到家中做客,让远离家乡的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亲情。</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战友一起共事,时为播音组正负组长。工作配合默契,一对好搭档。</p> <p class="ql-block">  即使她退休后,我们的战友情谊依旧如初。她虽已离开岗位,但每当单位需要她返聘播音,她从不推辞。而我作为部门中层领导,也时常帮助她与老伴,骑着自行车为他们送去大米与面粉。老领导在不在位,我都一视同仁。老政委单承恺的夫人曾问我:“以前你很少来,现在倒是常来。”我笑着说:“这才是人。以前常来的,或许有目的;现在还来的,才是真感情。”多说了几句,但愿我这番话能为陈斐斐组长带来好运,愿她健康长寿,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请听作者陈斐斐的老战友为老组长演唱的歌曲《黄河水绕过准格尔流》</p> <p class="ql-block">  请听本美篇作者创作的《我爱你塞北的雪》作品。</p> <p class="ql-block">编辑创作制作 洪 纯 吉</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