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25年5月31日~6月10日,我们夫妇随团赴荷兰、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旅游12天。其中前8天,乘船沿莱茵河游览;后4天乘车游览。此行“蜻蜓点水”般领略了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大城市,以及科隆、巴塞尔、施派尔等中小城市的部分景观,对西欧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有了进一步体验。</h1><h1> 法国,全称: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首都巴黎。面积55万平方千米(不含海外领地),海岸线2700千米。人口6804万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h1><h1> 法国古称“高卢”,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建立法兰克王国。10~14世纪,卡佩王朝统治时期改称法兰西王国。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战胜国。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h1><h1> 法国经济高度发达。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三大工业支柱。世界最大葡萄酒生产国、第二大核能生产国、第三大药品出口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经合组织、欧洲议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总部所在地。2024年,经济总量为3.16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七。人均GDP为4.62万美元。</h1><h1> 巴黎,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塞纳河两岸,市区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20万人。大巴黎地区约1100万人。巴黎建都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作为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巴黎以其浪漫的氛围、丰富的历史和标志性建筑闻名于世。被誉为“浪漫之都”、“时尚之都”。</h1> <h1> 巴黎协和广场。世界最大城市广场之一。位于巴黎8区,约8.6万平方米,呈八角形。广场有埃及方尖碑、两座喷泉、八座城市女神雕塑群等、无围栏开放空间。因旅程未安排此地游览,车上路过,抓拍几张,聊补遗憾。</h1> <h1> 埃及方尖碑。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时期雕刻,原为卢克索神庙入口标志,距今3300多年。1836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予法国。碑高23米,重250吨,碑身刻满象形文字。基座展示方尖碑运输过程的青铜浮雕(耗时3年从埃及运到巴黎)。</h1> <h1> 广场有路易十五骑马像原址(大革命期间被毁),断头台遗址。1793–1795年,包括路易十六、玛丽王后等1343人在此被处决。1755年,原名“路易十五广场”,中心立国王骑马像。1792年,改名“革命广场”,断头台取代雕像。1836年,更名为“协和广场”,象征结束暴力,方尖碑竖立。20世纪,成为巴黎庆典核心(如环法自行车赛终点)。</h1> <h1> 巴黎SO酒店。超现代设计,波浪形玻璃幕墙,靠近塞纳河。2020年开业即遇新冠疫情,惨淡经营。现在火的不得了。据说需要提前半年以上预订。</h1> <h1>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岱岛,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法国乃至欧洲最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始建于1163年,历时约180年,于1345年完工。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主,以其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精美的玫瑰窗闻名。见证了法国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拿破仑的加冕典礼(1804年)和圣女贞德的平反仪式(1456年)。</h1> <h1> 圣母院广场中间有“零公里起点”(法国所有公路里程的起点标志)。排队进教堂的队伍在广场绕成几圈。还好大家都很守规矩,排了20多分钟,就进去了。</h1> <h1> 教堂西侧的两座钟楼高约69米,是巴黎的象征之一。支撑教堂高墙的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2019年4月15日,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屋顶和尖塔被烧毁,但主体结构得以保存。重建工程仍在进行中,部分区域已重新开放。</h1> <h1> 教堂大门</h1> <h1> 宽敞气派的主殿</h1> <h1> 巨大的玫瑰窗(直径约10米)以彩绘玻璃装饰,阳光透过时形成绚丽的光影效果。</h1> <h1> 拥有近8000根音管的管风琴,是法国最大的管风琴之一。</h1> <h1> 内部有许多宗教雕塑和绘画</h1> <h1> 雕塑《最后的晚餐》</h1> <h1> 贝鲁瓦(中)雕塑。让•巴蒂斯特•德•贝鲁瓦(1709–1808年),巴黎大主教(1802–1808年),拿破仑时期的关键宗教人物,以简朴、虔诚著称,深受民众爱戴。他在法国大革命后协助重建天主教会,并促成《1801年教务专约》的签署,恢复宗教自由。1804年,他主持了 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尽管实际加冕由教皇庇护七世执行)。巴黎贝鲁瓦广场和贝鲁瓦街均以他的名字命名。</h1> <h1> 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年)使这座教堂闻名全球,书中塑造了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等经典形象。</h1> <h1> 我们正赶上宗教活动</h1> <h1> 主教致辞</h1> <h1> 查理曼大帝雕塑。位于圣母院广场南侧。查理曼大帝(742–814年),法兰克国王(768–814年)、伦巴第国王(774–814年)、罗马皇帝(800–814加冕),欧洲中世纪早期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被誉为“欧洲之父”,其帝国奠定了现代法、德、意等国的雏形。</h1> <h1> 雕塑《警惕之狮》。哥特式建筑的守护者与象征。位于圣母院西广场正门左侧基座,与另一侧的 《沉思之兽》对称分布。青铜铸造,蹲伏姿态,前爪按住盾牌(刻有巴黎市徽帆船纹)。头部微抬,双目圆睁,鬃毛呈火焰状(象征“警惕信仰危机”)。“狮子”实为格里芬(神话传说中力量、守护与神圣的象征),混合了鹰喙与狮身,暗喻守护神圣与世俗的边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