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法国(之六)----巴黎篇(3)

文刀山石

<h1>  2025年5月31日~6月10日,我们夫妇随团赴荷兰、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旅游12天。其中前8天,乘船沿莱茵河游览;后4天乘车游览。此行“蜻蜓点水”般领略了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大城市,以及科隆、巴塞尔、施派尔等中小城市的部分景观,对西欧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有了进一步体验。</h1><h1> 法国,全称: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首都巴黎。面积55万平方千米(不含海外领地),海岸线2700千米。人口6804万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h1><h1> 法国古称“高卢”,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建立法兰克王国。10~14世纪,卡佩王朝统治时期改称法兰西王国。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战胜国。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h1><h1> 法国经济高度发达。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三大工业支柱。世界最大葡萄酒生产国、第二大核能生产国、第三大药品出口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经合组织、欧洲议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总部所在地。2024年,经济总量为3.16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七。人均GDP为4.62万美元。</h1><h1> 巴黎,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塞纳河两岸,市区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20万人。大巴黎地区约1100万人。巴黎建都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作为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巴黎以其浪漫的氛围、丰富的历史和标志性建筑闻名于世。被誉为“浪漫之都”、“时尚之都”。</h1> <h1>  埃菲尔铁塔。巴黎的钢铁巨人,世界最著名地标之一,以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名字命名。塔高324米(含天线),重约1.01万吨。为迎接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建于1887–1889年(仅用时2年2个月)。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急需一个象征工业革命成就的地标。官方要求建造一座300米高、能展示法国技术实力的临时建筑。埃菲尔的全钢铁塔方案在107个投稿中脱颖而出。</h1> <h1>  铁塔有三大观景台。一层观景台(57米),玻璃地板体验,历史展览,餐厅。二层观景台(115米),最佳拍照高度,餐厅需预约。顶层观景台(276米),埃菲尔的私人办公室(蜡像展示),360°全景观赏巴黎。铁塔四脚刻有18世纪72位杰出科学家的名字。可惜,因时间关系,我们未走近铁塔。</h1> <h1>  加利埃尼元帅骑马雕像。约瑟夫•西蒙•加利埃尼(1849–1916年),法国元帅,以一战中保卫巴黎(“马恩河出租车奇迹”)闻名。他身着军装,骑马昂首指向埃菲尔铁塔方向,基座高约2-3米,材质为青铜与石料。</h1> <h1>  塞纳河游船码头恐龙钢制雕塑</h1> <h1>  亚历山大三世桥。桥身装饰繁复,有精美的浮雕、天使灯柱和花卉图案,单拱(6米)钢桥设计,全长107米,连接荣军院和香榭丽舍大街/大皇宫。</h1> <h1>  大桥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赠予法国的礼物。纪念1892年法俄同盟的缔结。桥名取自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1896年奠基,1900年投用,成为当年巴黎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1905年日俄战争后,法俄同盟逐渐瓦解。二战后两国关系冷淡,但桥名保留至今,成为历史见证。这在有的国家可能早就改名了。</h1> <h1>  桥两端共有四座镀金青铜雕像,由带翼飞马和女神组成。分别矗立在左右两侧的桥塔上,分别象征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h1> <h1>  桥中央女神与帆船雕塑。巴黎最华丽的金色艺术组合。位于桥正中央的桥拱最高点,由四组镀金青铜雕塑构成,分别朝向塞纳河上下游。两位女神分别象征塞纳河和俄罗斯涅瓦河,帆船代表法国殖民扩张,海豚暗示海上贸易繁荣。</h1> <h1>  亚历山大三世桥拱洞较低,大型游船需缓慢通过。</h1> <h1>  大皇宫。与亚历山大三世桥和小皇宫共同构成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核心展馆群。大皇宫中央主厅拥有巨大的弧形玻璃穹顶,跨度约45米,搭配钢铁结构,是当时工程技术的典范。新古典主义立面,外墙装饰华丽,以雕塑、马赛克和镀金元素著称,正门入口处有青铜战车雕像。现为文化场馆,举办大型艺术展、巴黎摄影展等,部分区域为巴黎科学博物馆。</h1> <h1>  荣军院桥,与亚历山大三世桥相邻,4拱桥,中央两拱较大,桥墩基座 上装饰有带翅膀的胜利女神石雕(象征战争与和平)。</h1> <h1>  女神像坐视前方,姿态优雅。</h1> <h1>  德比利行人桥。一座低调实用的钢结构步行桥,与华丽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形成鲜明对比。单孔铁桥,简洁的灰色钢桁架结构,无装饰性雕塑或浮雕,专为行人设计。建于1900年巴黎世博会,最初是临时建筑,因实用性强被保留至今。原名“比诺桥”,后以将军德比利命名。</h1> <h1>  皇家桥。17世纪石拱桥,路易十四时期建造。5个半圆形石拱桥孔,桥墩呈尖角形以分水。暖灰色石材,栏杆简洁。</h1> <h1>  新桥。虽名为“新桥”,实为巴黎现存最古老的桥(1607年建成),由两个独立拱段组成,连接西岱岛两岸。12个半圆形石拱(左岸5个,右岸7个),桥墩有突出的半圆形堡垒装饰。</h1> <h1>  奥斯特里茨车站。主立面为古典式设计,中部有高大的拱窗,两侧对称的钟楼镶嵌大时钟。钟楼部分为5层结构,顶部装饰有铁路公司标志。</h1> <h1>  塞纳河两岸是休闲、谈情的好地方。</h1> <h1>  巴黎圣母院 </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巴黎马扎然图书馆。法国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建于1661年。半球形穹顶覆盖阅览室,顶部有小金边钟楼(原为天文观测台)。三角山墙中央金色钟表,两侧为 《智慧女神》与《历史女神》浮雕。四根科林斯柱支撑门廊,柱间内墙有《学术伟人》浮雕。国王路易十四少年时曾在此学习。馆内部分珍本来自意大利,被拿破仑掠来。</span></p> <h1>  埃菲尔铁塔与亚历山大三世桥</h1> <h1>  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位于塞纳河畔的西岱岛。5层长形主体,哥特式石砌建筑,沿河立面绵长,外墙上装饰有中世纪人像雕塑(如国王、骑士等)。8层尖塔,建筑西端耸立钟楼,是巴黎最古老的公共时钟(1370年)所在地。原为法国王室宫殿(14世纪),后改为监狱。现为博物馆。</h1> <h1>  双倍桥。连接西岱岛与左岸,名称源于中世纪过桥费“双倍”,因医院患者需付费通行。现存桥体建于1883年,替代了多次被洪水冲毁的老桥。</h1> <h1>  小桥。位于圣母院南侧,距离正门广场仅几十米。最初建于1634年,为缓解圣母院朝圣者拥堵而建,名称“小桥”源于其短小的跨度(仅32米),是巴黎最短的桥之一。巴黎主宫医院(左),巴黎最古老的医院,始建于7世纪,现仍作为医院使用,但部分区域开放为公共空间。</h1> <p class="ql-block"><br></p> <h1>  阿尔科勒桥。塞纳河上一座标志性的三拱绿色铁桥,连接巴黎市政厅和西岱岛。桥名纪念1848年革命中在此牺牲的年轻战士“阿尔科勒”。建于1856年。从桥的东侧(上游)向南望,可清晰看到巴黎圣母院的后殿全景。桥左岸的市政厅广场附近矗立着一座“自由之柱”尖碑。</h1> <h1>  圣母桥。巴黎最古老的桥梁之一,连接西岱岛与右岸。最初为木桥(1413年),后多次重建,现存结构为1919年改建的钢拱桥,外包石材,保留古典外观。</h1> <h1>  图尔内勒桥。主孔为绿色铁拱,1928年重建,两侧各有一个小石拱。桥西北侧的圆柱半圆穹顶建筑是圣路易教堂。</h1> <h1>  圣路易岛市政厅。巴洛克风格建筑,4层带尖顶,顶部有独特的 金色波纹状装饰(类似船桅,象征塞纳河与岛屿历史)。原为17世纪贵族宅邸,现为圣路易岛的行政中心。玛丽桥(右)。5孔石桥,建于17世纪,桥墩有分水尖角。得名于建筑师玛丽, 是巴黎最古老的石桥之一。</h1> <h1>  《自由的精神》纪念碑(左)。白色圆柱碑体,高约15米,顶端立有金色带翅膀女神像,女神手持橄榄枝。碑身刻有浮雕,纪念一战中法国东方远征军。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进化大画廊”(右)。长方体独立飞扶柱建筑,高约30米,建筑四角有巨型动物雕塑(如大象、犀牛),中央穹顶上方站立“自然女神”青铜像,手持地球仪。</h1> <h1>  巴黎植物园矿物学与地质学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南支流,属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筑群的一部分。4层沿河长形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屋顶中央有一座小型青铜包覆的圆锥形塔楼,正立面顶部有半圆形山墙雕刻地质主题浮雕。立面四层窗间壁装饰有19世纪著名地质学家半身像。</h1> <h1>  一眼看四桥</h1> <h1>  法国国民议会。原为路易十四的私生女波旁公爵夫人建造,也称为“波旁宫”,1798年起,成为法国下议院的所在地。面向塞纳河的柱廊由12根科林斯圆柱组成,庄重对称。中央穹顶下设有议会大厅,屋顶装饰象征“法律”与“正义”的雕像。协和桥(右)。18世纪石桥,部分石材来自拆毁的巴士底狱。5个扁平石拱桥孔,桥面宽阔。</h1> <h1>  巴黎荣军院的金色穹顶教堂。其标志性的“金色圆葱头”穹顶是巴黎最耀眼的地标之一。荣军院是路易十四时期建造的军事医院与养老院,现为军事博物馆及拿破仑墓所在地。教堂中央主穹顶高107米,覆盖12公斤黄金箔片,穹顶下安葬拿破仑•波拿巴棺椁(1840年遗骸迁入),阳光下金光夺目,形似“圆葱头”,故得名。主穹顶周围还有三个较小的金色穹顶(覆盖附属教堂)。从河面或远处看,形成“四个金色穹顶”的视觉效果。</h1> <h1>  埃菲尔铁塔建造时,每块钢铁预制件在工厂编号,现场像“乐高”一样组装。使用250万颗铆钉,误差仅0.1毫米(当时没有计算机辅助)。</h1> <h1>  铁塔与铁桥</h1> <h1>  巴黎铁塔上曾经挂了许多“爱情锁”。2015年移除了45万把锁,部分熔铸成铁塔纪念币,收益捐赠难民救济组织。</h1> <h1>  “三铁(铁塔、铁桥、城铁)”同框</h1> <h1>  埃菲尔铁塔建设时,莫泊桑、小仲马等300多位艺术家联名抵制,称其为“无用且丑陋的铁怪物”。但世博会期间吸引了200多万游客,成为最受欢迎展品。</h1> <h1>  桥上行人打招呼</h1> <h1>  桥墩雕塑</h1> <h1>  埃菲尔自筹80%资金(约650万法郎)建设铁塔,换取世博会后20年运营权。20年后拆除,若到时不拆,塔的所有权归巴黎市政府。因埃菲尔暗中在塔顶建了气象实验室和无线电天线,1909年到期后,因军事无线电通信需求被保留。一战中干扰德军通讯立功。二战时,希特勒曾想炸毁它,但德军指挥官拒绝执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