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又下江南(九)书圣故里与阳明故里,文人转向与近代启蒙

王兴杰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明发展与做为社会精神载体的文人与知识阶层直接相关,中西方文明差异,追本溯源是在二千五年前那个轴心时代,古希腊由于实行民主制度,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使人类最早的古代科学几乎都在那里产生。反观中国封建社会,适应封建集权专制需要的是儒家学说,滋生的只能是文人现象,而不是知识分子传统。儒家一方面侧重于仁义理智信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做为统治思想,则限制人的思想发展与社会科学进步,历史就会出现以不变应万变的循环。直到蔡元培执掌北大,那里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奠定基础,标志中国启蒙开始。这个转变是在二千多年渐进中推进,其中两次思想挑战的魏晋风流,陆王心学与黄宗羲思想,蔡元培为标志的近代启蒙运动,都与绍兴一个方圆一公里多的地方有关,这就是书圣故里,阳明故里,蔡元培故居,</span>蕺山书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里可以见证中国传统文人演进的历史脚步。</span></p><p class="ql-block"> 来到书圣故里与阳明故,让我联想到文人传统与知识分子关系与转化。文人传统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现象,文人传统与知识分子的区别在于:第一,是具有独立性与批判的自由精神,还是依附于政治?第二,是以追求真理与科学唯大,还是偏重于感悟作赋?文人传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并依附于政治,不是以追求真理与科学为目的。不可否认儒家思想的精华,但自产生以来就注定了成为统治阶级维护集权与宗法的统治思想,难有推陈出新,由此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学人与士人阶层皆难以脱离文人传统。若说鲜有突破,唯魏晋风流与阳明心学,略有知识分子品格之一,当然还算不上知识分子。若说知识分子品格之二,只有到蔡元培执掌北大,举旗民主与科学,实为文人传统向知识分子的关键转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说魏晋风流与代表人物王羲之。魏晋风流是备受中国文人崇拜的人格风范。这些魏晋名士们“越名教而任自然” ,把儒道佛融为一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离政治,寄情自然;流觞曲水,饮酒作赋</span>;不拘礼法,张扬个性;率直无稽,清俊洒脱;珍惜生命,超然豁达。王羲之作为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他提出“意在笔先,字随心生”的创作理念。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邀集谢安、孙绰等41位名士于兰亭举行雅集。大家坐于溪水盘绕间,行“流觞曲水”之宴,饮酒作诗。王羲之为此诗集作序,即《兰亭集序》,以行书书写。‌‌《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名士聚会,纵情山水,远离纷争的心态,以及珍惜生命超然豁达的人生哲思。生动体现了魏晋风流的核心精神。并通过王羲之独创的行书,自由、飘逸、形象地表达了魏晋风流的人格风范。</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心学”的集大成者 ,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朝廷重官。针对理学宣扬的格物致知,王阳明曾格竹七天七夜,终无结果而否定。在遭受迫害贬至贵阳后,他坦然自若,龙场悟道,恰如庄子,坐忘自我,洞中静修,突破生死,顿悟明道,自此创建心学。阳明心学的特征在于,他把坐忘顿悟体验与哲学思想合而为一。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他还吸取了禅宗“明心见性”思想,主张“心即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把孟子提出的良知融于本心与天理中,提出了“致良知”说。</span>他倡言“知行合一”说,认为知而不行等于不知,主张行动上下功夫,这种思想对后人有很大影响。阳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思想在产生后几百年间并没有被重视,但是,他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以及东亚,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产生重要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 黄宗羲继承并发展了阳明心学思想,他的勇敢与开明之处在于,公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黄宗羲还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百科全书式学者,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经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为一身,并涉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研究。他的思想与阳明思想共同构成从传统儒学向近代思想过渡的关键环节‌。</p> <p class="ql-block">  文人现象是伴随着封建传统沿袭了两千多年,从文人传统向知识分子转化,则伴随着封建王朝的终结。蔡元培创建了光复会,并入同盟会,从政治制度的解决入手,成功推翻封建王朝后,民主才有生长的土壤,文人感悟作赋转向科学研究才有环境保障,这种转向也是中国的启蒙运动的开始。蔡元培首任民国教育总长,致力于教育救国与美育救国的思想与实践,在执掌北京大学,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各种新思想的汇聚地与策源地,蔡元培做为民主变革的重要奠基人,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做为中央研究院院长与奠基人,确立了学士自由,并独立于政治的原则,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各个学科研究研究所,标志着着中国学人与士人向知识分子的根本性转化,由此为中国近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产生广泛而深逃的影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戒珠寺就是王羲之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舍宅为寺的事写在这里,可见书圣的反思意识绝非一般</p> <p class="ql-block">墨池,当年王羲之洗笔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兰亭集序》,默写名魏晋风流名士雅集的过程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此处三张图画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蕺山书院,明代最后大儒刘宗周的蕺山学派在这里产生,刘宗周虽保守效忠,但他的弟子黄宗羲却成为反对专制的启蒙思想家。 </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洗笔的墨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蕺山脚下也是</span>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为代表的蕺山学派重要的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右军是无锡之当年官职</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是充满酒文化的地方,但这里的酒文化是是魏晋风流相联系,远离政治,寄情自然;流觞曲水,饮酒作赋。</p> <p class="ql-block">蕺山文笔塔</p> <p class="ql-block">阳明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中备受推崇,包括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是如此。但由于我们把阳明思想化为唯心主义,多年的教科书里都是做为批判对象,只有历经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阳明思想方被肯定性重视。阳明故里于2022年方开放,</p> <p class="ql-block">阳明思想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是儒家思想的一种突破。阳明思想在产生的最初几百年内并没有被重视,他的思想作用主要是在近代东亚,特别是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具有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他的知行合一思想,是对宋明理学先知后行的重大突破,以至于影响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辛亥革命</p> <p class="ql-block">在所有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有许多人都是坚持静修的,这是践行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阳明思想最大的不同主要是通过龙场打坐中的顿悟而形成,有些像佛主释迦牟尼的刹那间彻悟。他认为,惟有突破生死方可明道,他进入洞中,日夜打坐修炼,终于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间瞬间开悟</p> <p class="ql-block">龙场阳明洞里日夜打坐,当三位从人入睡的时候,他还在打坐,如此的坐忘,终于瞬间开悟</p> <p class="ql-block">道家庄子曾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王阳明则把这一思想应用在于儒家的仁爱学说中,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进行讲学传道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人掩其书的阳明书法字迹</p> <p class="ql-block">特别倡导“致良知”</p> <p class="ql-block">天泉证道,四句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普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p> <p class="ql-block">天下人皆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p> <p class="ql-block">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陆游等,重要历史名人都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北京大学图书馆,南洋公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等</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故居因修建闭馆,未能参观上</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对蔡元培的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蔡元培某种意义是二千五百年后的划时代标志。教育总长,建立新式教育, 创建大学院;北大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才有了民主与科学策源地;中央研究院院长,建立各种科学研究所,学术自由,独立于政治。</p> <p class="ql-block">出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普及新式教育,倡导五育并举。1916年出任北大校长,进行教育改革,奠定北大学术基础,不愧为教育界领袖。</p> <p class="ql-block">强调并践行美育救国理念</p> <p class="ql-block">坚持科学救国理念,主持中央研究院,坚持学术自由,并独立于政治的理念,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等十个研究所,迈出了由中国文人传统向科学研究转向的关键一步。</p> <p class="ql-block">任北大校长,确立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由此汇集与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与科学素养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出身翰林,毅然反清,1904年创建光复会</p> <p class="ql-block">任北大校长期间,把巴黎和会包容通知给学生,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融汇中西,聘请爱因斯坦、罗素等科学家与哲学家来北大讲学</p> <p class="ql-block">  综上,二千五百年封建制度是造就中国文人传统的基础,文人传统是十分悠久的,期间历经魏晋风流向,以及阳明心学与黄宗羲新思想的兴起,虽然都没有改变摆脱文人倾向,但也是向知识分子转向的中间环节,关键转向又是以蔡元培等人的启蒙运动,于知行合一的实践完成的。书圣故里与阳明故里。这里见证着二千五百年的文人传统与知识分子转向的历程,漫长的二千五百年文人传统,近代突破后仅仅一百年,在历史的时空坐标轴上看今天,仍然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点,你就会想到黑格尔所说的必然性所决定的“现实合理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