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5.10 旅行第6天</p> <p class="ql-block">Monkey Cup Garden (直接译成中文是“猴子杯公园”)位于升旗山顶游览区的最远处。从升旗山生态园的后门到此走路约15分钟。未到达之前,我以为这是一处有关猴子的公园,到达后才知此处没有猴子,是一处关于猪笼草的公园,它的官方中文名称为"猪笼草园”。</p> <p class="ql-block">猪笼草是植物 **Nepenthes**(俗称热带食虫植物)的标准中文译名,因其捕虫笼形状类似猪笼而得名。Monkey Cup 是猪笼草的英文俗名,传说因猴子曾饮用其笼中积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在这之前我听说过食虫植物,可能在植物园见过,但没有什印象。从来没有见过猪笼草,因此很想看看这种热带捕虫植物究竟长得何种模样。</p><p class="ql-block">参观猪笼草园需买10马币的门票(包括导览)。一位印度裔的导游带领我和两位从上海来的母女参观介绍园内种植的猪笼草。</p> <h3>走进猪笼草园</h3> <h3>白环猪笼草的信息标牌</h3> <h3>标示牌的说明是英文,下面是它的中文翻译:<br>中文名称:白环猪笼草<br>学名:Nepenthes albomarginata<br>分布区域:马来西亚半岛<br>海拔范围:0–1100 米<br>捕虫笼尺寸:长 12 厘米,宽 4 厘米<br><br>名字由来:<br>Albus(拉丁文)意为“白色”<br>Marginatus 意为“边缘”<br>→ 即“有白色边缘的猪笼草”,指的是其捕虫笼口部具有一圈独特的白色带状结构</h3> <h3>白环猪笼草最特别的一点是它的捕虫笼边缘有一圈白色绒毛带(通常是脱落的毛),被认为能吸引白蚁(termites),是已知专门捕捉白蚁的少数猪笼草之一。</h3> <p class="ql-block">**猪笼草的捕食机制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猪笼草如何捕食?</p><p class="ql-block">猪笼草是食虫植物,它不靠根部吸收足够养分,而是通过捕捉小型动物(主要是昆虫)来补充氮、磷等营养元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捕食过程如下:</p><p class="ql-block">1. 吸引猎物</p><p class="ql-block">猪笼草的捕虫笼(pitcher)颜色鲜艳、顶部分泌甜蜜的花蜜,吸引昆虫前来觅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滑缘陷阱</p><p class="ql-block">捕虫笼口的边缘叫**“笼唇”(peristome)**,非常光滑,一旦昆虫站上去,容易滑入笼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滑入笼中</p><p class="ql-block">昆虫滑入笼内后,难以爬出。笼壁光滑、呈蜡质,而且笼内液体具有湿滑和粘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溺死与消化</p><p class="ql-block">捕虫笼内含有消化液(含酶),昆虫落入后会逐渐被淹死并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吸收营养</p><p class="ql-block">分解后的营养物质通过笼壁被植物吸收,用以补充在贫瘠土壤中无法获得的矿物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们吃什么?</p><p class="ql-block">昆虫(蚂蚁、苍蝇、甲虫等)</p><p class="ql-block">少数大型种类(如 Nepenthes rajah)能捕食青蛙、小蜥蜴,甚至小型哺乳动物!</p> <p class="ql-block">猪笼草分佈图: 主要在东南亚</p> <h3>苏门答腊猪茏草</h3> <h3>苏门答腊猪笼草的说明:<br>• 学名:Nepenthes sumatrana<br>• 分布地区: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北部与西部<br>• 海拔分布:海拔 0–800 米 之间<br>• 捕虫笼大小:最高 14 厘米,最宽 6 厘米<br>• 命名由来:以 苏门答腊岛 命名</h3> <h3>苏门答腊猪笼草构造特征</h3> <h3>红唇苹果猪笼草 </h3> <h3>这是一种叫做 红唇苹猪笼草 的食虫植物,学名为 Nepenthes ampullaria,中文名称直译为“红唇果猪笼草”,有时也称“热带水瓶草”。<br>• 中文名:红唇苞猪笼草<br>• 学名:Nepenthes ampullaria<br>• 别名:Hot-lips(热唇)<br>• 分布地区:泰国、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婆罗洲、新几内亚<br>• 海拔范围:0–2100 米<br>• 捕虫笼尺寸:高 10 厘米,宽 7 厘米<br>• 它会形成一圈密集的叶簇,并在下层产生捕虫笼(笼子形似小瓶子)<br>• 名字来源:拉丁文 ampullaria,意思是“小瓶”或“烧瓶”(flask)</h3> <h3>它鲜艳的“红唇”外观非常独特,也因此成为植物园中常被展示的品种之一。</h3> <h3>齿猪笼草的标签模糊不清</h3> <h3>齿猪笼草(来自网上的照片)最主要的特征是冠盖下的两根牙刺</h3> <h3>我在猪笼草园拍的齿猪笼草</h3> <h3>由于拍摄的角度,牙刺不是很明显,但仔细观察,仍可看到在冠盖下的两根牙刺。我请ChatGPT鉴定, 它说这不是齿猪笼草。我附上放大的冠盖部分的图及标签照片,ChatGPT 同意这是齿猪笼草,(见下图)。</h3> <h3>ChatGPT 的结论</h3> <h3>这张齿猪笼草的照片在拍照时为了虚化背景,使用手机的人像模式,结果把冠盖下的牙刺也虚化了。</h3> <h3>莱佛士猪笼草斑纹型下笼<br>属于东南亚猪笼草中最具观赏价值、变异度极高的一个种类。</h3> <h3>小猪笼草</h3> <p class="ql-block">据说升旗山猪笼草园有70种不同种类的猪笼草(原生的加上变导的),我们不可能一一辩识。</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参观和写这篇帖子的资料查询,我对猪笼草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从现在文,我会记住猪笼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中对于猪笼草的说明主要来自猪笼草园的植物标签及ChatGP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