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 <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诗人张继在唐至德年间途径寒山寺时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中的著名诗句,也</span>使寒山寺名声大振,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化融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来苏州的人必然要来寒山寺。这座千年古刹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12月获得世界上“最大的诗碑”以及“最大的佛钟”两项世界纪录。寒山寺是佛教禅宗临济派的代表寺院之一,以诗韵与钟声文化闻名,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唐贞观年间,天台山诗僧寒山、拾得在此修行,寺院因寒山得名。</p><p class="ql-block">名寺都有各自的特别之处,扬州大明寺有鉴真和尚、杭州灵隐寺有济公和尚,苏州寒山寺的特色是和合二仙。</p><p class="ql-block">寒山是唐初时期的出家人,诗写的好,自成一体,宋代王安石、苏轼都曾模仿其风格,写有拟寒山诗数十首,其诗在日本尤其受到重视。</p><p class="ql-block">寒山和拾得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师傅—丰干禅师。</p><p class="ql-block">丰干临死前,传给寒山半部真经和一枝荷花,另半部真经却传了拾得,同时还留给他一个篾盒,并嘱咐他们,诵透此经即可得道。</p><p class="ql-block">于是寒山和拾得各自携带真经,开始四处云游、参悟。</p><p class="ql-block">数年后两人在苏州偶遇,久别重逢的老友自然格外开心,开心归开心,酒实在是喝不得的,寒暄过后,话题还是回到了“禅”上。</p><p class="ql-block">他俩各自将半部真经放在一起,又分别取出荷花和篾盒,却依然不知其所以然。月上眉梢时,寒山和拾得忽然指向对方,荷为“和”,盒是“合”,原来这就是“和合真经”,两人顿悟。</p><p class="ql-block">此后,寒山,拾得在苏州创立了寒山寺,成为和合文化的祖师。清雍正帝也是这俩和尚的迷弟,正式敕封他们为“和合二圣”,寒山寺也就成为了和合祖庭。</p> <p class="ql-block">根据明代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记载,唐代贞观年间寒山、拾得在枫桥畔修行时,曾“缚峁以居”(搭建茅屋居住)。为济行旅之需,二人开凿水井,暑日施茶、赠草履,以慈悲之心践行修行。井名取自寒山、拾得两人名号各一字,明代起正式称为“寒拾泉”。</p> <p class="ql-block">寺内碑廊保存着历代诗碑遗存,岳飞、文徵明、俞樾等名家的诗碑,尤以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的塔名为普明塔,又称普明宝塔,是寺内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普明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寒山寺初名即为“妙利普明塔院”,可见塔与寺的渊源深厚。历史上该塔多次毁建,现存塔体为1995年重建的仿唐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总高42.2米,结束了寒山寺600余年有寺无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观音峰为稀有太湖石巨型灵璧,堪称“姑苏之最”,位于内丈室东院庭院中央。高达7米,重约35吨。因“玲珑剔透、琉璃娟秀、籽若观音临驾、慈态善容、风韵万种”而得名。“观音峰”三个字由83岁高龄长老性空大和尚题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