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寻踪

黄鸿祖(十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宁德霍童的那几天,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那些以为早已模糊的记忆,却在一声蝉鸣、一缕炊烟中悄然浮现。这次旅程,不只是踏足一个地理坐标,更是走进了一段沉淀千年的历史,一段与水、火、人、山交织的岁月长卷。</span></p> <p class="ql-block">对霍童的最初印象,源于“霍童暴动”的历史。这次特意寻到了当年的发源地——一座静谧的道观,遥想当年叶飞同志在此领导革命的场景,那段烽火岁月的印记虽已淡在时光里,却仍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霍童地处山区,应是偏僻闭塞,没想到竟藏着一座古朴的古镇。一进到古镇,便见部分区域还在翻修再造,有的脚手架尚未拆除,大约是想以更规整的面貌配得上“历史文化古村落”的名衔。即便如此,青石板路依旧蜿蜒,老房子错落有致,在群山环抱中透着与世无争的安然,这份意外的景致着实让人震撼。镇上几家黄氏大厝更是值得细品,这里的建筑不是徽派的白墙黛瓦,没有江南的委婉娇俏。威严方正的砖雕木刻里藏着旧日的故事。当地村民的热情更让人暖心,几句家常便驱散了陌生感。深闺中的古村落气息在此间交融:有的房内铺着薄薄尘土,几乎没有完整家具,像多年无人居住,大厅当中里却摆着供桌、简陋香炉与小半截残香,透着时光沉淀的味道,与古镇里的翻修景象形成对照,更承载着对历史和先人的探究与敬重。</p> <p class="ql-block">我总爱寻访那些未曾听说的前人故居,或是历史传说中遗存的村落。从古镇出发,沿着蜿蜒的村路步行了一两公里,便来到了隋代水利名人黄鞠的故居。这位曾官至谏议大夫的先贤,因避乱世迁居霍童,以惊人的毅力带领乡众开凿渠洞,用原始工法在山岩间凿出绵延数里的灌溉工程,让两岸荒地变良田,更将中原文化与农耕智慧播撒于此。站在他的故居里,院落陈设静静映照着那段与水结缘的岁月,让人对这片土地的人文根系多了层敬畏。</p><p class="ql-block"> 巧的是,在霍童的那天恰逢一场火灾,虽未波及核心古建,却也让平静的古镇多了些焦灼与忙乱。水火本就是古镇生命周期里的寻常过客,翻修的锤声与火后的余痕交织,让这座古镇的“活着”更显真切——它不只是被供奉起来的标本,而是仍在时光里经历阴晴圆缺的生命体。</p> <p class="ql-block">一趟霍童行,既有历史的回响,又有古镇的韵味,还有人情的温度。幸好此刻提笔,把这些碎片串了起来,才算没辜负这段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