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润六初二,重庆又将进入火辣辣的天气,气温度越来越高,气温26℃~36℃,,浑汗如雨,汗流浃背,这才是重庆的夏天,因事要去重庆母城的下半城白象街,不一会儿轨道六号线来到了朝天门8号出口沿白象街方向步行,边走边看也边记录了所见所闻。</p><p class="ql-block">白象街是一个有厚重历史感的老街,那里不但有太平门,望龙门,而且还是重庆海关和重庆报关行的所在地,当然这不是现在的重庆海关,那是1891年的事了,现在跟着我的镜头走进那段曾经的辉煌白象街。</p> <p class="ql-block">白象街是重庆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位于渝中区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p> <p class="ql-block">白象街的得名及各朝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一、唐宋时期:</p><p class="ql-block">据传,当时白象街有一尊汉白玉雕塑的石象,与南岸青狮-狮子山相对,形成“青狮白象锁大江”的格局,白象街因此得名 。</p><p class="ql-block">二、南宋时期:</p><p class="ql-block">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曾在白象街开设招贤馆,广纳人才商讨抗蒙方略,此时白象街已成为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p><p class="ql-block">三、清朝时期:</p><p class="ql-block">1886年:重庆最早的有线电报局在白象街成立 。</p><p class="ql-block">1891年:重庆开埠后,英、美、日等国在此开设洋行,三北公司、日清公司、大来银行等纷纷落户,白象街聚集了百货、银行、当铺、钱庄和许多行帮,形成“金融街”,成为当时重庆城的经济中心 。</p><p class="ql-block">1897年:宋育仁在白象街15号主办《渝报》 。</p><p class="ql-block">四、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1924年:肖楚女任主笔的《新蜀报》报社设在白象街15号 。</p><p class="ql-block">1930年:重庆反省院旧址建成,原为晋商会馆,会馆内供奉关公,抗战时期山西会馆被日军轰炸损毁 1938年:《大公报》迁到重庆后,总编辑王芸生居住在白象街 。</p><p class="ql-block">1941年: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白象街举行爱国工商界人士座谈会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运的萧条,白象街渐渐繁华不再。</p> <p class="ql-block">重庆海关: 成立背景: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重庆作为通商口岸,次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成立 。</p> <p class="ql-block">重庆海关成立初期,海关监督公署初设于朝天门城内的粮帮公所,1905年迁到太平门顺城街附近 。2023年,“渝海关”暨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启动仪式后对外开放 。 建筑风格: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整体建筑由四栋小楼组合而成,占地面积约487平方米,采用中西合璧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正门呈八卦形态,建筑线脚为欧式风格和装饰,顶层中部为圆形中国传统纹饰 。</p> <p class="ql-block">重庆报关行</p><p class="ql-block"> 兴起原因:重庆开埠后,外国人和外国货物大量渗入,普通客商因语言文字障碍,不了解报关纳税手续,也不熟悉海关税则,报关行应运而生 。</p><p class="ql-block">发展历程:1884年,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在重庆设立“招商渝行”,俗称“福号”,提供报关服务。1891年,“招商渝行”改组为重庆招商局,成为重庆最早的报关行 。</p><p class="ql-block">旧址建筑:重庆海关报关行旧址位于白象街154号,建于19世纪末,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高三层,青砖外墙,细部有西式风格的装饰 。</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白象街与四方街交汇处西南侧,是重庆“九开八闭”老城门中的重要开门之一 。</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彭大雅抢筑重庆城时,始设太平门,形成主城与瓮城的城门布局 。</p><p class="ql-block">明代戴鼎筑城时沿用了南宋时期主城与瓮城的布局,对太平门主城门、瓮城门进行了重修,同时将主城墙内墙往外推移,缩减了城墙的厚度,拓宽了城内顺城道路 。</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年),潘文华任重庆市长,开始城市扩建,太平门在这次拓展过程中废弃,1927年在修建码头时被拆毁,1940年左右门洞被彻底填埋和封堵 。</p><p class="ql-block">2013年7月,在渝中区旧城改造过程中,太平门遗址得以出露显现,2023年重新对外开放,成为太平门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军事防御要地:</p><p class="ql-block">太平门规划成“曲门两重”的主城与瓮城布局,城内道路随地形走势规划成“一”字形深壕式顺城路,这种布局反映了陈规《守城机要》中的“里壕”之制,在蒙宋战争时期也是蒙(元)军进攻的战略要地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治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太平门地理位置处于古城下半城中心地带,城内是重庆府署和巴县官府衙门所在,成为全城政治中心。重庆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商、洋行集中在城门内白象街,使其成为当时的金融中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在太平门马王庙设有朝天驿,清末,太平门成为重要码头,主要停泊从长江上游乐山、宜宾、泸州、江津等地来渝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白象街经过保护性改建,形成“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在保留历史文化遗址的基础上,以民国时代的建筑风格重新布局,囊括了美食、艺术、文创等多种业态将重新焕发它应有的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