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赴一场文学与文化之约</p><p class="ql-block"> 文/阳新一中2016级16班袁梓彤</p><p class="ql-block">风轻拂过脸颊,带着夏末特有的温热与慵懒,我们踏上了这场往返千里的征程,前往底蕴深厚之地——孝昌,只为奔赴一场文学与文化交织的盛会。</p><p class="ql-block">踏入那间研讨室,便瞬间被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气息包围。来自不同学校的代表们围坐在一起,眼神中闪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期待。各校代表们依次发言,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温婉细腻,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对校园文学建设的思考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没有身份的差异,没有年龄的隔阂,只有一群因文学而相聚的灵魂,在思想的海洋中畅快遨游。他们的话语如同一颗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我们仿佛看到了校园里那些充满生机的文学社团,看到了学生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尽情挥洒才华的模样。</p><p class="ql-block">中场休息的十分钟,短暂却珍贵。大家或三两成群,交流着彼此的想法;或独自静坐,回味着刚才的精彩发言。空气中弥漫着思维碰撞后留下的余韵,让人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随后,专家们的主题发言更是将研讨会推向了高潮。孝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周芳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强调要扎根校园沃土,点亮文化心灯,让我们明白校园这片土地对于文学的孕育是何其重要。作协主席方东明则告诉我们,文学是照彻人生的永恒灯火,它能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给予我们力量。中国社科院访问学者李汉桥从专业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文学社团活动与文学教育学的关系,为我们的校园文学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知名作家郑因则倡导我们打造书香校园,从阅读做起,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发言高屋建瓴,又贴近实际,让我们对文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p><p class="ql-block">紧接着的公益讲座,同样精彩纷呈。新时代中国故事大讲堂里,“麦浪闻莺”分享写作知识,提升文学素养。那一个个生动的写作技巧,那一段段充满智慧的创作心得,如同甘霖,滋润着我们渴望进步的心灵。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正一步步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走出研讨室,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展区。那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色彩斑斓,图案栩栩如生。《金龙献瑞》中,龙的形象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会腾空而起,翱翔天际。那些展现时代发展的剪纸,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每一刀,每一线,都蕴含着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红色历史展区则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墙上挂着的党旗,鲜艳夺目。室内陈列的桌椅,虽已陈旧,却仿佛还残留着当年革命者们的气息。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里奋笔疾书,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室外的兵器展区,那几架老式的枪炮,虽已失去了当年的锋芒,但依然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它们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在无线电展区,那些老式的无线电设备,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革命者们在电波中传递情报的滴滴答答声。那是一种无声的战斗,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这场往返千里的文学与文化交流之旅,虽已接近尾声,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汲取了养分,在文化的长廊中感受了魅力。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回到自己的校园,将文学的种子播撒得更广,将文化的火炬传递得更远。</p><p class="ql-block">风依旧轻拂,我们的心中却已燃起了熊熊的文学之火。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交流,更是一次洗礼,让我们在文学与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期待着在文学与文化的世界里,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袁梓彤 ,阳新一中2024级16班学生,</p><p class="ql-block">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对文学饱含热忱,喜欢语文的文字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