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悠闲篱笆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657967</p> <p class="ql-block"> 一帧帧唯美的视频,一张张绚丽的图片,将洁白雪山、翠绿湖泊、诗意古镇、淳朴民风,以及风花雪月全方位呈现,交织成五彩缤纷的画卷,让我心里埋下了对彩云之南的无限向往。</p> <p class="ql-block"> 关于云南名称的由来很多,主要是云南地处横断山脉云岭以南,故名云南,也叫“云岭之南”;还有“彩云南现”的传说,据《云南通志》记载:“汉武帝元狩间,彩云现于南中,遣史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初夏,携家人踏上前往云南之旅。驾车由京昆高速而行,经成都到攀枝花,踏足泸沽湖,跨过金沙江,一路驰骋至云南丽江。</p> <p class="ql-block"> 天府之国和彩云之南的交界处,有一处湖泊叫“泸沽湖”,在纳西族摩梭语中“泸”为山沟,“沽”为里,泸沽湖意为“山沟里的湖”。泸沽湖宛如一块天蓝色的碧玉,镶嵌在两省交界的群山环抱中。“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远远望去碧波万顷,水光潋滟,蓝天白云倒映水中,风景似画。</p> <p class="ql-block"> 泸沽湖的湖畔,生活着一群男不婚、女不嫁的摩梭人,晚上男方到女方家居住,而白天在自家劳动,这种奇特而又神奇的婚姻方式叫“走婚”,这里是一处以母系社会为主的人群,被称为最后的“东方女儿国”。</p> <p class="ql-block"> 从泸沽湖至丽江约两百公里,沿途山势绵延,高原湖泊、雪山峡谷,并跨越金沙江。这一片以山地高原为主的亚热带内陆地区,蕴藏了25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密码。源自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穿越了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呈“川”字形并行奔流170多公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关于三江并流,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之巅住着一对老夫妻,生有金沙、澜沧和怒女三个女儿。</p><p class="ql-block"> 三姐妹出嫁时,相伴并行170余公里至丽江石鼓,大姐因思念父母,回头而望,受山形阻挡90度的大回转,向东北而去,形成了长江第一湾,跃过虎跳峡,过宜宾、重庆,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化身金沙江,汇入东海。</p><p class="ql-block"> 二姐舍不得三妹,继续陪伴而行,出境后化身湄公河经缅甸、老挝等国,最终注入我国的南海;三女儿执意要嫁往南方,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远走他乡注入印度洋。</p>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p class="ql-block"> 走进丽江,这里是三面环山,一面开阔的坝子。狮子山位于城西,巍峨壮观,形似狮子得名;象山位于城北,形似卧伏的巨像;金虹山山势如虹,呈弧形环绕古城东北,形成了“三山护城,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p><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依山就势,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八方辐射,街道纵横交错,形如蛛网。古城内青砖黛瓦白粉墙,飞檐翘角显古朴,民居随性而又自然地散落于街道两侧,韵味天成。</p> <p class="ql-block"> 丽江的古镇、古城很多,除了丽江外还有束河、白沙古镇等,建筑古韵悠长,青石板街道,经岁月打磨的光可鉴人,见证了丽江古城的千年风华。行走在这一座座古镇里,仿佛走进了古老而又迷人的画卷里,聆听纳西古老的民族文化,看到的是将汉族,以及纳西族、白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为一体的多元化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丽江向东南而行,约一百九十公里至大理。观苍山洱海,赏大理的风、花、雪、月,是每一个走进大理人的心愿。近代著名文学家曹靖华在《咏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中云:“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展示了大理四大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苍山,又称点苍山,属于横断山系云岭山脉。苍山的十九座巍峨挺拔的山脉主峰,高低起伏、峰峦叠嶂、苍山如黛,犹如盘旋在云岭的苍龙,气腾万里、云雾缭绕,充满威严之感。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构筑起大理“风花雪月”之中的“苍山雪”盛景。一条如同玉带的云游山路,横穿与苍山的半山腰之中,行走其间宛如走入画境。</p> <p class="ql-block">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种说法 “湖泊称作海”,说的就是洱海叫“海”而不是海。从高空俯瞰洱海南北狭长,东西略窄,形状如同人耳得名。</p> <p class="ql-block"> 站于苍山俯视洱海,湖水清澈、宛如镶嵌于群山中的一块明镜。湛蓝天空之上,洁白云朵如柳絮般漂浮着,蓝天白云倒映于湖水中,与苍山倒影融为一体,如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 大理,不但有着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更有着点缀在洱海之滨的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生态廊道,以及环海景观通道,装点着洱海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崇圣寺三塔成品字形布局,主塔为千寻塔,唐代风格的建筑,高69.13米,为16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砖叠出檐,二层起设置佛龛。南北小塔大理国时期建造,高42.19米,为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p> <p class="ql-block"> 昆明市位于大理东南400公里之处,昆明给人记忆最深的则是滇池和石林。</p><p class="ql-block"> 滇池亦称“昆明池”,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形如新月,是昆明的生命之湖。滇池之名源自《水经注》:“上源深广,下流浅狭窄,但如倒流,故曰滇池。”走进滇池的海埂大坝,看红嘴鸥翱翔,漫天飞舞,让人心情自然放松,揉入到山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 沿着环湖公路而行,各湿地公园如翡翠珍珠,串联在环湖公路的两侧,滇池的水湛蓝湛蓝的,与天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水是灵性之源,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云南的一处处湖泊,犹如洒落于云贵高原的翠绿宝石,有我们走过的泸沽湖、洱海,还有昆明的滇池等,滋润着云南大地,让云南的气候湿润,四季如春,停足在这里,享受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美好人生。</p> <p class="ql-block"> 自昆明向东九十多公里,有一处被时光雕琢而成的瑰宝,叫石林。千奇百怪的石柱,有的如利剑剑指苍穹,有的像哨兵笔直挺拔,有的如巨兽蜷伏蹲趴,或相互簇拥,或蜿蜒爬行,姿态各异。一簇簇怪石拔地而起,浩瀚成林,行走于光影交错的石林间,怪石嶙峋,峰林耸立,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四季更迭中,当西安已走进了烈日炎炎的夏日,而云南却停留在了春天里,早晚还要穿着薄棉衣,正如明代杨慎在《滇海曲》中描述:“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云南的气候四季如春,云南的美景,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p> <p class="ql-block"> 彩云之南隐藏着无数的秘境,隐匿于山川河谷,藏匿于民俗古镇的烟火里,将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交织成一场多彩的画境,让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