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冯家山水利工程运水泥管</p><p class="ql-block">“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70年代的关中大地,这句标语在渭北高原的黄土墙上格外醒目。这里十年九旱,庄稼人眼巴巴望着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直到冯家山水库工程上马,这个总库容4.27亿立方米的"关中红旗渠",将改写八县区136万亩农田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工程指挥部的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关中工具厂——洛阳定制的大型疏水管运力告急!六台解放牌卡车随即整装待发,驾驶室里坐着两期学员:大王、王光伟、赵凤松三位师兄,带着何忠清、修玉臣、蒋永江三位师弟。六个棒小伙儿摩拳擦掌,这可是为"命脉工程"出力的光荣任务!</p><p class="ql-block">平日里大王心很细,他发现几个人一起出差,吃饭的时候你买了红烧肉、他就买过油肉……。谁都不好意思买一个素菜,大家几乎都拘着面子,吃不好还多花钱。后来他就提议出门大家搭伙吃饭,统一点菜,谁也不必拘着。这个办法很好,大家都让他来管伙食,行程结束平均算账。记得有一年去成都拉货,去了六七台车,依旧是大王主动承担管理伙食。在剑阁县适逢当地赶场(集市),大王看见一个山民背着竹篓叫卖野蘑菇。"三块钱一篓!"老农掀开篓盖,榛蘑的清香扑面而来。大王灵机一动,连篓带菇五块钱买下。当晚投宿时,他捧着一盆蘑菇找厨师:"师傅,给加个肉片炒鲜蘑,加工费多少钱?"厨师说:給两元。从此每到饭点,一盆洗净的蘑菇往灶台一放,配上两盘时蔬,师傅们吃得满嘴生香。这精打细算的本事,让师傅们佩服不已。这次六个师兄弟一起出差,他们非常高兴,还让大王负责伙食。</p><p class="ql-block">一路都很顺畅,他们进了洛阳。洛阳城的十字路口,交警岗亭像朵蘑菇矗立在马路中央。前三辆车刚过路口,信号灯突然变红!何忠清一个急刹,后面两辆也戛然而止。奇怪的是,横向根本没车——分明是瞧见外地车牌故意刁难。</p><p class="ql-block">"嘀——"何忠清忍不住按了喇叭。岗亭里的交警冷笑一声,慢条斯理地呷着茶水。足足僵持了十来分钟,绿灯才懒洋洋亮起。可刚开到下个路口,警哨声刺破天际——原来前头那个交警打电话"关照"了他们。他们只能返回刚才的岗亭。"你骂人了?写检查!"交警拍着桌子。何忠清涨红了脸:"我连车窗都没摇下来!"大王赶紧打圆场,可交警铁了心要给"杀威棒"。一般遇到车队,交警都会优先放行。尤其在城市里,那年月没有导航,车队的前车都是熟悉路况或是有人领路。一旦后面的车跟不上,就不知道怎么走,很麻烦。现在,交警要写检查,他们只好去文具店买来信纸和笔。大王替何忠清写了三稿检查书,从"态度不端正"改到"深刻反省",驾照才物归原主。望着交警下班远去的背影,大王在夕阳里向他投以鄙视的目光。</p><p class="ql-block">时间耽搁了近一个小时,王光伟在前边等不到后面的三辆车,只好开车回来找。原本计划今天去水泥管厂装好水泥管明天返回。因为这个小插曲耽搁了。第二天又是星期天,工厂休息,只能等周一装车。晚上,哥几个去洛阳的广州市场找了一家餐厅,打算好好吃一顿。饭菜点好了,就是没有酒。大王只好去市场里买,跑了几个地方都没有白酒,只好买了两瓶绍兴酒回来。大家看了哈哈大笑,今天真倒霉,碰上这么个不开心的事情,晚上想喝口白酒都没有,只能喝这“扫兴酒”了!刚好第二天没有事情,大王提议在洛阳好好转转吧,开开心!大家一致同意。</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大王开着自己的车,拉上师兄弟去了白马寺、龙门石窟。伊水河畔,卢舍那大佛慈悲的微笑洗去了连日晦气。六个人在奉先寺前合影。如今再看这张泛黄照片,石佛的手势仿佛在说:看啊,这就是青春。</p><p class="ql-block">装货那天,两米多粗的水泥管,每辆车只能驮一根。棕绳在管壁上反复加固,确保安全。返程时车队变成了一串移动的纪念碑,载着关中人盼水的渴望,碾过八百里秦川的沟沟坎坎。</p><p class="ql-block">许多年后,当冯家山水库的碧波浇灌出万亩金黄,那些在龙门石窟勾肩搭背的年轻人已经有三人不在;其他人早已两鬓飞霜。但照片里六张笑脸永远年轻,就像他们运回的那些水管,至今仍在黄土深处,汩汩流淌着光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年六兄弟在洛阳龙门石窟前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