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文、图片、书法、绘画/凤凰莲花</p> <p class="ql-block">悼念杨再春先生</p><p class="ql-block">墨海惊闻陨巨星,书坛痛悼泪如倾。</p><p class="ql-block">半生泼墨弘书道,数卷遗篇载誉名。</p><p class="ql-block">笔走龙蛇神韵在,言传教诲德馨萦。</p><p class="ql-block">先生驾鹤仙游去,艺范千秋后世铭。</p> <p class="ql-block">杨再春(1943年8月8日—2025年7月17日),字墨人,河北唐山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p> <p class="ql-block">杨再春从6岁起便开始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1959年,15岁的杨再春考入北京体育学院预科班,杨再春先后师从黄高汉、郑诵先、启功。背帖、临帖,他的行书,既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飘逸灵动,又融北碑的雄浑刚劲,笔锋如刀,墨色如云,自成一派“杨体”风骨。</p> <p class="ql-block">在出版社任职期间,编著并出版书法类书籍40余本,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其中代表作《行草章法》经过多次再版和印刷,发行量达300多万册。1990年开始连续3年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中国书法系列讲座》,并担任艺术总监,被誉为“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他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美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随着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辽宁省美术馆成功举办,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书法逐步从书斋步入展厅,进入广阔的社会,书法社会化、组织化、集群化倾向开始取代过去窗明几净、修身养性的个体色彩,书法由精英艺术转向全民普及性艺术,杨再春便是这其中的热情推动者。</p> <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以来,杨先生以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为已任,笔耕不辍、教化不倦,是当代书法艺术传承与普及的重要推动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著名书法家、出版家、摄影家杨再春先生,于2025年7月17日21时25分,在家人温暖的爱与守护中,安然辞世,享年81岁。</p> <p class="ql-block">杨花有再绿, 世上无再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