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寺枕着明长城

欣民

从景泰去武威的路上,突然发现一片庙宇复压青山,山头似乎还有烽火台。要不,过去看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嘛! 寺庙开着门,也没人管。门楼的建筑有些奇特,色彩似乎更靓丽一些。 门上的牌匾写着“青山寺”。仔细看看,牌匾的纹饰是否不太一样?<div>青山寺位于白银市古浪县大靖镇,历史悠久富绕繁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为古丝绸之路一颗璀璨明珠,甘肃四大名镇之一,素有 “要想挣银子,大靖土门子” 的佳誉。<br></div> 进入寺里的第一排建筑,便是天王殿。这与国内的其他庙宇别无二致。 走近了仔细瞧瞧,总觉得这庙不知哪里有些不大对劲儿的地方。 再往后走便是大雄宝殿,这也问题不大,符合一般寺庙的规制。 再往近前看看,又觉得哪里不一样了。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我觉得是庙体本身的色彩和装饰,是不是更丰富、更华丽,更具有异域风情? 寺内其他的庙宇莫不如是。 青山寺的后身便是腾格里沙漠,明长城的边墙和烽火台。 青山寺始建于元代,它不是一座简单的寺院,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建筑风格融合了藏传佛教和华夏庙宇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div>青山寺乃佛法东传的初地,古代河西重要驿站。“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贯通欧亚大陆桥。<br></div> 青山寺原名金山寺,当时西藏政教领袖萨迦班智达-驻锡凉州海藏寺,本地密教大兴,据传青山寺最盛时经堂有二百多喇嘛诵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寺,蒙古人入藏朝圣,青山寺为必由歇脚处。明清两代数次扩建规模宏大,坐北面南依山造势,层层增高设计精巧,独具一格。惜哉岁月沧桑,历经地震兵燹和历史原因变为废墟仅存遗址。<div>三中全会后报政府批准划拨占地一百二十亩重建,由住持万恒法师、王文显会长等牵头集资,鸠工庀材,缁素善信,地方民众同心同德艰苦努力,历时二十余载重辉落成,现有楼式山门一座、钟鼓楼各一座、中轴贯通,天王殿三间带左右厢房、大雄宝殿五间、东陪地藏殿七间下带讲经堂、西陪观音殿七间下带念佛堂,院中厢房东十一间中三间为药师殿,西厢房十一间中三间为西方三圣殿,另有玉佛殿三间,院中耸立千佛塔一座。拟建石牌坊、九龙壁各一座,后山修建重檐万佛殿,塔林、藏经楼、方丈楼、监院楼、罗汉堂、五观堂、厢房等,寺院格局完整,是古浪县佛教协会所在地。<br></div> 青山寺的后身便是明长城,高大烽火台屹立千年。 牌子上写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明长城——古浪段/青山寺烽火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