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宜居城市

广战

<p class="ql-block">  最近有多个朋友在和我聊天时谈及哪个地方比较宜居,核心思想是告诉我,他们家在最宜居的地方。这让我想起有首歌叫“谁不说俺家乡好”,每个人判断一个地方是否宜居,理由有很多,但一定是跟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的。例如,我会觉得我的出生地上海市,我外公外婆的家宜居;我戴红领巾的大连市,我爷爷奶奶的家宜居;我入团、入党的广州市,我父亲母亲的家宜居;我结婚生孩子的深圳市,我自己的家宜居。我曾去过被世界权威机构评为宜居的城市旅游,头几天比较新鲜,觉得挺不错的,可待多几天,就觉得哪都不如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p> <p class="ql-block">  联合国人居署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具有核心权威地位。它们1989年创立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全球城市宜居性评价的标杆,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项。截至2025年,中国先后共有24个城市或项目获得过“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含特别荣誉奖):唐山市(1990年)、深圳市(1992年)、辽阳市(1994年)、中山市(1997年)、沈阳市(1998年)、大连市(1999年)、杭州市(2001年)、包头市(2002年)、威海市(2003年)、厦门市(2004年)、苏州市(2006年)、扬州市(2006年)、南宁市(2007年)、绍兴市(2008年)、南京市(2008年)、张家港市(2008年)、日照市(2009年)、昆山市(2010年)、常州市武进区(2010年)、安吉县(2012年)、寿光市(2013年)、徐州市(2018年)、宝鸡市(2021年)、烟台市(2024年)。</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指数具有较高权威性。该榜单覆盖全球173座城市,基于医疗、教育、稳定性、基础设施和环境五大维度30个指标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2025年榜单中,哥本哈根以98分荣登榜首,维也纳、苏黎世、墨尔本等城市紧随其后。北京位列全球第69位,蝉联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天津第70位、苏州第71位、上海第77位、深圳第82位、广州第87位。香港排名第45位,澳门第58位,台北第60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讨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应该主要还是对老人而言的,因为,对年轻人而言,好就业、易赚钱和有前途的地方,应该就是他们宜居的地方。而对退休老人而言,这一群体因生理机能衰退、社会角色转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具有独特性,比如,温暖的气候和良好的空气是非常重要的,呼吸都困难的地方肯定不宜居;人老了行动不便,宜居一定是能够满足生活、交通和社交便利的地方;人老体衰,老人宜居的地方一定是医疗配套,方便就医的地方。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深圳真的是适合退休老人宜居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深圳是一个南方海滨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25℃,无霜期长达355天以上‌。在2025年城市绿化率排名中,深圳以45.69%,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48.22%)和合肥(45.3%),高于上海(35%)、广州(41.5%)等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拉萨市、海口市,连续两年全年灰霾天数0天。在温暖的阳光下,能够呼吸到清新、湿润、洁净的空气,对老人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  深圳是一个新兴移民城市,根据2025年初数据‌,深圳常住人口为1798.95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1167.94万人,占比约‌64.9%‌(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东莞),而深圳户籍人口中约90%以上为迁入人口,这又是全国仅有的。因此,它文化包容性强,大家“来了就是深圳人”,形成多元、直接、务实的文化氛围,普通话为主流语言,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背景的老人,在这里都能和谐共处,找到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深圳的公交系统发达,公交站点距离≤500米,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高达81%。根据2025年的数据,深圳的地铁线网密度(0.30公里/平方公里)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1公里地铁覆盖率97%,居全国之首,意味着市民步行1公里内即可抵达地铁站。全世界年满60岁的老人,凭有效身份证明,都可以免费搭乘全市所有的市内公共汽车和地铁。</p> <p class="ql-block">  深圳是一个公园城市,截至2025年7月,深圳公园总数达1320个(北京372个、上海386个、广州277个),覆盖全市9个行政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国家标准3倍。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含港澳台老年人)在深圳可享受公立公园免费入园(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优惠,部分社会投资收费公园(如东部华侨城大峡谷)对60-64岁老年人半价,65岁及以上免票。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社会投资的公园,各种服务和健康设施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深圳的社区医疗网络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根据2025年最新数据,深圳共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970家,平均每2万人拥有1家社康机构,形成“15分钟社康圈”,覆盖全市99%的社区,覆盖密度全国最高,能够提供慢性病管理和急救服务。社康机构能完成全市38.7%的门诊量,86.1%的高血压患者、76.6%的糖尿病患者在社康就诊。深圳组建了5453个家庭医生团队,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签约率达88.1%。2024年建立家庭病床2.58万张,通过智能监护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实现“居家养老+医疗”融合。目前,深圳人均预期寿命为83.73岁。在全国内地人均预期寿命排行中,深圳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84.11岁)。</p> <p class="ql-block">  我说深圳更适合老人宜居,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到处都充满着青春活力,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2024年末数据),不仅是全国最年轻,而且是全球超大城市中平均年龄最小的城市。老年人多与年轻人交往,能显著提升心理活力和生活质量,而长期局限于同龄群体可能导致认知固化、情绪低落等问题,英国《柳叶刀》杂志研究指出,社交圈高度同质化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社交多元者高40%。所以,老年人如果实在找不到年轻朋友,不妨去帮子女或亲朋好友带娃,从中多少也能获得点身心健康的“双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