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亲清”辩证 激发县域民营经济澎湃动能连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曹建伟

哟。哟。切克闹

<p class="ql-block">“既防范政商勾结、亲清不分,又防止片面避嫌、清而不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构建新时代健康政商关系的核心要义。作为县域经济综合协调的关键部门,县发改局对此有着尤为深切的感悟。我们深刻认识到:“清”是底线,是规矩,是维护公平市场秩序的基石;而“亲”是责任,是担当,是服务发展大局的应有之义。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偏废。</p><p class="ql-block">一、 以“清”为基,筑牢防勾结合的制度堤坝</p><p class="ql-block">“清”绝非消极避责的“护身符”,而是积极作为的“安全线”。发改工作涉及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规划编制等关键领域,天然存在廉洁风险点,必须划清边界、扎紧篱笆。</p><p class="ql-block">权力运行透明化: 我们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项目审批流程、产业政策制定、专项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全面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项目审批“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空间。</p><p class="ql-block">交往界限清晰化: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公职人员与企业接触的合规场景与禁止行为。例如,在招商引资中热情服务、专业解答,但严禁接受企业宴请或收受礼品礼金。定期开展廉洁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p><p class="ql-block">风险防控常态化:聚焦项目审批、招投标、价格管理等高风险领域,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纠偏,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p><p class="ql-block">二、 以“亲”为要,点燃清而有为的服务引擎</p><p class="ql-block">“亲”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基于法治和规则的主动靠前服务。发改部门必须摒弃“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以服务者的姿态激发市场活力。</p><p class="ql-block">政策供给精准滴灌:深入民营企业一线,开展常态化“大走访、大调研”,精准掌握其在融资、用地、用工、用能等方面的“急难愁盼”。结合县域产业特点,牵头制定或推动落实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如技术改造补贴、人才引进奖励、市场开拓支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p><p class="ql-block">项目服务全程护航:建立重大项目(尤其是民间投资项目)服务专班和“绿色通道”,提供从前期谋划、立项审批到要素保障、建设推进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式,在严守底线前提下提升审批效率。主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规划、土地、环评等堵点难点问题。</p><p class="ql-block">要素保障攻坚克难:发挥综合协调优势,牵头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地、能耗、资金等瓶颈。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强向上争取,为优质民营企业项目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和能耗空间;推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优化企业现金流。</p><p class="ql-block"> 三、 以“机制”为桥,护航亲清统一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实现“亲”“清”有机统一、动态平衡,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p><p class="ql-block">完善诉求响应机制:设立民营企业服务专窗或热线,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建立企业诉求“收集-交办-反馈-评价”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p><p class="ql-block">强化政策评估与迭代:定期评估涉企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市场主体满意度,及时废止或修订效果不佳、企业反响冷淡的政策。建立政策调整与企业预期沟通机制,增强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p><p class="ql-block">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在服务企业、推动发展中,出于公心、符合程序、未谋私利,但因政策界限不明确、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预期效果的,应予以容错,为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p><p class="ql-block">“亲清”之道的真谛,在于以“清”守公心、以“亲”尽公责。县发改局将坚守“清”的底线,永葆“亲”的热情,在“亲”与“清”的辩证统一中找准坐标、精准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和“旋转门”,让县域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温度、服务的力度和发展的空间,为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更加强劲的民营动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