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南亚及巴新五国行——印度尼西亚(托拉查)2025·7·17</p><p class="ql-block"> 卧铺夜巴省钱省时,是旅行者的最佳选择。早上6点整抵达托拉查,司机很负责任,把我们送到预定的民宿酒店。放下行李略加休整,便上街感受山城早市的烟火气息。细雨蒙蒙,清凉润爽,近山云雾迷蒙,仙气缥缈。这才不到八点,勤劳的托拉查人早已把城市唤醒,上学的学生、摆摊的市民,街道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 食品摊处处都是,自然也是香气飘飘,可找来找去就是没有合乎咱们胃口的餐食。在卖夜班车票的车站上竟发现了一家卖小馒头的店铺,一口气十个下肚,解决了早餐这个大难题,顺便买好了明晚返回望加锡的卧铺夜巴票。可谓是初来乍到,一切顺利。</p> <p class="ql-block"> 返回酒店,向导和司机等候多时,直接上车进山去感受这世界上最为奇特的托拉查人的丧葬习俗。车窗外,林木苍翠,山丘绵绵,每绕过一个山弯便是一个稻浪翻腾的盆地。托拉查原来是一个稻花飘香、富饶美丽的风水宝地。传统漂亮的船形屋点缀其间,营造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乡村风貌。向导说:"这些被称为'汤加南'的房屋象征着祖先(据说来自中国)之舟,它将带领亡魂回到起源之地。"</p> <p class="ql-block"> 向导开始介绍他们引以为傲的丧葬文化,他说:"托拉查人死后,不举行葬礼,而是举行告别人生的庆典。庆典结束,尸体经过药材处理后便进入了熏烤房,经长时间熏烤风干,除去油脂水分,便彻底变成了永不会腐化,也不会再产生变形的干尸木乃伊。然后放进装饰华丽的船型屋里,和家里人一起继续生活。家人们会每天给他端水送饭,陪着说话。还会经常换洗衣物,跟活着时伺候老人一模一样。逢年过节也会一起来过,这样要延续三年、五年甚至十几年,等家人们彻底能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时,才会举办盛大葬礼,再将逝者安葬在石洞里或家族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 正听得聚精会神时,前面发生了堵车。向导说:"这全是来参加葬礼的人们,只是拥挤,不会彻底堵死。"他接着说:"正好咱们下车,去前面商店给主人买上一条烟作为礼物。"这时只见四面八方的人,走路的、骑摩托的、开汽车的,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只能把车停在路边的宽处,步行前往。走了近两公里,眼前一个偌大的村落广场被人群拥挤得水泄不通。向导领着我们挤到一个高处站定,整个场面尽收眼底:坡面摆满了捆在竹竿上的一头头大肥猪,还有一队队村民继续抬来往此堆积,少说100多头不在话下。</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有两个人提着煤气罐,扛着烤枪走了过来,他们抽出尖刀在猪心脏处轻轻一按,血液汩汩直冒,几分钟便呜呼哀哉了。点燃火枪,呼呼呼,数分钟猪毛全被烧光。</p> <p class="ql-block"> 再抬到七八个解体猪肉的人堆里,没几下全剁成了肉块。流水作业,没多长时间,数十头剁好的肉块堆了一大堆。我问向导:"这么多猪牛全给杀掉,肉吃不完怎么办?"他说:"人多时间长,肯定要吃相当大的一部分,吃不完的部分会分给乡亲们带回家,不会浪费。"</p> <p class="ql-block"> 再看这边,一头头水牛被小伙子们排着队牵来,个个高大威猛,干净漂亮,少说已有数十头。它们粗壮的脖颈上系着彩色布条,气色一个比一个好,却浑然不知自己将成为本次仪式的祭品。</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怎么也想不通,他们怎么忍心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些庞然大物给剁成肉块,真是残忍之极。现场太过血腥故我不忍详细描述和发布现场照片。你看这对小兄弟俩把他家陪他们长大的水牛也送到了这里,但显然是恋恋不舍,在做最后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 向导告诉我说:"我们托拉查人相信水牛的灵魂能护送逝者前往'普亚'——祖先的乐土。每头被献祭的水牛都代表着一个家族对逝者的爱意与尊重。"听了这话心情略有点平复。这时血腥味混合着花香飘来,生与死在此刻似乎达成了某种诡异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注意到了漫坡的建筑群,依着不同的坡势位置,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向导说:"高处这数座装饰繁复的塔楼,那是为不同家族准备的观礼台。由于庆典要持续七天,远道而来的亲戚也需要住处,故才会有这五六十间的规模。这些房屋三个月前便开始搭建,也是刚刚完工。"</p><p class="ql-block"> 我走进一看,好家伙,每一间都是货真价实的好木料和好铁皮的真房屋,而不像我国农村过事用彩条布来搭建,光这一项就要花不少钱吧?向导说:"我们这儿葬礼按时长计算,分一天、三天、五天和七天共四个档次。今天这家的葬礼是持续七天的最高规格,估计光牛就要杀近百头。已成为习俗没有人能躲得过去,好多人家因此而终生负债。"</p> <p class="ql-block"> 说话间,中央高处的房间里大喇叭响起。向导说:"那是葬礼活动的指挥中心,整个议程由他们发号施令指挥实施。"葬礼正式开始,先是迎宾队伍列队迎宾,宾客也是列队浩浩荡荡走进观礼大厅。各路宾客一一就位后,一群妇女在木槽里舂起米来。向导说:"原来仪式是真的舂米,现在只用这种有节奏的声响来渲染气氛。"</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从宾客中走出一列着装统一的队伍,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依着舂米声的节奏跳起舞来。我正忙着拍照,却被圈中的一个宾客拽进跳舞的队伍,我也只好装模作样地模仿着他们动作跳了起来。幸好时间不长,十多分钟舞曲结束。</p> <p class="ql-block"> 我走出队伍,向导给我介绍说:"正中这座较古老的船型屋,是老人逝后待了五年的房子,前天才搬出来放在了对面这座新船型屋里,那里面是棺木。在这次葬礼前,逝者并不被家人们认为真正死亡,而认为是'卧病',直到攒够钱举行盛大葬礼时,这才是真正的告别。"这种生死之间的模糊地带,彻底颠覆了我对死亡的固有认知。</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看到广场端头木楼门口有好几位漂亮的小姑娘不知在忙活什么很有景致,便凑过去给她们拍照。她们个个热情大方,并拉上我一起合影。她们喜笑颜开的样貌,哪像是在举行葬礼?令人十分费解。</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向门内看去,一个老太太端坐在正中,儒雅高贵,相貌不凡。小女孩拉着她的手告诉我,今天就是给她这位老奶奶举行葬礼。我听后吓了一跳,原来是个木偶人,跟活人一模一样,幸亏有小女孩在场,要不还真吓死个人。</p> <p class="ql-block"> 向导走了过来,把我们拉到了餐饮操作间,几十个妇女在里面手忙脚乱地忙个不停,她们非常热情,笑容满面地跟我们打招呼,并递给我一小包包好的点心,我很客气地推手婉拒。</p> <p class="ql-block"> 向导又领着我们来到了宾客接待间,大家席地而坐。这时两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端来点心和咖啡,这回我没有客气,就着点心喝完了一大杯咖啡,如实说咖啡真香。</p><p class="ql-block"> 这时向导才给我介绍,坐在我旁边的正是今天的主人。我把包里备好的烟拿出递上,主人鞠躬致谢,我们也随之起身鞠躬别过。</p><p class="ql-block"> 向导对我说:"这样热闹纷繁的场景共要延续七天,最后一天才是葬礼的高潮,即将棺木安置在悬崖墓穴之中。"</p> <p class="ql-block"> 说完这话,我们驱车上路,行驶在只有一辙宽的山道上,钻山林、碾杂草、越山梁、绕山弯。来到了一偌大的悬崖之下。仰望断面,一组组人工开凿的山洞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向导说:"这一组组的山洞就是一个个家族的墓地,祖祖辈辈可以反复使用。"他接着说:"今天的主人第七天时便举行最隆重的仪式,让家人们把棺木抬来推进洞穴,再把其逝者木偶像放进旁边的洞口供亲人瞻仰。"</p><p class="ql-block"> 我说这一下好了,让老人入土为安,不再受打扰。向导说:"远没结束,每年'净尸节'时亲人们会来到这里,给她洗澡擦身,更换新衣。除此之外晚辈们还经常来到墓地陪祖先吃饭,并跟她说话,全当还活着似的。"我刚才路过一家洞穴,上锁的铁门框里一个跟活人一模一样的木偶,猛然让我看到吓得人直打冷颤。</p><p class="ql-block"> 向导说:"这些木偶人在这里永远'注视'着生者的世界,他们还能继续'参与'村中事务。"</p> <p class="ql-block"> 我凝视着那些历经风雨褪色的木偶和岩石缝隙中的骷髅头,突然开悟,对托拉查人而言,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存在形式的转换。</p> <p class="ql-block"> 又驱车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一个古溶洞前。这是一个已干枯了的溶洞,向导说:"这是托拉查人最早放置棺木的洞穴,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走近溶洞,处处都是白骨堆,脑壳依着岩石缝隙层层叠放,腐化的棺材板乱堆乱放,一片狼藉。空中还架着一排排没有腐化的悬棺和靠在岩壁上的成排结队的木偶人。这些木偶人年代久远,腐化变形,看着十分恐惧。向导说:"这些都是我们托拉查人的共同祖先,我们现在能过上好日子全归功于他们的保佑。"</p> <p class="ql-block"> 这大山里竟然还有饭店,随便吃了一盘炒面又开始了下午的行程。七八个小时的行程中我发现托拉查人占据的这片山丘格外的富饶,其地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蜂窝,每个山窝窝都是一个土地肥沃盆地,金绿色的稻田填充得满满当当,随风起浪,稻花飘香。也难怪他们花这么多的财力来搞如此盛大的葬礼,说明着实富裕。</p> <p class="ql-block"> 凡遇有平台的地方,都会建造许多船形屋,其中最好的房子住的定是已故的亲人。车辆停在了一户人家屋前。我发现这里所有的人家都没有院墙,与淳朴的民风不无关系。在这个很大的院落平台上,靠大路一边是两座巨大的船型屋,紧挨着左侧是一栋豪华的现代别墅。后排是四座中型的船形屋。前方这两栋巨大的船型屋几乎一模一样,高有四层楼高。向导说:"中间两层和别墅是家人生活的地方,船型屋最上一层住的是'卧病'的老人。后面这四座船型屋全是粮仓。"我问:"这些船形屋的功能区别如何辨别?"他说:"没法分辨,只有主人知道。"</p> <p class="ql-block"> 我这才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两座巨大的船型屋上,前后左右对称装饰,门头正中是一个巨大的木雕牛头,看上去跟真的一模一样。巨型牛角一对对由房脊顶部向下一字排列,前后各有一百多对。再加上侧墙上的数排牛角,少说也有三五百头牛的牛角来装饰。</p> <p class="ql-block"> 向导说:"牛角的多少标志该家人的财富及尊贵的身份。这家人原本都可以建成像旁边这样的别墅,但别墅再豪华,在我们托拉查人眼中并不是富有和尊贵的象征,所以才又建了两座这巨大的船型屋。单看这房子便知这家人竟是一方富甲。"</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走到一位靠在船形屋柱子上的皱纹深刻的老人跟前和他打招呼,在向导的帮助下聊了几句。老人说他曾参加过大大小小近百次的死亡庆典。"你们其他地方的人把死亡藏进医院和殡仪馆,而我们让死亡活在阳光下。恐惧死亡的人是因为你们不懂死亡,其只是肉体生命告一段落,而灵魂生命又将起步迈向一个新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回酒店的车里,我脑子一片混乱:舞蹈的人群、安详的水牛、悬崖上的木偶……托拉查人用奢华庆典庆祝死亡,其实也是在礼赞生命。他们的死亡观不是黑暗的终结,而是如同他们的梯田——一层层向山巅延伸,每一层都承载着生命的分量,每一层都通向更接近天空的地方。我窥见了一个民族如何将死亡编织进生活的锦缎,使其不再是令人畏惧的休止符,而是永恒轮回中的一段优美弧线。我明白了,他们之所以盛大庆典来庆祝死亡,是因为他们坚信其亲人即将步入"普亚"即美丽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跟着向导又跑了一整天,但我一个字都不想写。昨天还有点新奇,今天便十分厌倦。在这个重丧葬的地域,看到的人们不是在丧葬典礼的现场便是在奔赴丧葬典礼的路上。所谓的旅游整天都是在葬礼或墓地里打转,看到的所谓的文物也全都是些有关墓葬的石窟、石柱。</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看到今天宰牛的场景。几十头牛被一一砍倒,顿时血流成河。特别有头牛躺倒了好长时间又活了过来,带着满身的血液冲入人群,听到的却是人们的阵阵欢呼,看不到一个人有一丝丝对生命的悲悯。</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的情绪已很难自控,我不想对托拉查人这种丧葬文化说三道四,但我真的郁闷到了极点,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逃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