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湖赋

母焕胜,

七星湖赋 原创 母焕胜 夫塞罕坝者,漠南之屏障,京畿之绿肺也。三北防护林之枢纽,世界生态之奇迹。其地广漠无垠,林海涛涛,而七星湖者,嵌于万顷碧波间,如北斗坠凡尘,似明珠映苍穹,为坝上胜景之冠。余曾三临其地,或春赏新绿,或秋观枫红,或冬踏雪原,每至湖畔,皆心潮澎湃,感天地之造化,叹人力之卓绝,遂作此赋,以纪其胜。 一、溯源·星湖之由来 七星湖得名,盖因七湖连缀,形如北斗。遥想洪荒之时,坝上原为古湖泽,冰川融水汇集成泊,后经岁月侵蚀,湖面渐缩,留此七泓碧水,若星辰散落。康熙年间,此地为皇家木兰围场,七湖曾入《热河志》,称“七星泊”,谓“水天一色,鸥鹭翔集”。清末以降,垦荒伐木不绝,湖沼渐涸,风沙肆虐,至二十世纪中叶,已沦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之荒漠。 秋之韵 幸有塞罕坝人,三代接力,以“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之精神,植松播柏,固土涵水。历六十载风霜,林海复茂,泉眼重生,七湖渐次复苏。今观其形:长湖如勺柄蜿蜒,圆湖似斗魁相抱,各湖以溪涧相连,随季节消长,旱不涸、涝不溢,实乃生态修复之奇迹。水文专家言:七星湖为典型高原湿地,其地下潜流贯通,与林海构成“天然水库”,调节坝上气候,涵养京津水源,功莫大焉。 奖杯 康熙大帝 景观大道 金银花 二、四时·湖光之胜景 春至七星湖,冰雪初融,残冰浮于碧水,如碎玉沉潭。岸边柳梢吐绿,马兰破土而出,紫花点点缀于枯草间。晨雾漫过木栈道,湿地蒸腾起白茫茫水汽,人立其中,若入仙境。时有鸿雁北归,掠水而过,留下“嘎嘎”长鸣,与林间松涛相和。暮春时节,金莲花盛开,沿湖成海,风吹花浪,倒映湖中,上下皆金,渔樵谓“金海映星”。 春之声 夏暑之日,湖水温凉,平均气温仅二十二度。荷叶铺满近岸,粉荷亭亭玉立,蜻蜓点水,蛙鸣如鼓。午后骤雨初歇,湖面腾起彩虹,一端系于林海,一端落于水滨,游人皆驻足惊叹。夜宿湖旁木屋,可见银河横贯天际,北斗七星与湖中倒影交辉,分不清天上人间。向导言:七月流萤最多,夜幕降临时,萤火虫沿湖飞舞,似与繁星对话,此景坝上独此一处。 秋来坝上,层林尽染。湖畔白桦叶黄,五角枫似火,倒映湖中,水色随树影变幻,或碧绿、或橙红、或金黄。晨霜覆于草叶,日出后晶莹闪烁,湿地成“碎金铺地”之景。候鸟南迁,天鹅、灰鹤集群于此,湖中鱼虾丰美,为其补给能量。渔人乘木舟捕鱼,一网拉起,银鳞跃动,时有野鸭惊飞,划破镜面般的湖水,荡开圈圈涟漪。 冬雪覆盖,七星湖换素装。湖面结冰如镜,厚可载人,冰下可见游鱼缓游。林海玉树琼枝,与冰湖构成水墨长卷。偶有野兔、狍子踏雪而来,在湖岸留下串串足迹。冬至前后,坝上极寒,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湖面冰裂纹如蛛网,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当地人称“冰绽花”,谓丰年之兆。 三、风物·生态之宝藏 七星湖湿地,实为生物基因库。计有植物五百余种,其中金莲花、干枝梅为坝上特有;鸟类一百八十种,黑鹳、大鸨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鱼类二十余种,细鳞鱼为冷水珍品。湖畔多芦苇,春夏青葱,秋冬枯黄,风吹苇杆,发出“沙沙”之声,如天籁轻吟。 湿地边缘,多见马群饮水。塞罕坝马为蒙古马与西域马杂交品种,体健耐寒,鬃毛随风飞扬,倒影入湖,如徐悲鸿笔下奔马图。牧民骑马沿湖而行,歌声苍凉悠远,与湿地构成“牧歌星湖”之景。近年生态改善,野狼、狐狸亦重现踪迹,夜间常闻狼嗥,虽令人心悸,却显自然生机。 湖畔设有生态博物馆,展陈湿地标本,述塞罕坝变迁史。其中一幅老照片尤为震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星湖仅存一汪死水,周围沙丘连绵;今之照片并置其旁,七湖如翡翠镶嵌林海,观者无不感慨。馆中藏一“镇馆之宝”:一棵松树下的湿地土壤剖面,可见腐殖质厚达三十厘米,讲解员言:此乃六十年生态修复之见证,每厘米土壤,凝结三代人汗水。 四、寄怀·精神之传承 立于七星湖畔,观水天一色,思古今变迁,不禁感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间有至善而不息。昔日荒漠,今成绿洲,非唯天时,更在人为。塞罕坝人“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以血肉之躯对抗黄沙,终使七星湖重焕生机,此等精神,与日月同辉。 今之游人,多携子女来此,观湖光、听松涛,更听老林场人讲述创业故事。孩童在湿地科普园认识植物,大人在纪念碑前驻足沉思。有白发老者,曾参与当年造林,故地重游,抚今追昔,老泪纵横。此湖已非单纯风景,实为精神图腾,昭示后人:绿水青山,乃幸福之源;生态文明,为千秋大计。 临别回望,夕阳为七星湖镀上金边,林海如绿色巨浪,守护着这方碧水。忽忆古人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七星湖兼有水之灵、山之稳、林之茂,实乃智者仁者共乐之地。愿此湖长在,林海常青,塞罕坝精神永续,如七颗明珠,在华夏大地上永远闪耀。是为赋。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