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世界 加拿大旅行——阿卡迪亚人(18)

道法自然33010108

<p class="ql-block">在观光加拿大自然景色之际,其实很想借此了解加拿大不长的历史遗迹。今天正好到了历史古迹,新斯科舍的格兰普雷国家历史遗址。漫步优美的建筑、雕塑及花园,哪知这背后一段国家的恩怨情仇。这段发酵至今的英法历史文化纠葛,是18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在加拿大东部强行驱逐阿卡迪亚法裔居民的历史事件,又称为“大动荡”。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加拿大东部的文化版图,成为阿卡迪亚人集体记忆创伤。1604年起,法国殖民者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新不伦瑞克省和爱德华王子岛建立定居点,称为阿卡迪亚。阿卡迪亚人以农耕、渔业为生,与当地米克马克原住民通婚,形成独特的法裔文化。 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将阿卡迪亚割让给英国,但阿卡迪亚人拒绝向英国效忠,保持中立。英法七年战争的1756–1763前夕,英国担忧阿卡迪亚人支持法国,决定强行驱逐。1755年,英国总督要求阿卡迪亚人宣誓效忠英国,否则没收土地。数千人拒绝,英军随即展开系统性驱逐。英军焚烧村庄、毁坏农田,将阿卡迪亚人强行押上船只,分散流放到英国其他殖民地或法国。约11,000–18,000名阿卡迪亚人被驱逐,近半数死于船只失事、疾病或饥荒。许多家庭被拆散。幸存者逃往魁北克、路易斯安那藏身荒野。 阿卡迪亚社区被彻底瓦解,语言、宗教和传统一度濒临消失。1764年后,少量阿卡迪亚人获准返回,但土地已被英国移民占据,他们被迫定居在新不伦瑞克省、爱德华王子岛等边缘地区。 直到近250年后的20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才正式承认驱逐令的“错误”。 每年7月28日被定为 “阿卡迪亚人纪念日”。新斯科舍的格兰普雷国家历史遗址记录了这段历史。如今,加拿大东部 50万阿卡迪亚后裔,他们以法语、红白蓝三色旗和塔坦马重振身份。这场驱逐不仅改变了加拿大东部的人口结构,也埋下了英法文化冲突的伏笔。今天的阿卡迪亚人仍在用诗歌、音乐和节庆讲述着“大动荡”的故事。他们的格言“坚韧如芦苇,风愈狂,根愈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的撕裂是最难愈合的伤痛。归宗认祖,和谐共生,天下大同,苍生繁荣,此乃人类之幸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