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起内蒙古托克托,南至河津禹门口,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性大峡谷。</p><p class="ql-block">全长726公里,落差达607米。河床宽为200至400米,河谷深切300至500米。</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壶口瀑布东侧山西一侧沿黄河壹号旅游公路南下,观赏晋陕两侧的峡谷奇观。</p> <p class="ql-block">沿岸有许多古建筑和古迹,如鹳雀楼、大铁牛、飞云楼、后土祠、永乐宫等。鹳雀楼是盛唐时期的著名建筑,见证了黄河的奔流不息;大铁牛是蒲津渡浮桥的“地锚”,见证了盛唐的强盛国力;飞云楼是中国现存最复杂的纯木结构楼阁之一;后土祠是中华民族祭祀大地之母的古老祠庙;永乐宫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而建,其壁画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晋陕大峡谷两岸悬崖绝壁,大河奔涌其中,势不可挡,将最典型的黄河风貌集于一身。峡谷的形成是由于黄河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逐渐切开黄土高原,形成了深邃的峡谷。</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梯子崖:又名黄河天梯,有“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之称,地处黄河大峡谷,紧临黄河龙门。这里有北魏时期开凿的人工天梯,呈“之”字形状,有365级台阶,垂直高度有120余米,是登天梯跃龙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黄河西来自昆仑,罅隙一线锁金鳞; </p><p class="ql-block">挟来十万八千鲤,躍过此门方为龙。 </p><p class="ql-block">《观黄河龙门石门》 </p><p class="ql-block">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为晋陕大峡谷龙门段,通常被称之为“黄河龙门大峡谷”,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同时这</p><p class="ql-block">里也是[禹凿龙门]和[鱼跃龙门的发生地。 </p><p class="ql-block">相传很久以前,黄河水泛滥成灾,舜启用鳞的儿子大禹继承父业治理水患,大禹决定采用疏浚的方法治理洪水,历时四年,终于在龙门山凿出了一个巨</p><p class="ql-block">大的豁口,成功将洪水疏导,同时居住在黄河上游的鲤鱼们却被冲出了豁口,骤然跌出了十多丈深的大瀑布,鲤鱼们因此无法溯流而上,返回故乡,便与大</p><p class="ql-block">禹夫妇理论,大禹的妻子说:“能跃上此豁口者,马上化为飞龙,腾云上天.....”。 </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每逢暮春季节桃汛之时,就有无数的金色鲤鱼循着黄河逆流而上,聚在外形酷似两扇大石门的豁口之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之后化龙飞升之处就被大禹命名为“龙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龙门宽不足40米,是黄河在晋陕峡谷中最狭窄的地方,也是山陕两省离得最近的地方。河水来到这里,被山西陕西两省的山崖紧紧束缚,激起狂傲本性,腾跃咆哮,翻滚奔涌,先涌过狭窄逼仄的石门,然后拐过一道弯,两崖壁收束得更紧,形成龙门。从山西一侧俯瞰龙门,可以看到铁路、公路、钢索三桥并立,与奇峰峻岭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人文与山水交融的妙丽画面。</p> <p class="ql-block">大梯子崖最早可追溯至北魏时期,是当时重要的军事要道。北魏孝文帝曾西巡至此,视察军情,祭祀大禹,修整禹庙,并立碑纪念。当时山顶有倚梯城,是屯兵之所,梯子崖是通往城堡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中游的重要渡口,自古就是连接秦晋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平原的第一锁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p> <p class="ql-block">名称:永济黄河大铁牛,又称开元铁牛、唐代铁牛。</p><p class="ql-block">位置: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p><p class="ql-block">年代:唐开元十三年(725年)铸造。</p> <p class="ql-block">唐开元年间,蒲州是唐朝的中都,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持改建蒲津桥,倾全国之力铸造了大铁牛8头、铁人8尊,以及铁索、铁山、七星柱等,以铁牛为基座锚定浮桥,东西岸各4头,竹索替换为铁索,建成了世界首座铁索连舟固定式浮桥。</p> <p class="ql-block">铁牛:每尊铁牛高约1.9米,宽约1.3米,长约3米,自重约55吨,但实际总重量因底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牛尾后有横铁轴一根,用来缠绕铁链、固定浮桥,同时也是增重的一部分。铁牛造型栩栩如生,富有神韵,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整体呈现出牛向后退拉物的状态,牛头部的花饰因雌雄也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铁人:每头铁牛身旁各有作牵牛状的铁人一尊,高约1.9米,重约3吨。铁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民族,如回鹘人、蒙古人、吐蕃人、汉族人等,其外观和服饰体现了唐代的多民族大融合。</p> <p class="ql-block">鹤雀楼</p><p class="ql-block">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 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一层主题千古绝唱,二层源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旷世盛举,五层黄土风韵,六层极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救,重新创作设计,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上远眺</p>